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唐朝工科生 分节阅读 743(1 / 2)

d海口反而要容易。

似苏州常熟县沿江,因为滩涂广大,往往二三里地都无法行人走船,港口码头往往都要绕道修建,是相当头疼的事情。

这年头因为武汉带头搞大建,扬子江两岸的山区,原本大量的石材木材只能放着看,现在因为舟船载重量上升,加上沿江道路修建,这就让原材料走出山区有了指望。

秋浦县毗邻贵池水,这几年主要出口产品,就是原材料。

尤其是矿石、石材、木材、竹材。

苏杭淮扬现在流行的大户园子,用到的大量松柏紫竹金竹,大多都是贵池水两岸所产。

而本地自春秋以来,就有铜铁冶炼的传统,铜矿石品位尚可,大量矿石就是直接开采之后非就地冶炼,而是由铜监转运到扬州,由钦定征税司衙门协同冶炼。

如今在江都,是有一个铸币局的,新的开元通宝母钱,就是由武汉工匠在扬州制作的。

和宣州西部大多数的县一样,秋浦县的农业,也主要是山地农业。但秋浦县属于上县,哪怕只算农产品,其经济作物规模相当惊人。

山区大量种植棉麻油茶作物,尤其是茶叶,已经演变出两种名贵茶品。一是贵池“雾里青”,二是九华茶,也就是后世所说的毛峰。

高端茶叶也是要卖人设的,没有权贵推动,光靠民间口碑很难铺开。秋浦县前几年上任的县令郑康,因为种种关系,在县内算是颇有话语权,过江龙镇压了地头蛇不说,还跟颜师古拉近了关系。

有宣州一把手吹法螺,加上自己的来头也不小,自然把秋浦县的特产做了上去。

如今的秋浦县上下,可以说处处都是肥缺,不差油水。

“来了来了,都注意点,莫要给本县丢人”

“明府放心,都是本地最体面的后生”

“后生怎地没有女子糊涂去去把家眷都叫来都去”

“这宅妇抛头露面”

“老自抛你妈啊抛你知不知道武汉是甚么光景府内多少女郎操持业务一个女子都没有,是不是想让老子得罪张梁丰你是不是想抢老子的位子”

原本风度翩翩的秋浦县令破口大骂,荥阳郑氏自己的体面也不顾了。

他不知道宅妇抛头露面不好吗可武汉谁家不是抛头露面的连带头大哥自己都是如此,他家里的女郎都特么出来做官了

“你他妈是不是搞我”

郑县令当时就毛了,各种官话方言夹杂在一起,骂的相当粗暴。

被骂的是秋浦县县丞,原本秋浦县是不设县丞的,因为级别不够,但郑康上任之前,秋浦县接着发展东风,本县扩大超过二十里,自然就可以布置县丞。

只是县丞到底也就是个假的“二把手”,手底下只有一个人正牌朝廷官吏可以用,其它时候,就是给县令老大哥打杂的。

这光景,倒霉县丞被骂的半点脾气都没有,谁叫他没去过武汉,也不知道还有这样的行情呢。

武汉巨舰缓缓靠岸,秋浦码头在这个时代的优势就体现了出来,大船可以轻松靠港,不必担心淤泥滩涂。

远远地还不觉得如何,等到二十艘巨舰一字排开,然后缓缓转向的时候,岸上众人原本嘈杂的声音,瞬间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随着巨舰逐渐“变大”,那种惊人的压迫感,终于让人感受到,什么叫做“地上魔都”

秋浦县的“乡贤”们原本还寻思着,就武汉那帮叛逆,居然还敢撩朝廷虎须

此时此刻却换了个念头,只想跟“巨舰之主”问一声:你们那儿还招人吗

很快,忙着喊县内“名流”家眷一起前来迎接张德的县丞终于又回到了码头,只是远远地他还觉得奇怪,怎么这时候都没声音了

车马一阵忙碌,乱糟糟地凑到了一块儿,女眷们一万个不愿意,直到她们看到了连绵不绝的风帆,高耸入云的桅杆。

还有一箱箱一包包从船上卸下来的货物,有些东西,她们可是认识的。

“是秋卿夫人同款的挎包,用的是上好蛟皮,怎地有恁多”

“噫你们看,那些船”

“世上竟有如此巨舟”

一声巨响,铁木混合的台阶从船上架设到码头,披甲士手持兵器陆续下船,接着是大量身穿常服但是头戴撲头的官吏。

满满当当地在码头站满了人,披甲士把人群隔开之后,才见一个身材高大穿着随意但披着大氅的中年汉子走出了船舱。

郑县令一开始恼怒后来紧张的神情,在看到此人的一刹那,立刻化作谄媚到极致的笑脸。

以往“清明”“干练”的名头,瞬间被踩到了脚底下,郑县令如此俊才,拎着袖袍,小跑到了前头,隔着披甲士的兵器,恬不知耻地行了一礼:“姐夫一路辛苦”

第九十八章 不能理解

对自家“姐夫”的揣摩,郑康自认还算可以,没有用传统套路,文人墨客前来装逼就是自找苦吃,至于摆宴吃酒,对自家“姐夫”来说也是浪费时间。

于是乎,郑县令另辟蹊径,带着张德一行人前去视察秋浦县的工作成果。先是码头走了一圈,各色码头都很热闹,人头攒动看着就很红火。然后又去了秋浦港附近的市场,这里有宣州最正规的“鱼市”“木材市场”“石料市场”“煤炭市场”。

郑县令很聪明,没有把市场设置在县城内部,整个秋浦县在他上台之后的规划,基本就是照猫画虎,仿的就是武汉。

这么多年武汉半尺城墙没有增加,但堤坝道路却是万儿八千里都有了。

除此之外,在贵池水畔,还兴建了船工学堂,学徒制的,由官办漕运衙门承担,毕业后就包分配,层次低是低了些,可这种路数老张看了很爽。

“没想到伊健还是个大才,秋浦县这个池子,很快就不够你腾挪的。”

老张倒是真心夸人,郑县令乐的眉开眼笑,冲张德笑道:“这都离不开姐夫的教导,小弟自出仕以来,处处都是以姐夫为榜样。”

“学老夫作甚学老夫做反贼”

“”

“”

随行一众官吏差点没闭气过去,好些个心脏噗通噗通的乱跳。

好在郑县令是跟张德打过交道的,知道他说话就是如此,于是继续谄媚道:“小弟哪有恁大的才能,就是定个小目标,先做好分内之事。”

“说的好,不眼高手低,已是非凡才能。能知己,就是一道门槛。”

轻轻地拍了拍郑康的后背,“此去苏州,本来不打算停留,不过既然来了,也不会白来。你有甚么要求,现在一并提出来,老夫酌情满足。”

周围秋浦县的“乡贤”“名流”都是一脸懵逼,这特么都是什么狗屁玩意儿。

还有官吏寻思着,这怕不是张梁丰故意挖坑等县令大人往下跳吧。

秋浦县的本地人都暗暗祈祷着县令大人千万别犯浑,这真要是当场提要求,岂不是恶心了武汉来的人

说话间,却听郑县令道:“最近秋浦修堤筑坝缺一笔款子,小弟希望姐夫帮衬一二。”

“要多少”

“五五万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