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唐朝工科生 分节阅读 463(1 / 2)

d一应工程都停了下来,连骆驼都不愿意在外面晒。

碛西州的一些防务工程,基本上已经可以定局要延后到入秋。今年的夏季高温,又让碛西草场遭受重创,一场大火过来,各部族损失惨重。即便是牛羊十数万的部族首领,眼下除了家底,也不比本就一无所有的牧奴好过到哪里去。

这场大灾,放在唐朝介入西域之前,地方势力都是靠自生自灭或者跟着突厥人出去抢劫来渡过难关。

但唐朝到底不是突厥,更不是靠抢劫为生的强盗集团,千年以降的惯性,不管是处于收买人心还是职责所在,在朝廷正式下达公文之前。敦煌、碛南、碛西三地两级政府,都已经着手抗灾。

只是说,想要指望敦煌方面对待疏勒遗民和关内百姓一样,自然是不大可能的。

敦煌方面,不管是敦煌宫传达过来的皇帝旨意,还是碛南都督府的指示,都明确的表明,这是一个分化疏勒遗民的好时机。

“程处弼居然弄了一票博陵崔氏的人跑去做教书匠,有想法。”张德连连点头,程处弼的做法相当正确,在西域佉卢文日渐式微的当下,有曹宪的音训正本加持,加上西军在侧,南部勃律、象雄虽然略有扩张,却在高原地区无法做到一统或者独大。

这是一个夯实唐朝根基在西域的绝佳时期,只要保证二十年内相对稳定,在没有外部对手可以威胁唐朝霸权的情况下,整个西域被洗盘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这和洗脑或者说文化侵略无关,纯粹就是和商业经营差不多,最终会形成消费习惯。

更何况,即便是吹牛逼或者讲“天命”,唐朝直接甩一个汉朝老哥出来就行,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真正承担风险的,是那些处于一线岗位的业务员,军事上就是程处弼麾下的西军大头兵;文化教育上,就是博陵崔氏等流放在此“政治犯”;经济上,就是一撮撮来自不同地方出身不同民族的唐人。

博陵崔氏这些一线教书匠,死个六七成不奇怪,想要稳定到教书没风险,起码也是三五十年后。

期间非常朴素的复仇主义,会让博陵崔氏等教书匠认清社会现实的。

“嗯,不错。”

继续看着信,张德发现程处弼很快就凑齐了不少崔氏女,嫁给有心“豁出去”的麾下精锐。

这些人的某些属性和程处弼、屈突诠等二代类似,比如在家族中,重要性偏低甚至直接家族难以为继无法倾斜资源到其身上。

程处弼是在赌,赌唐朝会不惜一切代价维持西域;同时,程处弼也是在坚持,作为帝国军方的新锐将领,他的主要事业,前期贡献给了漠北,现在全部扔到了西域,眼界开阔的他,早已不是那个只会盯着长安一亩三分地的废柴。

身前身后名,或者说,程处弼将来的子孙能不能有一份不错的“家业”,就要看他在西域攒下的“家底”如何。

“看来,此次大灾,倒也不是没有好处。”

程处弼在信中已经说明,疏勒故地各部牧奴,现在都是贱价脱手。原突厥、疏勒、铁勒的头人奴隶主,他们需要迅速变现,换来牛羊或者田地。此时,手头的牧奴要么杀掉要么卖掉,想杀的人肯定是没有的,但如果没有粮食喂饱牧奴,那还是得杀。

至于底层牧民,早在程处弼打下朱俱波时,就已经暗中“通唐”。对他们来说,跟哪个可汗不是跟圣人可汗明显更大更强,那当然是跟着圣人可汗了。

“要是这次做得好,西域要少打不少仗。”

疏勒核心人口数量不多,但在疏勒势力范围内厮混的杂胡多不胜数。首鼠两端的奴隶主经历突厥、唐朝的几次收买之后,不但安安稳稳地存活下来,牧奴数量加起来,少则六七万,多则二十三四万,就看唐军的手能伸多远。

胡人也不是蠢货,既然唐朝能够为了保奴隶的性命,拿出粮食牛羊,那么普通牧民农户,又怎会见死不救

这是一个将心比心的简单道理,在本就汉强胡弱的当下,正常人都会有一个直观的价值判断。

这对于将来可能持续一二十年的治安战,是有很大帮助的。这场大灾,可能让大多数地区的治安战甚至骚乱都发动不起来。

军事文化经济全面优势,连人性道德都要领先,底层带脑子的“豪杰”,又怎么可能做亏本买卖。

“不过说到底,还是钱粮。”

横竖程处弼都是要钱要粮,能够不怕敦煌方面卡他,程处弼也正是因为有张德明面暗地的支持。

想了想,张德组织了一下语言,给程处弼先写了一封信过去。

第六十四章 中学

嗒嗒、嗒嗒、嗒嗒

芒鞋在石板铺就的街道上,踩出了独特的声响。伏天过后洛阳下了一场大雨,雨过天晴,饶是平整的石板街,也有残留的水洼。低头看去,倒映的是瓦蓝瓦蓝的天空,还有白如棉絮,团成一团,这一片那一片的云。

“十一郎,慢一些,急个甚么。”

街坊的坊口门柱一侧,手中还捻着抹布,围裙烟灰油渍的妇人,踮着脚张望着一个小郎,飞也似地踩着芒鞋在飞快地跑。

“要开学啦――”

嘴里叼着一块黄澄澄的糜子面窝头,那小郎肩头的挎包,被甩在了身后,跟个风筝也似。

“这让人操心的碎娃,不省心”

嘟囔的妇人皱着眉头,叹了口气,才转身回了坊内。

“周娘子,你家十一郎可以啊,竟然去了新南市中学进学,了不起啊。”

“就是学个算账,甚么了不起,俺只是指望他莫要在南郊和青皮厮混罢了。旧年大柳树有个吴家的九郎,俺是亲眼所见,被人堵在新南市的西门,剁成了酱一般,到今年,俺见了肉都想吐,连给铁杖公进了一旬的香。俺连频婆果都没吃过,全给庙里了”

说着,她又朝着铁杖庙方向遥遥一拜,“麦公保佑,千万保佑啊。”

“痴女子,你怎么忘了,去铁杖庙拜神的,青皮哪里少了往常新南市的无赖,不都在身上纹个铁杖公么”

“是哩,是哩,这些个不要脸的,怎么好意思去庙里求神的。”

周娘子在那里抱怨着,但街坊却还是目露羡慕,无它,说到底,还是周娘子的儿子,在新南市中学进了学。

新南市中学,它是很有特殊性的,学堂的一应开销,都是新南市所有铺面来供应。而这个学堂的唯一要求,就是给新南市的所有商号、行会等,提供合格的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