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重罪,比如说造反。除此之外,用罚钱,或者罚铜来替代,至于罚多少,视触犯法律的情节轻重来判断。
对此,边子白根本就不在乎,如今他阔了,这点钱他给得起,大不了不当官而已,怕什么。
再说,在卫国不当官,难道在其他诸侯国也当不了官吗
边子白甚至敢放出狂言,除了楚国,这天下哪里不能去的
要是个不知情的人还以为阳城君的惨死,边子白对楚国王族有恨。就和当年的伍子胥的境遇相似。拿伍子胥当成评判的话,边子白至少也是个顶尖的人才。这天下还真的都能去的。
可实际上,他不去楚国的理由根本就不是什么家族的仇恨,和楚王不共戴天。而是心里头发虚,好不好他根本就不是楚国人,连自己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明白。之所以不敢去楚国,那是因为被苟变这混蛋胡乱宣扬之后,外界已经坚信他是楚国阳城君的儿子,在其他诸侯国或许好一点,可去了楚国被拆穿的可能性太大了。
有道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边子白不算是君子,可要说作死的念头,还真没有。
面对边子白毫不在意的态度,公孙鞅好奇道:“贤弟一点都不担心”
“担心什么被当成棋子而已,最差不过是离开卫国。”边子白探头到公孙鞅面前,低声道:“公孙兄,小弟发现了一个好去处,去了就能当官,而且是大官。关键是到了那个地方,就能一展心中报复。要是局势无法婉转,我们一起去”
第072章 道破
“不去”
公孙鞅断然拒绝,他是因为关心边子白的安危才心急火燎的来找他。可看到的边子白不像是受到了打击似的,反而琢磨起了下家。这让他怎么接茬
“鞅虽不才,但鞅乃公族子弟,没有道理奔头他国的道理。”公孙鞅毫无底气地辩驳道,他估计也知道卫国的公族是什么德行,他就一个旁系出身的子弟,能在卫国有什么机会
历史上,公孙鞅先是去了魏国,投在公孙痤门下。
而公孙座是魏国的顶级权贵,加上是魏侯的女婿,之后更是担任了魏国的国相,多次指挥魏国和秦国在河西的大战。且深受魏侯的信任,他说的话,基本上魏侯也不会驳他的面子。
可就算公孙鞅已经受到了公孙痤的赏识,最后也没有在魏国受到重用。不过是后话。
如今的局势是,公孙鞅对卫国有期待,也有凭借自己能力崛起家族的野望。但凡有希望的前提下,他是不会选择离开卫国,投靠他国的打算。
边子白轻笑着,牙齿间吐出的气息很微弱的声音,在公孙鞅的耳中颇为刺耳。
这应该是嘲讽吧
这种笑声对公孙鞅来说并不陌生,甚至还很熟悉。他的老师王诩就是经常这样,老头智慧太高,长得太丑,人生之中值得炫耀的东西也就是脑子好了。所以,不当官的王诩,不想当官的王诩是经常嘲讽人,得罪人。当然背地里的嘲讽为多,他其实也是个怕麻烦的人。如果嘲讽人多了,难免会被人下绊子。但更多的是,他赶走了身边一直袭扰他的苍鹰。
公孙鞅的脸色顿时涨得通红,倔强道:“贤弟可有异议”
“哎”在边子白看来,这时期的公孙鞅是很有人情味的,也是最可爱的。最适合做朋友。等到他成为那个主导秦国变法的铁血国相,他身上所有的感情都变成了一条条冰冷的变法,那个时候的公孙鞅化身成为凶兽,生人勿近。
“公孙兄,你就不担心自己吗”
公孙鞅似乎也觉察到了边子白话里的意思,嘴硬道:“在下有什么可担心的”
边子白摇着头,手指在茶杯里点着,然后在几案上画了三个圈,开始说道:“卫国的政坛不外乎三种局面,卫公年老老臣子渐渐隐退,却想要为家族获得长久的富贵,他们不甘心;太子无权,想要出头却难有机会,诸公子虎视,让他不得不先做打算,毕竟从法理上来说,他是卫公的继承人;权重者敌不动我不动,立于不败之地。小弟好奇,试问公孙兄,你在那个圈子里”
公孙鞅盯着三个仅仅留下水渍的圆圈,脸色顿时垮了下来,自己似乎那个圈子都不是啊
卫公就不说了,他老人家都已经不管事了,所有的政务基本上都交给老臣子去做。然后向他汇报。当然权力没有下放之前,他是卫国之内最强大的主宰,谁也无法左右他的意志。
太子恐怕公孙鞅认识他,太子看到公孙鞅还是一副生人面孔,自己就不去找这个不痛快了。
顶级权贵圈子
他要是在这个圈子里,从政还是个事吗按照他的年龄,至少是个城邑的中大夫,就算是小邑的下大夫,也能让他有种光大门楣的错觉。
现实让公孙鞅很惆怅,也很苦恼,他是卫国政坛的边缘人。
用一句很抽象的话来解释公孙鞅的现状就是,脸大不等于面子大。他的面子不值钱。
边子白随手将他画出的第一个圈子指点了几下,笑道:“公孙兄是在局中,没有跳出局来看。你我都在这个圈子里。”
“卫公”公孙鞅不淡定了,卫公是国君,他要是在这个圈子里,岂不是简在帝心
连他自己都忍不住去怀疑,自己有这么好吗
恐怕现实会残酷到让公孙鞅没脸见人。好在边子白问了一个问题:“公孙兄,可对苟变之事有什么见解”
“苟司马的遭遇让人唏嘘,但究其原因不在他,而在国相子思。”公孙鞅皱着眉头谢了想开口:“子氏在郑国控制了三分之一的国土和势力,并且不受国君的命令,郑国的教训让人深思。国君也好,士大夫也罢,都不愿意国相大人有机会控制军队。而苟司马的能力还不错,很有希望在若干年之后成为卫国的将军。所以,主君罢免苟变实际上是对子思大人的警告,而不在于苟司马的过错。”
公孙鞅的话让边子白大为惊叹,毕竟是历史牛人啊虽说一直以耿直男孩的形象出现在众人面前,可真要论能力,牛人哪有简单的
“公孙兄既然明了苟变的过错在于士大夫忌惮子思大人的权势,而非苟变本身的过错。那么你对卫国要启用在下就不难猜出,有人认为卫公接下来的做法可能会侵害到他们的利益。所以,小子受攻讦,在意料之内,而非意料之外,就不难理解了。”
这话绝对是肺腑之言,边子白没有理由对朋友说谎。再说公孙鞅在卫国不受待见的程度,根本就不需要他刻意去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