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唐朝工科生 分节阅读 316(1 / 2)

d下事情有点大条,皇帝要让他从太子老师的身份转化成魏王李泰的老师。

这些也可以不提,闭着眼睛提建议而已,可要是被人知道是皇帝叫他干的,肯定要被人吐槽阿谀幸进。

唉,难啊,做官难,做大官更难,做宰辅级的大官更难。

一咬牙,王老头跺了跺脚第二天跑到朝会上就率先跳出来,皇帝一看,满心欢喜,心说这老王头很可靠嘛。然而王珪出列就上奏道:“陛下,臣自侍奉中国,已有数年。然才识俱陋,外不可为表率,内不能为干臣。”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才兼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李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温彦博。处繁治剧,众务毕举,臣不如戴胄。耻君不及尧、舜,以谏争为己任,臣不如魏征”

群臣当时就哆嗦了一下,连长孙无忌这个下岗待业无业游民也猛地一个激灵,然后一副“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的表情。

没错,老王头他咬咬牙,辞职了。

李董一脸懵逼,接着脸色铁青,一副你玩我的神情。

然而老王头脑袋压的很低,六十多了,他虽然还想继续浪,凭他王氏名声,只要愿意,还是能继续做官做下去的。

可现在老王头觉得风头不对,储君至今未归,性质已经变了,变成了“有家不能回”,皇帝可能是在等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很有可能是储君犯错。而只要储君犯错,那么别说本来就不存在的东宫卫队,搞不好还要在某个奇葩地方思过。

天王级人物不是没感觉,只是眼下这个皇帝,比十年前更霸气,比六年前更狂傲。更让人郁闷的是,他的确有霸道狂傲的资本。

自来中国两线作战,敌人一般也就是一个,可这个贞观朝呢一脚踩着吐谷浑,一手摁着高句丽,更他妈的让世家豪族蛋疼的是赢了。

地区大国不是打不赢,可双线作战两边都打赢,听都没听说过。

贞观皇帝的人气值,直接从玄武门的负值到渭水之盟的无下限值,到现在的爆表,才几年

底气不足的皇帝,可能对某些“诤言”会捏着鼻子嗯嗯点头。底气十足的皇帝那就不一样了,在下达“罪己诏”之前,那绝对是我们航行不靠风也不靠浆,全特么靠浪啊。

老王头亮出这一招,绝对是亮瞎不少人狗眼。知道皇帝找过王珪的人,整个大殿中,不会超过一只手,其中就有长孙无忌。

老阴货面对老王头的辞职,他是既欢喜又忧愁,欢喜的是老王头离职,他就有希望下岗再就业啊忧愁的是,这时候上岗,会不会背黑锅啊。

天人交战的不仅仅是长孙无忌,一群宰辅都在天人交战,温彦博心中更是郁闷,心说你老王头辞职就辞职好了,辞职时候夸我们干嘛你这不是害人嘛。到时候老板找我们提意见,我们是提呢还是不提呢

戴胄作为一个低配版宰相,他就站那儿假装自己是木头,心里默念:看不见我看不见我看不见我都看不见我几天后,汉阳城的公文邸抄又有了大新闻,说是侍中王珪跑去南山修道,顺便种点菊花,念几首陶渊明的诗什么的。

然后秘书监老魏,所有脑子灵活以及“心胸开阔”的宰辅,都纷纷表示门下省的话事人,那必须得是老魏啊。

老魏铮铮铁骨,一定能和老板一起铸就一段佳话啊。

虽然大唐第一喷子胆色过人是不假,连夜勇闯大内这事儿也做过没错,可不代表老魏是智障啊。

眼下这行情,谁来接盘谁就要背锅,更要命的是,皇帝让建议分置交州新土是虚晃一枪,真正麻烦的是后续,不出意外,皇帝是要整杜正伦,而皇帝要杜正伦跑到帝国最南方的目的是什么连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都已经有点数目。

头一次见到同僚们这么努力地为别人谋宰相之位,老魏一点都不感动,他此刻只想用音训初本拼一句汉阳方言:我有一句妈卖批,不知当讲不当讲。

鲨鱼禅师说

书友群群号:499129940

第六十五章 杜正伦自救

被老板穿小鞋的杜正伦知道事情没有了回转的余地,作为年产量才几十个的隋朝秀才,杜正伦的智商是达标的。

既然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李承乾这个太子要么上位要么死,才会有东山再起的可能性。在此之前,去瘴痢之地就去瘴痢之地吧,事儿也不算太糟糕,求求人的话,还是能有不少好处落袋。

杜正伦先是去找了杜如晦,毕竟大家都姓杜,虽说不是一家的,但保不齐几百年前是一家嘛。

再一个,杜正伦的大哥杜正玄,当年乃是“海内一人”,杜如晦还是很尊崇的。隋唐交际的秀才,可不是几百年后的废物,而是含金量最高的“才之秀者”。

科举制还在摸索期的时候,秀才科是难度最高并且对人才选拔最严苛的科目。两代隋皇手头弄出来的秀才,也就十来个人,其中三个是杜家的,正是杜正伦兄弟三个。

博识、策问要万无一失,才算是“才之秀者”。

这也是为什么杜正伦能够混上太子左庶子的缘故,因为理论上来说,只要太子登基上位,当过太子左庶子的,必须得位列宰辅啊。

眼下的事情大条就大条在李董拿未来的“宰相”开刀,亮明态度,直接震的群臣敢怒不敢言。

唯一一个上前狂喷的魏征,其实也没有喷到核心问题,而是兜兜转地拿李泰说事。毕竟眼下看来,李泰作为藩王,那是浑身都是漏洞,怎么喷都不会错。

“克明公。”

“明理,无需多礼。坐。”

杜如晦邀着杜正伦坐下,如今长安权贵普遍开始使用名贵木料做家具,花样繁复,其中就有大量奇特的椅子。便是为了生理需要创造的春凳,都有三十六种之多,杜如晦那倒霉儿子杜荷,就专门定制了一套“不求人”系列春凳“唉”

长叹一声的不是杜正伦,而是杜如晦。毕竟太可惜了,人到中年的杜正伦要是把时间都浪费在极南,那还展个才华。

和给事中、黄门侍郎一样,太子左庶子是“储相”序列中含金量相当高的。毕竟给事中是熬在当下,但太子左庶子,要的就是未来。

“克明公,今日前来,是有一事相求。”

“但说无妨。”

“还望克明公为我引荐于邹国公。”

“噢”

杜如晦愣了一下,很显然,杜正伦没有丧失锐意进取的精神。能够在被贬的情况下不去平康坊先放弃治疗爽一把,而是继续谋求变数,这就的确是才之秀者。

勇猛精进之辈,只要能活下去,老天都不会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