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战国之名士崛起 分节阅读 84(1 / 2)

d女人一个个往家里送,就会引起老主子不高兴。再说了,老仆在南卓面前的地位不同于仆人和主人之间,更像是长辈和晚辈之间的关系,老仆将他从小带大,加上又是母族陪嫁过来的亲戚,关系不同于主仆。

等到南卓终于面对事实,在自己独居的小院里,看到了那个让他肝火怒烧的女人之后,瞬间就无话可说了。

我的眼光这么会如此不堪

这么可能

这不是真的

就姿色来说,在他院子厢房里的女人不难看,反而长相不错,大脸,身段丰腴,肉嘟嘟的,却没有肥腻感。身材也挺高大,关键是肤色雪白,在灯光下,有种恍恍忽忽的成熟美感。

这些都很好,但有一个问题,对方的年纪南卓至少可以叫姨。

想要发飙的南卓冷眼看到了躲在一边飕飕发抖的一个宦官。他认识,太子身边的小宦官,正惊恐万分,眼巴巴地盯着南卓:“太子旨意”

“少扯没用的,你就说太子什么意思吧”南卓不耐烦道。

小宦官结巴的回答:“太子让南少爷想想办法,可以让主子离开卫国。齐国、宋国都可以。”

“滚”南卓怒不可赦地咆哮道。

他受够了

第127章 祸水

朝会的决议,卫公将原本计划的春季宴会一下子拔高,拔高到了要让列国都知晓的程度。

这让白圭接手的工作变得困难起来了。主要是准备不足,加上白圭会的菜品不多,别说吃过国宴了,就连听都没有听说过。有种无所适从的茫然

白圭就连士大夫家的举办的宴会都没有资格参加,更不要说是举办国宴,顿时就炸了。

几日不见,眼窝都有点深陷,顶着两个黑眼圈的白圭终于在重压之下,反抗了起来:“主公,您就可怜可怜我,你看看我现在,眼窝子都是黑的,这一天天闭上眼睛就是菜品,睁开眼睛还是菜品。”

“这会儿功夫您上下嘴皮子一碰就说不行了,要改菜品,来得及吗”

边子白宽慰道:“没事,卫公延长了期限,这不有一个月的准备期呢。我也会在边上帮你。不过你也知道,眼下我需要的是名望,而不是财物。有了名望,就有了自保的实力。你想过没有,如果你三日之后在帝丘开办食肆,会怎么样”

“帝丘食肆门口罗雀,唯有我家人头攒动,唯恐厨房不足以宴飨食客。”说到做菜,已经讲自己固定在美食达人的白圭自然有着旁人无法理解的自信。

“这就对了。”

边子白说话间从腰里摸出一块令牌,递给了白圭,“不能光考虑自己出风头,也要给宫里的庖厨表现的机会。喏,这是宫中食材府库的令牌,你想要什么材料都可以去找宫里要,要不到材料就要钱,但钱不要自己经手,让内寺帮你去市场买。”

白圭迷糊地眨巴了眼睛,在他看来边子白给他的食谱都是不需要酱料的菜品。

这个时代的酱料为什么重要

因为基本上所有的肉食在处理过程之中,都只有两种做法,生吃和白切。吃生的,这叫脍;另外一种就是白水煮,吃熟的,这叫烹。不管是任何一种处理肉食的做法,都离不开一个非常重要的佐料酱。

不管是肉酱,豆酱,还是其他种类的酱料,都是吃荤菜必备的佐料。

所以,这时代的庖厨在一个误区之内挣扎,烹饪肉菜的口感第一,其次就是酱料。从来没有想过将两者合二为一,炖煮在一起的滋味。

至于穷人,能吃上咸菜疙瘩已经不错了,盐都成了奢侈品,还想吃酱,做梦去吧。

正在边子白面授机宜的之时,赵武进门禀告道:“主公,宫中宦官乐平求见。”

“他来干什么”

虽说满心的疑惑,但边子白还是不敢怠慢,匆匆去了前厅。而此时的乐平正在屋子急地团团转,见到边子白的第一时间,就抓着他的手臂,口中爆豆似的一阵突突:“哎呦,我的内史大人啊老祖宗都等急了,您快点跟我走吧”

“等等,你是说丁内宰他找我何事”说话间,边子白将一个锦囊塞到了乐平的袖子里,后者不着痕迹的一缩手,就消失的无隐无踪。这份本事,连边子白都好奇地很,乐平将锦囊收到哪里去了

肯定不在袖子里,因为衣袂宽大,要是衣袂之内有重物,摆动之后,会很明显。胸口的袋子恐怕不会,因为会更明显。那么只有是腿下好重的口味

在车上,乐平的嘴巴出人意料的严实,只字不言,钱白送了。

乐平苦笑道:“边大人,您就别问了,奴婢真的不知道。”宫里的事透露出去,一般情况下,不会有问题。卫国的宫廷也是如此,很多街头关于卫公和公子们的趣闻,都是从宫里头流传到了宫外。

可是有些事,嘴巴不严密,就和自己的小命过不去了。

边子白脸色古怪,随即慌张道:“有人大行了”

大行这词真不怎么能用。因为在宫掖之中,甭管宫娥三千,宦官上万,公子,公主数百

没有一个人可以用大行这个词,在宫廷之中,有身份可以使用这个词的人一般只有两个,最多不超过三个。

国君。

后。

还有太后。

在没有谥号的情况下,死了,称之为大行。

边子白口无遮拦的语气,让乐平吓得直冒冷汗,告饶道:“边大人,我可真的不知啊”

“谁信啊”边子白不屑道:“你可是明堂的宫人之首,卫公身边有任何风吹草动,能绕过你吗”

“再说了,内史府负责国君日常的檄文,执掌国法国令,诏命,策命,兼四方之志。”边子白说了一大堆内史的职责,别的不说,平日里能够让宦官星夜让他赶去宫掖之内的情况,恐怕就是诏命,“檄文就不说了,没有国相府的印信,恐怕连宫门都出不去。至于策命,根本就不需要君上过问,国相点头签发就可以了;四方之志恐怕连相国平日里都记不起来,怎么可能有事。唯独急切的也就是诏命了,据内府文献记录,每每国君陨落,都是以大诏的形式发布出去。而内史和国相是第一个知道消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