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海公主府这个建制并没有消失。阿史德银楚在东突厥的地盘上,那些没死的老家伙,还是会卖一个面子。
而阿史德银楚在什么地方别人不知道,几个大佬都是一清二楚。
除了张公谨,还能在遍地嗓门大的,就是尉迟恭。安北都护府大都护当了那么多年,还培养了一个程处弼出来,江湖地位已经超然,四大天王之中,他在声望上是顶峰,而且皇帝也最卖他面子。
“石城那里,用人也是紧俏的。”
有人来了这么一句。
“怎地用人凭本事,谁家不要吃饭”
“说恁多作甚那范阳的煤矿,姓侯的,你可别想吃独食。时逢这等际遇,你倒是不挑食”
“我侯君集胃口大,路人皆知啊。”
豳州大混混双手一摊,很是嚣张地朝四周看了看,“再者,老夫不过是这么一说,既然大家不同意,自然再议论就是。”
侯君集潇洒的很,根本不介意众人反对他的主张。
“我不要韦氏的物业,但韦氏的人,我要一些。”
“农工商贾,你要甚么”
“那些个不在户籍的韦氏农奴,我最是中意。今年程三郎要去北天竺,那我就跟着去信度河开个庄园。”
“韦氏农奴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老少给你如何”
“你这是不想谈喽”
一时间,房间内气氛有些诡异,安静了好一会儿,一直没说话的张公谨突然叹了口气:“你们啊,还是太急切了一些。这韦氏就算要倒台,做成了一桌席面,这先动筷子的,怎么轮也轮不到我们啊。”
说话间,张公谨用手在众人和自己之间比划着。
“韦贵妃不是不掺和了吗”
“是不掺合,可没说太皇和陛下也不掺合啊。”
众人眉头微皱,皇帝胃口比天大,这他们都知道。可正常看来,这几年皇帝都吃了好几家老大世族,到现在还没有彻底消化,还能塞一只京兆韦氏进去
要知道,京兆韦氏还是两朝外戚,吃自己亲戚,怎么看都有问题。
有几个大佬内心在默默地吐槽着老板,至于有没有李董的老部下盼着他早点死,那就不太好说了。
“太皇甚么价。”
“不多,二十万贯。”
毕竟是自己的老丈人,张公谨摸一摸底,还是能知道李渊的想法。
二十万贯聊胜于无,等于就是给一帮小皇子留点家当,还有一些小公主,留点嫁妆。
这几年卖一个公主大概收四十万贯,可物价每年都在涨,卖公主的价钱基本没太大变化,这给公主防身的看包钱,就显得少了不少。
“二十万贯太少了吧。”
侯君集有些诧异,“尚个公主,怎地都要四十万贯,这可是京兆韦氏”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脑袋伸出去,看了众人一圈,“光两京、北都的物业,比清河崔氏那是强得多。就说这南边的隆庆宫,韦思仁、韦思礼,那可是盘了两栋楼下来的,你们可不知道他们两家的日子怎么过的吧”
侯家老流氓目光闪烁着贪婪,拿着茶杯浅饮一口:“几个小哥,从初一开始挨家挨户收租子,初一收到三十,还不一定能收完。”
“那两栋楼诸位,可否让与我家”
众人一愣,寻着声音看去,却见李君羡旁边坐着礼部郎中孔志约。
孔总理的次子神情有些尴尬,不过还是硬着头皮道:“学宫毕竟是教化之地,这比较适合我家。”
“孔二,能耐见涨啊。”
“不敢不敢”
孔志约连忙摆手,“我就是那么一说,若是不行,也就算了。”
“哎,倒也不是不行,隆庆宫的楼,我等老旧武勋,还真不方便去拿。这样,志约,你回去跟孔总理相商一番,价钱合适,孔家先行关扑了便是。多少也让朝廷赚上一些,这剩下的贴补,你私底下折现,到时候今天到场的,一并分了就是。”
“当真”
“这还说笑么眼下都是要紧时候,等过了十天半个月,怕不是长孙氏都要出手,到那时候,悔之已晚。”
“那某就先行告辞,回转跟大人商议一番。”
“快去就是。”
等孔志约走了之后,李勣双手一摊,环视左右:“怎么说范阳的煤矿,得有章程拿出来啊,总不能拖到长孙无忌出手吧”
第六十一章 随意
京兆韦氏,完了。”
弘农县,杨氏的人心有余悸,好在他们求到了杨师道、杨恭仁两家那里。这是相当荒诞的事情,当年弘农杨氏并不认杨氏皇族。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模棱两可,类似李唐皇室。
只不过谁曾想,时过境迁,原本的矫情,到了现在,倒是成了救命稻草。
“总算”
有人叹了口气,死了一个杨政本,基本谈不上什么损失。
安平长公主的雷霆手段,虽然是在弘农反复打脸,但感觉到痛的,并非是杨氏,而是韦氏。
之所以连杨氏都说京兆韦氏完了,那是因为事到如今,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势力愿意对京兆韦氏伸出“友谊之手”。
韦贵妃直接断绝和亲族的关系,当纪王李慎遭受威胁的那一刻起,她对京兆韦氏的憎恨,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而作为姻亲之族,弘农杨氏此刻不得不选择自保。
京兆韦氏还在做官的人,虽然不会遭受排挤,但同僚避之如瘟神,足见体制中的地位已经断崖式下降。
朝廷并没有用什么国法来处理京兆韦氏,“刑不上大夫”,国法运作,本就跟他们没太大关系。
一如人尽皆知安平长公主派人杀了杨政本和韦檀特,这种大案命案,绝对是震惊一时。但大理寺、刑部,又有谁敢去查案
国法在顶级权贵面前,就是个玩具。
京兆韦氏投子认输,没有到一无所有的地步,但贞观二十五年的当下,连土地田产,也只是按照国法来“分田到户”,对一个庞大老世族而言,基本上宣告“政治死亡”。
或许一百多年后,京兆韦氏还能出一两个绝世天才,然后带着寒门韦氏重振家声,但更大的概率,就跟千几百年以来倒台的世族一般,不断消融在资源吞并之中。
甚至尤为歹毒的是,教育部总理大臣孔颖达之子,礼部郎中孔志约,还提前把京兆韦氏的藏书给搜刮一空。
价钱很公道但也只剩下价钱很公道。
没有了这些藏书,京兆韦氏又没有李善那种过目不忘的超级天才,两代人之后,庞大家族的后裔,必定会出现数量不小的文盲。
家奴、佃户、奴工、家生子这些全都是要被瓜分的“财产”,当然程序上就是走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