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许皇帝死了也娶不成。”
“”
要不是心大,张乾觉得换做旁人,这时候听张德说的话,大概是已经尿了裤裆。
“徐氏又想折腾甚么”
“宗长是知道的,湖州人原本也攀比不上杭州人,如今也算是得了势,想要在会稽和杭州之间修路。”
“钱呢人呢”
“会稽那帮人哄着徐氏出头,这光景,钱是不缺的。至于人,徐氏有人说,白氏抢得,我徐氏抢不得大约是要出去强抢。”
“这还是诗书传家吗”
“几年光景,皇商顶着皇帝的招牌,在东海横行,眼热也是肯定的。”
张乾说罢,想起一事,“徐氏还想在杭州弄个市舶司衙门。”
“这他娘的,看来浙水南北的人,也想抱团。”
“如今不抱团,不是白给洛阳人宰么再说了,钱谷说是说御用爪牙,可他到底是会稽人,是江南出身,谁敢说他不会暗中照看乡党”
“钱氏跟咱们家,也是斗了好些年了。也得亏老子能有点实力,要不然,这光景还不得被他吃了干净”
钱氏跟张氏斗,那都是好几十年前的事情,当时主持张氏的,还是老张的便宜老爹张公义。
因为两边都不高大上,都只属于“寒门”,所以过招基本就看自身实力还有江湖关系,官府因素反而很低。毕竟苏州和杭州不可能为了两个“寒门”,士人就斗个你死我活出来。
假模假样做个中人吃个饭,最后不还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江水张氏“斗富”胜了会稽钱氏,后来张氏北宗出了个张公谨,帅的惊动天可汗,钱氏都是丑逼,靠颜值是不行了,只能靠才华,于是就搏了一个钱谷出来。
抛开老张这偷鸡摸狗小三十年的积攒,明面上江水张氏和会稽钱氏,其实实力也是持平的。
不过这都是外人所了解的,于钱谷这个人而言,他怎敢真的以为江阴那帮姓张的,终于可以连根拔起了给皇帝做狗的好处,就是很多秘辛能知道的个大概,某条江阴土狗的底蕴,别说他一条皇帝的狗,就是皇帝自己,岂敢“御批缉拿”更何况,至少现在看来,双方都有共同的“敌人”,那还有什么话好讲的。
眼睛一闭,就是天黑啊。
“那宗长,徐氏想要在流求开辟种植园,应不应”
“胃口真是大,想种什么”其实对徐氏的各种要求,老张也并不是很厌烦,毕竟徐氏也没有碰触他的底线,想要折腾煤钢工业体或者江汉政商集团,当然徐氏也没那个实力就是。
至于徐氏自己想要从湖州徐氏变成杭州徐氏甚至浙江徐氏,这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甘蔗和苎麻。”
“啧,徐氏也有能人啊,苎麻”老张不用打听就知道,这是徐氏背后那些哄着捧着的本地牲口眼光独到。武汉麻纺技术刚刚升级,这才多久居然就闻着味道来了。
浙水附近的坐地户,哪怕是杭州世家,也没什么机会伸手到武汉来。但有了徐氏就不同了,理由是相当的充分。
“看来徐氏那边,是有全盘的计划了。”
“越州、明州都是有新船厂的。徐氏经办的一家船厂,能建八年造。浙西浙南多山,林木苍苍,船用巨木并不少。再者,正好又要开山辟田,这些林木本就是要伐了的。徐氏眼下攥着的船队,也有七八十条。”
“怕不是五六十条不姓徐。”
“这是自然,不过宗长,他们船队着实有一条航线,专门运人口。”
张乾所言“人口”和老张正经认知上的人口,那是两回事。张乾所说的“人口”,重点不在人上,而在口上。典型的,就是牲口
“看来是有了一个货源,而且规模还不小。不是东海就是南海,东海是不可能了,那就是南海。可要是南海,怎会杜秀才不知道”
“和杜南海的路线错开了,徐氏走的那条航线,是从明州出发,然后至泉州或者流求,然后顺南下洋流,直抵南海东岛。”
听张乾这么一说,老张脑子过了一遍,就心中有数,看来徐氏还真是运气不差,居然找到了这么一条航线。
穿越“巴士海峡”不算什么,但能够找到洋流,直抵南海以东,这是需要一点勇气的。毕竟,贞观朝的人,又有几个人知道,从流求向南冒险,其实千里不到的距离,就有大岛呢
时代终究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贞观朝的“诗书传家”之辈,一旦尝到了冒险之后的回报率,竟是有点疯狂。
“徐氏从江阴到京城,可有跟你吐露心思”
“想在南海宣慰使旁边谋个差事。”
“噢,这是想独占南海以东的好处了。真是胃口大。”
啧啧赞叹一声,“不过我却也不怕他们胃口大,胃口大了好啊。”
“那宗长是要应了他们”
“他们不是要种苎麻吗让他们种,不过流求熟地一块都没有,想要开种植园,自己开辟生地,拓荒伐木去。他们敢种,我还不敢收么”
“那甘蔗呢”
“正月你要回洛阳的”
“是。”
“那你就回去的时候跟他们说,岭南人在南海不想看到第二家流求糖。”
“是。”
这不是张德的推托之言,而是冯氏可以允许华润号开辟种植园,不代表就能够眼睁睁地看着徐氏来南海闹腾。
贞观十九年正月,外朝开始讨论在流求置州县事宜。
第七十二章 反应
早先流求虽然是一个大岛,但毕竟是孤悬海外,又人口稀少部族逾千,导致大部分时候,都是作为泉州、福州等地商船的“避风港”。至于兼职海贼的商船,据点环岛大大小小四五百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