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唐朝工科生 分节阅读 567(1 / 2)

d城。如今那叫一个辛苦,彭蠡湖周遭十几个县,全部都要跑下来。遗才要捡,逸才要抢,房相年底之前,就要看到新的书院。别说愚兄了,一起出来跑腿的,哪个不是叫苦不迭”

“不是说要推到明年么怎地这般就要动作”

“这就是愚兄来武汉的缘由啊”

嚎了一声,这郑家老兄感慨道,“房相从临漳山借调了教员,而且官帽子都准备好了,这学院,就是要赶在年底之前筹措起来。”

“学院”

“豫章师范学院,房相已经提了字,入娘的京城那帮人,屁都不敢放一个,孔颖达那老货居然也没闹。当年武汉这里,他倒是呲牙咧嘴,宛若一条恶狗。”

“欺善怕恶么,人之常情。”

虽说武汉未必就善,但毫无疑问,房玄龄对于京城的儒生们而言,那是相当的“恶”。

敢明着要和房玄龄过招的人,帝国上下还真没几个,当年温彦博没死的时候,还想位列天王,还不是被房乔反手一巴掌就糊了回去。

温彦博这等顶级官僚尚且没戏,何况是孔颖达之流

再者,高层默契也是有的,皇帝既然“罢相”,“弘文阁”如今的形象也逐渐清晰起来,对于旧时宰辅的“照顾”,也是应该有的。

“说起来,上次开会,倒是讨论过新设学校一事,只说是教授孩童,莫非就是这个豫章师范学院”

“这阵子应该只有这么个学院。”

郑氏子弟想了想回道,然后又是一声感慨,“愚兄还算好的,那些个都水监出来的同僚,才是倒了血霉,赣水东要筑坝修堤,已经是了三个了。现在房相还在问工部、将作监要人,洛阳那边不知道多少人闻江西色变,就怕来了送命。愚兄这里,好歹还是活着的不是”

“”

原来跟着房玄龄当官,“活着”已经是一种福利了么

这么厉害的吗

房玄龄属于顶级的管理人才,但在江西这地面上,他想要用人,还是有些不便当,肯定是不如在中枢时那般畅快。

只不过他到底也是从“底层”起来的,操持这些业务,也不过时“重操旧业”罢了。

若非“豫章郡”远没有武汉那般风气开放,能够让大量女子参与到大工程中去,房玄龄也想“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畜生用”。眼下既然没条件,那就只能狠狠地“对内剥削”,然后再从外面“融资”。

房玄龄要开挖的一条运河,要新修的一条弛道,都是拿“过路费”来冲抵的。武汉方面也论证过,按照“南昌”的底蕴,只要运河通渠,弛道修通,一年就能见效,三年市镇富集,五年之后就是脱胎换骨。

连蒲圻县这种鬼地方都能蹭武汉“热点”而鸟枪换炮,何况“豫章郡”自古以来就不差,不敢说比较苏杭淮扬,却也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基础硬件放在那里,天然就能富集人口。

武汉内部是有一个“天条定理”在的,那就是:人多力量大,人多就是好,人多就有市场,人多就有钱粮

目前看来,这个“天条”就是真理,武汉官商集团在这个“共识”之下,一旦共同发力要经营一个地区,都是遵照“富集人口”这个基本点来操作的。

黔中、剑南、东海、流求、南海无一例外,都是优先“富集人口”,不管是通过资源、贸易、种植还是其它什么,总之,先把“人口”汇聚起来。至于“人数过万,千奇百怪”的社会道理,管你什么世代仇恨还是什么人离乡贱,扔到生产线上做上三个月,大部分人保管只想着下了班是睡一觉还是吃顿好的

至于那些个喜欢折腾喜欢闹事的“顽固不化”份子,拿去“皿煮”一下,等到他“滋油”了,自然是就消停了。

所以像南昌地这等“风水宝地”,基础硬件如此突出,武汉系的牲口们又岂会眼睁睁地看着“家门口”的宝地闲置不用

“地上魔都”想要影响中原,难度很高,只能是潜移默化,但相较南方大部分地区还是流放之地,影响起来就不一样了。

毕竟,“地上魔都”这个车,看上去就比较高级

“听郑兄的意思,怕不是使君和房相,是早有计较的。”

“咦莫非武汉也要开个学院”

“那倒是没有,但武汉明后年,要陆续增补几个小学。教员还是很缺的,而且听说府内已经办了个幼学,也不知道和小学有何区别。”

“府内幼学外人可入”

“不可,前几日看了,府内幼学就在临漳山,离书院不远。规制不低,有专门马车接送,还有使君亲卫护送。想来,多是府内官吏家的小儿吧”

“官吏之家,何必去那学堂,自请人就是了。”

“哪有那般简单,若我有个儿子,也愿意让他跟使君家的沔小郎做个同学。换做郑兄,你可愿意”

“”

郑氏子弟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眼神异常坚定:“愿意。”

“再者说了,请人也是要开销的,遇人不淑的话,岂不是耽误了孩子武汉教育本就迥异京城,想要在地上魔都生存,岂是学个洛阳帮闲就成的”

“说来也是。”

忽地,郑氏子弟问道:“还不知道这幼学叫个甚么名”

“机关幼儿园。”

第四十七章 现实需要

婴幼儿保护教育的历史,追溯起来那就是历史太过悠久,但因为夭折率太高,不论贵贱的经验,在现实条件下都没什么意义。

而张德直到职业技校、中学、小学建立雏形之后,才开始着手这一方面的筹建,主要还是因为地区社会人口的组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当适龄工人结婚之后,往往要面对一个问题,生育并不是最大的压力,如何养才是最要紧的。

生养生养,“养”在“生”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