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战国之名士崛起 分节阅读 136(1 / 2)

d。

边子白哪里敢让这个老头子真给他拜师,急忙紧走两步,扶着南氏族老的双臂,急忙说道:“前辈言重了,我等后进之学,还需勘磨,还需前辈照看,小子刚才狂妄了”

花花轿子人抬人,边子白也没必要一网打尽。该给的礼遇,还是要给的。

脸丢尽了,再也没有脸面留下来,南氏族老在南卓的搀扶下,走出了院子,登车前抬头看着书院的牌匾,一脸的向往,口中喃喃道:“真是好文章。”

凝望良久才记得身边有个孙子辈的南卓,丢下一句话,老头走了:“把刚才那篇文章抄下来,晚上老夫要看。”

站在风中,南卓眼神直勾勾的盯着渐行渐远的马车,心头就一句话:“第二次,第二次抄书了,边子白这家伙真的有毒。”

领头的走了,留下的都是一些虾兵蟹将。

根本就起不了反抗的念头,尤其是劝学中的不少语句,都直击他们的心灵深处,有种被名师点拨之后的豁然开朗,不仅起不了一争高下的念头,甚至心头流露出的只有感激。

每一个离开濮阳书院的族学坐师告辞的时候,都低下了高傲的头颅,规规矩矩的以弟子礼告辞,这场面,在当天下午就轰动了整个帝丘城。

而在数百里之外,大河魏国段的一处码头上,一个五短身材的老头,天上一张金刚怒目的脸相,边上一个十来岁的童子,有点畏惧的看着老头。而老头正站在船上,对送别的友人拱手告别。

“诸位贤达,后会有期”

“王兄,后会有期”

木船在船工的操作下,缓缓离开了码头,顺着平缓的江水缓缓而行,良久,大河、木船、还有天际的景色汇聚在一起,变成一幅浓墨水彩。

第200章 天下知

一座破败的书院。

一群感激涕零,就算是拼命也没有多大用处的拥护者。

一个本来就在朝堂不受待见的幸进佞臣,却忽然间发现就算是记忆中毫无印象的陌生同僚,远远看到他的车架也会热情打招呼。

边子白坐在官舍里,摸着下巴觉得不太对劲起来,嘀咕道:“我怎么觉得有人要害我”

在角落的书案上抄抄写写的公孙鞅放下手中的毛笔,捂着额头一阵无语。他早就知道边子白有神神叨叨的毛病。一直以来,他觉得不是什么大毛病,可此时,公孙鞅忽然感觉迫害妄想症也挺可怕的。因为没人知道,感觉受到威胁的边子白,会将谁当成假想敌。

不过对于边子白的困惑,公孙鞅倒是清楚,他一边收拾书案,一边若无其事的说道:“子白,忽然间变得欢迎难道就不好吗”

这家伙的潜台词就是,难道非要人嫌狗弃的才安心。对于边子白的独特嗜好,连公孙鞅都觉得很困惑。

这家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天生恶人转世

可边子白也有理由啊他觉得现在糟糕透了:“当大家都讨厌我的时候,基本上看到的都是一张不太好看的脸。有不耐烦的,有敢怒不敢言的,还有面前巴结心底鄙视的”

“这不好吧”公孙鞅不确定道。

边子白却理由十足道:“公孙兄啊你不懂,坏人好做,好人难当啊做坏人的时候,周围的人好坏大部分都写在了脸上。不像如今,人人都摆出一副笑脸,都看不出谁是谁非。连个防备都没有,你说,是不是当坏人有前途”

见边子白左右不是的难受劲,公孙鞅恨不得替他说了:看谁不对付,就去害他。当然,害人这个词很不好,用防患于未然也是可以的。

不过公孙鞅的蛊惑没有说出口,他突然想到一件事,停住手中的动作,扭头对边子白说道:“对了,似乎真有一件事会惹上你,也算不上是好事,也不能算是坏事,就看你怎么看了”

公孙鞅的口吻很特别,就像是拿不定主意的左右为难,可这又事不关己,有点看热闹的意思。

人要倒霉,喝凉水都塞牙。边子白不过是闲着胡思乱想一下,没想到真有事惹上自己,整个人都不自在了起来。怕什么,来什么。他试图从公孙鞅的眼神里看出一点端倪来,不过很快他就放弃了。公孙鞅也不是白给的,虽说王诩对他的看法是耿直男孩,失败的教育品。

可毕竟是王诩的大弟子,能力,眼光都不差。甚至定力也是一等一的人物。之前因为没有历练过,才显得稚嫩了一些。可眼下,在卫国的官场也算是混迹了一段时间,整个人的精气神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甚至就算是王诩站在公孙鞅的面前,恐怕都要认不出来了。

这还算是他那个中二的弟子吗

当然,这种认不出,并不是长相变了。如同后世的那种赖账的人跑去棒子国整容,太成功了,别说债主了,就连海关都不让人回来,你丫手里拿着假的护照,就没有一点逼数

公孙鞅身上的变化可不在于此,应该是那种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的变化。整个人的气势变的柔和了,不像之前那样锋芒毕露。同时做事也稳重了很多。总之,都是朝着好的方面而去,至于本心是否变了,只有他自己知道。

公孙鞅不紧不慢的说道:“之前去大司马府送公文,看到一份卫国贵族子弟在公学之中的计划,要让这些舞象之年的学子成军。”

“这和我有什么关系。”边子白淡定的双臂环抱,笃定道。

公孙鞅古怪的看了边子白一眼,古怪道:“你也在名单之中,而且还是第一个,哈哈”

他一想起边子白还没有成年,就忍不住想要笑。内史府没成年的熊孩子太多了,几乎占了一小半。平日里,边子白带头翘班,不作为,就让公孙鞅很苦恼。当面提醒吧,内史府似乎没有什么大事需要他们去忙活的。

可要是不说吧,他耿直的性格不允许啊

这下好了,这群人都一个个被司马府惦记上了,估计一时半伙要消停会儿了。就算最终没有让他们去军营感受一下保家卫国的责任。至少为了逃避从军,这帮人估计一个个都要躲在内史府,以官舍为家了。毕竟司马府就算是权力再大,也不可能来宫中抓壮丁。可实际上,大司马府是卫国六大官衙之中,最不受待见的衙门。

可是让公孙鞅奇怪的是,边子白似乎并没有意外,甚至有种被被熟悉的人,好心办事坑了的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