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来报复。
比如说叩边
敌军入侵边境,对于这些年的卫国来说已经是一种常态。但是犹豫魏国保护还算给力的前提下,大家都很克制。基本上都占一些城镇,很少会攻击城邑的军事行动出现。还会非常默契的在为魏国的支援大军抵达之前提前离开。
可一旦目的改变,恐怕卫国真要吃苦头了。
而这种糟糕的结果很快得到了验证,丁祇的人在无孔不入的搜寻下,终于找到了他关心的情报,但这些情报却让丁祇陷入震怒之中。
作为主将,边子白自然没有必要在战斗结束之后,继续留在战场的必要,他和丁祇等人都进入了庄园等待着最终的结果。
“去找南卓过来。”
丁祇压抑着近乎颤抖的声音,显然他对收集到的情报产生了极大的恐惧。但是在属下和外人面前,不好发作。
边子白抬头看了一眼丁祇随意丢在案几上的情报,绢布上面墨迹点点,似乎是地图,但不是一份,而是几份。他并不是个多事的人,至少自己是这样认为的,如同入定的修士,闭目冥想。
丁祇气不打一处来,质问道;“小子,你难道不好奇”
“秘密对我来说是麻烦。”边子白愣了愣,随后试探的问道:“难道不是吗”
估计是被气糊涂了,才会有失态的表情流露出来,在边子白的提醒下,丁祇叹气道:“谁说不是,秘密,只有被封在墓穴之中,才会是真正的秘密。”
随后,丁祇怔怔地盯着面前的一堆布帛,良久才惊醒过来,向边子白推了推道:“不过,此时对你,对南卓都不算是秘密,一两天之后,朝堂之上也会议论。”
“那就等朝堂上廷议的时候再告知小子吧”
边子白并不关心赵人的小心思,即便是猜,多少也能猜到一些。不外乎赵人收集的情报比以往更加的详细一些。对于赵国来说,卫国是他们圈养的羊,只有等羊毛长了,才会来割。这并不是边子白需要去关心的问题。
很快,南卓来了。额头汗涔涔的,显然跑了不少地方,刚进入厅堂之内,就嫌弃的看了一眼周遭。一百多,近两百赵人住在这座不算大的庄园里,加上还有大量的牲口,整个庄园都笼罩着一股牲口棚的气味。整洁这个词似乎与这个庄园要永远远去了。选了个在他看来还能忍耐的地方坐下之后,眉飞色舞的说了起来:“人找到了。”
“在何处”丁祇好奇道,要知道他的人就没有找到。
“也不知道庄园的前任主人喜欢那片柳林,还是故意给自己找了一个僻静之地,在庄子后面的柳林里,有一座小院子,寇氏住在院子里。很奇怪,赵人似乎对寇氏并没有太多恶意。”
一个倒霉到家的女人的遭遇,让南卓啧啧称奇,好在选择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看来丁祇的密探也没有弄错,寇氏自从进入庄园内之后,就再也没有出来过,人要是没死的话,终究不会丢的。似乎感觉到了气氛有些异样,南卓向边子白递来询问的眼神。
可后者根本就不愿意牵扯这些事,反而找了一个理由,离开了:“战前答应了战利品分配,此战已经结束,该给将士们一个交代了。”
丁祇盯着边子白的背离消失在视线之中,心中暗道:“滑头。”
而南卓就没有那么好运了,赵人是和他交易才来到的帝丘,之前一直以为他们的目的是帝丘冶铁工坊生产的熟铁。
可是当丁祇找到摆放在他面前的几份布帛之后,性质一下子都变了。
“你看看吧”
南卓不明所以,面对丁祇的时候,他总有种不自在。倒不是怕他,而是觉得和对方不是一路人,没有话说的尴尬。
拿起布帛摊开之后,目光仅仅在布帛上扫了两眼,南卓顿时愣住,随后气地浑身发抖起来:“赵人欺人太甚。”
第171章 高风亮节
布帛摊开之后,咋一看,几份舆图而已,并没有什么出挑的地方。
可是当对照舆图上少量的赵国文字之后,南卓就算再迟钝也发现了不对劲,眼神询问的看向了丁祇,后者缓缓点头道:“是从赵人身上搜查出来的东西。”
其实,根本就不用丁祇解释,几份布帛上,抛去用墨勾勒的城邑和关隘的墨迹之外,还有并没有发黑,散发着浓重血腥味的血迹。显然血迹是新鲜的,是在不久之前就沾染上去的,联想到那么多被杀的赵军,肯定是从赵军身上搜查出来的随身之物。舆图也是赵军刺探的情报。
“欺人太甚,欺人太甚”
当南卓看到一份如意城舆图的时候,彻底爆发了。戚邑,落在南氏手中也就一百年不到的时间。之前还有一个主人,孙氏的如意城。孙氏也不是小门小户,人家也是公族之后,武公之后,两百年前,戚邑可是孙氏的封地。
和南氏一样,拥有戚邑作为封地的孙氏,世代为卫卿大夫。也就是说,六卿之中,孙氏家族占据一个位置。
可惜孙氏太过跋扈,惹了不少的仇家,最终在卫国呆不下去,连带着城池一起投靠了晋国。后来孙氏还想着背靠晋国窥视卫公之位,大家都是卫国的公室,祖宗都一个,凭什么你当卫公,爷们就只能当一个小小的城主
还真别说,孙氏一度差点完成了这一豪举,不但反攻帝丘破城,还扶持了傀儡卫公,将卫献公逼的只能逃跑去齐国。
但是不得不说,运气不站在孙氏一边,在献公逃到了齐国后第12个年头,事情有了转机,他允诺了孙氏的仇家宁氏偷袭孙氏之后,一举颠覆了孙氏在卫国的统治。随后孙氏被剥夺了宗族封地,也不被允许进入宗室族谱之中,孙氏的后人,一部分流落到了汲郡;另外一部分流落到了阿邑和鄄邑,也就是孙膑的家族孙氏的聚居地。
事情到了这个时候,应该是划上了一个句号。至于当年宁氏的军队是如何攻破防守严密的如意城,恐怕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但是南氏不敢忘,因为戚邑就是如意城,作为继任者,他们深知当年宁氏军队和破城的威胁一直存在。但是他们却一直没有找到而已。
是一条地道,一套沟通城内和城外的地道。而这条地道却赫然清晰的落在舆图之上,这让南卓怎么想
赵军想要破城,而且是破南氏根基的戚邑。
赵军或许占领一些野外的小村子,还能在魏国的干预之下,归还给卫国。可以一旦攻破并占领了戚邑,就绝没有可能归还给卫国的道理。哪怕赵国不得不和魏国来一场倾国之战,也在所不惜。因为一旦控制了戚邑,大河就不是赵国南下的障碍了,而是一个非常可靠的后请保障的道路。甚至河道畅通之下,赵国的作战物资能够源源不断地沿着大河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