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战国之名士崛起 分节阅读 131(1 / 2)

d个,或者几个,合格的家族领军人物。

这就需要贵族吸收哪些聪明人加入他们的家族。

通过开放的族学的选拔,选取那些有潜力的年轻人,通过家族内部旁系的联姻,甚至庶女的联姻,补充家族新鲜血液。

任何断绝贵族吸纳人才的举动,都是很危险的做法。当然边子白不在此列,因为千字文本来就是他默写出来的书。他想给谁就给谁,根本就不会有人跳出来反对。因为反对没有用。就算是边子白想要将千字文让石匠刻在城门楼子上,让所有人瞻仰,只要卫公不反对,卫国境内的卿大夫也没办法反对。

可子思就不一样了,他是既得利益者,就算是他没有得利,但是子氏是获利者。他总不至于自己家吃完了饭,一脚把锅踹翻,让大家都吃不成吧

想明白这些之后,边子白觉得对文教的事业颇为失望。

似乎在卫国,想要拓展文教事业,就不得不和大家族争夺人才,更让边子白感觉得不偿失的是,这些人才他还没有打算据为己用。不是不想,而是不能。他一个外来户,在卫国能够获得士大夫的身份,及已经是招人嫉妒了,如果还要一步步侵占贵族的利益,恐怕他的结果会很不妙。

“原本还准备让端木方给学究们讲解尚书等书,以每年两次左右的教学来丰富学究们的见闻,看来,此事有所不行。”在子思面前,边子白倒是不用藏着掖着,将他原本的设想说了说。

果然,子思不但没有支持,反而立刻阻止道:“此事作罢,不然日后有你们头痛的时候。”

不过,子思想起端木方这个年轻人的身份,觉得事情有转机,斟酌道:“端木家族的家学颇有渊源,如果他要将家学相授,你就不要阻拦了。”

毕竟,端木赐是儒门享有盛名的大家,他的学说本来就自成体系。端木方作为子贡的孙子,他继承了子贡的完整儒学体系,学问自然是没有问题的。给学究们讲学,也足够了。另外,儒学不同于其他学派,儒家对于传播学说是非常热心的一个学术派系。

不同墨家的兼爱,对于弟子的要求简直苛刻。甚至不允许做官,就算是做官,也不能穿锦衣,不准蓄奴,做官的俸禄要上缴。

而黄老之术的学派更加懒散,一大半都在深山老林窝着,是平日里难得一见的名士。

儒家不同,曾子、子贡、子夏、澹台灭明等都是孔子的学生,但是当他们学成之后,基本上都不会因为身份而拒绝收徒。甚至都有开馆传播儒术的做法。

端木方是子贡的孙子,他恐怕也不会敝帚自珍,将家族学问藏在密室内,发霉烂掉。

果然,当公孙鞅回到内史府之后,将内史府将组织帝丘城内学馆的馆长们学习千字文,让端木方当主讲的时候。端木方欣喜之余,反而松了一口气,他在内史府的存在感很低。一方面,他身上有二公子姬岐的烙印;其次就是他是儒生。

卫国并不禁止儒生,甚至卫国一直是儒生非常活跃的地区。

孔子在卫国蜗居十来年。

孔子的孙子,孔伋,在卫国甚至生活了三十年。

卫人对于儒学有着非常宽容的理解和包容,但在卫国,儒学却不是主流学派。变法强国的时代,法家的崛起,甚至成为上流社会公认的,能够改变国家穷困现状,强盛起来的唯一办法,且在各诸侯国大行其道。子产、李悝等人的出现,让法家的学说获得制度上的认可。两个强国的出现,让法家的效果公诸于众。

其次就是道家,阴阳家,墨家等学派。

这些学派完了,才轮到儒家。

孔子的学生很倒霉,他们学习了一个封建统一王朝需要的理论,却生在了一个战乱时代。

更倒霉的是,卫国还是历史上第一个完成变法的国家,比魏国都要早上上百年。原因,说出来有点卫人脸上无光。国人暴动,国君带着大军没打过以至于,卫国是诸侯之中第一个执行法制的国家,同时也是第一个废除奴隶制,井田制等诸多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国家。然后,就没有然后,卫国继续做他的咸鱼。

端木方是否会将家学传播出去,边子白不得而知,更不清楚当儒家在卫国的辐射面越来越广的时候,卫国会走到一个什么样的境地,他也不会去多想。

有些事,不是他想要改变就能改变的,顺应时代潮流,才能长久。这个道理,他清楚。说完了学究们的事,子思又问到了孙伯灵。这个他胞弟从齐国带来的童子,让他惊叹天下竟然有生而知之的奇特之外,还有点些期待,或许可以将孙伯灵招揽进入子氏家族。

当然不是当家臣,做女婿就很不错。

唯一让他感到遗憾的是,他最小的女儿都已经在奶孩子了,族中没有合适的嫡女联姻孙氏。至于庶女倒是很多,可这样做不但不会得到孙氏的善意,甚至会因为羞辱孙氏而结仇。毕竟孙武子孙,也不是什么寻常人家。

不过,边子白的举动让他觉得有点不解,难道这小子想要收孙伯灵为徒弟要知道,边子白的年纪也就比孙伯灵大个五六岁,顶天也就六七岁。这样的师徒关系让人看着就觉得不妥,加上孙伯灵是子蒙非常看重的子弟,甚至比他那个亲传弟子都要来的喜爱。

少不了告诫两句,免得到时候子蒙横加干涉之下,大家的脸上都不好看:“子白,你对伯灵怎么看”

“璞玉。”边子白不假思索,就说出了对孙伯灵的答案。

十岁的孙伯灵,已经不是等闲成人能够相比的人物。

唯一欠缺的就是言传身教的洗礼,这一点,或许子氏恐怕难以做到。不过他从子思的话里面已经听出了对方隐晦的意思,让他放手。怎么可能,好不容看到一个中意的小子,让他让给王诩,说什么也不能让啊

边子白略作惊讶的抬手,似乎觉得又不妥当,略显无奈道:“国相大人见猎心起,想要亲自教导伯灵学业”

被挤兑了子思面色一愣,随即怒笑道:“你小子少挤兑我。我没办法教他,但是帝丘城内有人能够教授他成才。”

边子白心里可是明镜似的,帝丘城内眼下就一个游学在外的王诩有这等能力。

因为教导孙伯灵确实很不容易。首先,孙伯灵是孙武的子孙,他必然要找一个知兵事的老师教导;其次,孙伯灵太聪明了,这就要求老师需要非常博学。这两点,就让子思望而却步了,虽说他是卫国的国相,但在博学上,肯定不如子贡。更比不上被吴起妖孽的光芒遮掩住的王诩。

至于边子白,子思倒是没有仰望的心境。毕竟边子白年纪太轻,他要是连边子白的学识都要仰慕,估计就没脸继续当这个国相了。

既然准备和王诩争孙伯灵这个徒弟,边子白自然没有退让的可能。沉吟良久,抬头的那一刻,目光中透着一股坚定的意志:“王诩他不适合孙伯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