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盲妃嫁到王爷别挡道 分节阅读 154(1 / 2)

d家与沈霆所犯之事无关,你为何还要拟出这样的处置方案让朕定夺”

太子当即跪下,低头垂眸,压着声道:“父皇赎罪,父皇的交代,儿臣怕是办不到了”

皇帝眯眼:“办不到为何办不到朕让你处置沈霆的案子,便是让你全权处置此事,你想如何便是如何,有何办不到的莫不是还有人敢逼迫阻拦你是不是皇后从中左右你的决定”

“父皇误会了,没有人左右儿臣的态度和决定,母后也从未置喙过此事,这都是儿臣自己的想法,沈霆叛国罪证确凿,儿臣也审问了他,他虽然矢口否认,可他的手下皆以承认,那些书信也确实是他的笔迹,罪证确凿,且有事实为证,沈霆在北境时,我大秦屡屡败退,在他被擒住送回之后,北境战况才有了起色反败为胜,如今已经夺回了三座城池重创北梁,且儿臣盘问了他的亲信,确定沈霆这些年一直和方叙有勾结来往,沈霆无从抵赖,父皇想必也很清楚沈霆确实罪大恶极,所以才会让儿臣治罪沈霆放过沈家,可是父皇,我大秦有国法在上,通敌叛国乃十恶之罪,轻则抄家灭门,重则诛九族,沈霆之罪重中之重,本该诛九族,可沈家与皇室乃是姻亲,自然不能诛九族,儿臣已经从轻发落,只是处置沈家罢了,父皇若是不满,请恕儿臣无能,让父皇失望了”

父皇闻言,脸色铁青起来:“你”

太子抬头看着皇帝,目光清明坦荡,甚至有些咄咄逼人:“而且父皇,我大秦并非没有处置叛国之臣的先例,当年聂夙叛国,父皇遵循国法处置,诛了聂氏九族,如今沈霆同样是叛国,且罪过不亚于庆王聂夙,父皇可有想过,同样的通敌大罪,若是从轻发落不牵连沈家,大秦上下会如何看待朝廷是父皇仁慈还是说父皇是非不分包庇罪人”

皇帝闻言,脸色又青又紫,直接抓起桌上的茶杯砸向太子,怒声厉喝:“你你放肆”

第二卷 089:旧事重提,心怀有怨

赵祯被砸到胸口,茶水直接浸透了衣袍,赵祯闷哼一声,显然是有些疼,不过面上却是不见异色,微微垂眸抿唇道:“儿臣所言皆是实话,或许不中听,也并非父皇想听的话,可儿臣身为大秦储君,自然应该忠言逆耳劝谏父皇,儿臣知道沈家是外戚,父皇因为皇祖母和贵妃娘娘的原因对沈家格外宽容,这是父皇仁慈,可是父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尊国法难安天下,沈霆叛国,与北梁勾结多年,如此大罪当诛九族,若是父皇从轻发落,不仅会有损父皇龙威,还会让天下百姓和士兵诸多不满,若失民心军心,那才是兹事体大,所以,请父皇务必三思”

皇帝闻言,想说什么,确实阴沉着脸说不出来,似乎,也无话反驳。

赵祯追加道:“何况父皇有所不知,自从沈霆叛国一事爆发,坊间物议沸腾,当年庆王府叛国一事被旧事重提,父皇莫要忘了,当年指证庆王叛国的人是沈霆,提交证据证实庆王叛国的也是沈霆,可如今当年的证人却成了通敌叛国的罪人,这让大秦上下如何看待朝堂当年庆王叛国一案虽有证据,可当年有多少质疑声父皇应该记得清清楚楚,如今沈霆叛国案发,当年庆王府叛国的案子定会被再度质疑,沈霆死有余辜,可儿臣说句父皇不喜的话,如今父皇若是宽恕沈家,若他日东窗事发,怕是有损父皇圣明,甚至累及皇室”

皇帝眯着眼看着太子,眼底一片阴鸷杀机,咬牙问:“太子,你的意思是沈霆诬陷聂夙,说朕冤杀功臣”

太子闻言忙道:“沈霆到底是否诬陷聂夙,父皇如此圣明心里怕是清清楚楚,至于父皇冤杀功臣的话,儿臣惶恐,并非此意,这一切不过是沈霆恶意为之,蒙蔽父皇圣听,误导了父皇,父皇是受了小人的蒙蔽”

皇帝闻言,气结了半天,才怒声呵斥道:“立刻滚出去”

赵祯从容行礼退下。

皇帝在他退下后,竟是气的一手挥落了一旁的一堆折子。

厉喝道:“这个逆子”

赵禩走出来,见皇帝面色阴沉怒色难掩,当即走上前,揖手道:“父皇息怒,儿臣以为太子所言并非没有道理”

皇帝见到赵禩面色稍霁,不过还是沉声问道:“禩儿,你这是何意”

赵禩坦言道:“父皇,当年庆王一案的内幕如何父皇最清楚,如今沈霆叛国,以至于大秦上下旧事重提质疑不断,怕是难以善了,沈霆既然叛国,那当年他的指证就不足为信了,庆王府乃开国功臣,镇守北境百年,世代忠君,庆王当年大败北梁,后来战事失利,以至于惨死沙场,他的弟弟聂明和六个子侄全部惨死,五十万聂家军几乎全军覆没,当年说庆王府叛国本就被多番质疑,父皇斩杀了多少人才平息了那场质疑父皇应该还记得,如今沈霆都叛国了,那当年的事怕是迟早都会被提起,甚至会被推翻,父皇若是如当年一样处置沈家,以后不管如何,父皇最多不过是受人蒙蔽处事果断,错杀的名声,总比背后策划冤杀功臣好,否则,父皇宠信沈家一再包庇,那沈家的人所做的事情,都会被认为是父皇的意思,若是如此,怕是大秦必乱”

话是差不多的,可皇帝没有方才对赵祯时的怒火,而是心平气和起来,看着赵禩问:“禩儿,你是不是认为朕当年不应该除掉聂夙”

“父皇”

皇帝叹声道:“朕知道对朕的许多行事你一向不赞同,你自小钦佩聂夙,还特意让朕许你去和聂夙学骑射,他的死,你一直耿介于心”

赵禩不否认,只垂眸道:“父皇恕罪,儿臣对庆王确实一向敬重,只是父皇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秦,儿臣不敢心怀不满”

皇帝哼笑:“即便如此,你心里还是对朕有怨,你自小对聂家那个丫头格外喜爱,朕当年除掉聂家,那丫头也一起死了,这么多年,你一直忘不掉她”

第二卷 090:少年情意,寄予厚望

赵禩蹙着眉头,似乎有些不耐,情绪略有不顺,淡淡的道:“父皇,不要说了”

皇帝却并未依然闭嘴,而是淡淡的道:“你是朕的儿子,你什么性子朕清楚得很,打小你就瞧不上那些矫揉造作的闺阁女子,却对聂家那个小丫头另眼相看,当年你让朕把你送到聂夙身边让他教你骑射,其实是想要接近那个小丫头,朕若是没猜错,倘若聂家还在她没死,等她长大了,你定会为了的到她不顾一切,自从她死后,你就与朕有所疏远,你心里在怪朕,怪朕让你永远失去了她,可是禩儿,既然今日提起这事,朕便与你说实话,朕容不下聂家,除了朕厌恶聂夙,也是因为你的这份心思,她死了就死了,你记着她也只能记着,可她若是活着,那她必然就是大秦的红颜祸水,你是朕最寄予厚望的儿子,也是我大秦未来的君主,绝对不能是一个情种,你要做的是一个没有弱点和私心的帝王,你的身边可以有很多女人,但是,不管是你的身边还是你的心里,都绝对不能有一个可以成为你致命弱点的的女人”

自古以来,一个帝王一旦生情,那就是朝堂乃至于天下的大祸,这并非言过其实,而是实话,赵禩自小就对聂兰臻很不一样,对这个儿子,赵鼎是很了解的,他自然知道自小扎在心底的情根,如若不除,将会毁了赵禩,所以,除掉庆王府,是为了他自己的私心,也是为了这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