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感,神一样的对手,让一个孱弱的吴国竟然有了争霸天下的底蕴。
要命的是,吴国争霸天下的底蕴竟然是孙武训练出来的三万步卒。三万击溃二十万大军,攻占都城,这就是孙武给楚人留下的噩梦。他才是这个世上真正的武无敌。
可孙氏家学渊源,听说孙武在伍子胥死后,一直在家治学,门下子弟也没有继续出仕过,也没有听说过孙氏子弟有外出求学的情况。王诩哪里知道,孙氏家族面临的窘境子弟人数不多且不说,关键是孙武留下的兵法传承,子弟学了,还是很用心的学了,可没有一个学成的,都成了二把刀。这样的子弟出仕,坚实就是丢老祖宗的脸啊无奈之下,孙氏就算是有人出仕,也大部分会选择做文官。
文官
谁能想到,武圣后代,竟然沦落到去做文官。别看当下,文武其实区分不太明显,中大夫就能带兵为将,六卿都可以出任一军之主将。可有些官职一出现,就是给文官准备的,比如说:司会就是如此,这是执政府下掌管财政的主官,中大夫。坐在这样官职上的大夫,是不可能带兵打仗去的。
一时间想不透的王诩颔首道:“继续。”
“那个孙氏族长对了孙伯灵的玄祖是孙武子。”公孙鞅将答案说出来之后,顿时有松了一口气的感觉。
王诩为之一愣,随后从书案背后跳了起来,老头身材不高,可是架不住功夫了得。年纪越大,功力却越见深厚起来,跳起之后就给人一种扶摇直上,冲上房梁的气势,吓得公孙鞅一缩脑袋,暗道:“倒霉啊原以为边子白顺顺当当的将孙伯灵收入门下,到时候王诩就算是不痛快,也一点办法都没有。没想到这帮坑人的货,竟然让孙伯灵来老师家里送礼,到底是按着什么心”
公孙鞅百思不得其解,他恐怕还想不透边子白的真正念头。毕竟从边子白第一次见孙伯灵的之后,就表露出内心的狂喜。
对,不仅仅是喜欢,而是狂喜。
按理说,对付小孩子,就该拿着饴糖骗走完事,哪有放着孙伯灵不管不顾,放任自我的道理
王诩气地指着公孙鞅差点破口大骂,好在涵养还在,沉声道:“你应该知道孙氏家学渊源,为师所学驳杂。纵然在其他方面,孙氏不如为师。但是在兵法上,为师绝不是孙武子的对手。孙氏既然连家学都无法教授的弟子,你应该知道意味着什么”
公孙鞅苦着脸,他能怎么说
说孙伯灵是个妖孽,可是被边子白看上了,这家伙还故意吊着人的胃口。弟子是边子白的朋友,纵然老师想要收个好徒弟,都快要疯了,可自己为兄弟要两肋插刀绝对不能背叛朋友之谊
真要是这么说的话,王诩清理门户就在今日
别人不清楚,可公孙鞅是知道的,老师不仅仅才学惊艳,武艺也同样超群,真要是动手,十个公孙鞅也不是王诩的对手。再说了,老师打弟子,是督促,是训斥,是为了弟子好;可弟子敢和老师动手吗这和弑父弑君有何区别
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啊
公孙鞅期期艾艾的还想要辩驳两句:“弟子这不是联系不到老师了吗”
无奈之下,公孙鞅只能拿话来敷衍了事。就是您老去了魏国,当子弟的根本就联系不到。这话也在理,王诩坐下之后暗暗生闷气,连带着对子蒙也不待见起来,暗忖:“当年子氏兄弟才学一般,要不是出身好,有一个庞大的子氏家族在背后撑着,恐怕卫国的朝堂上还真没有他们兄弟什么事。不日之前,王诩还刚刚拒绝了子蒙的入室弟子苟变的求学,难道这是这两人心中恼怒,故意给他难堪”
王诩一甩衣袂,气咻咻地去前厅,苟变和孙伯灵已经在前院等了一会儿。真要是继续冷落下去,恐怕这个弟子就要飞走了。
见王诩气冲冲地离开,公孙鞅急忙从地上站起来。在廊下趿拉着屦舄单复底的鞋子,也不管是否合脚,一蹦一跳的往远门外跑去。刚跑出远门,长生还撑长着脖子想要喊他,追出大门站在街头,长生茫然的发现公孙鞅已经消失在街道上。
公孙鞅能去哪儿
最安全的去处就是宫廷之内的内史官舍,可在官舍之内,左等右等不见边子白到来,心头焦虑之下,在官舍的院子外围着大树兜圈子。
“公孙兄,今日怎么不见你来用朝食”
“子白,大祸临头,大祸临头了”公孙鞅见到了边子白,就匆匆跑到跟前,心急如焚的样子,也不是装就能装出来的。
“朗朗乾坤,能出什么事”
边子白浑不在意道,随后瞄了一眼国相在宫中的舍房,按照惯例,子思会在宫中办公半日,这也是国相才有的特权。主要是给国君出主意,解释眼下的国内局势。不过卫国没有这么多事,子思也就是随大流这么做而已。
公孙鞅气恼道:“子白,你知道吗孙伯灵今早去了我老师的家里,他可是你看重已久的弟子,眼瞅着要拜入我授业恩师的门下,难道你怎么就一点都不着急”
见边子白还是一副不紧不慢的样子,连公孙鞅都看不下去了。询问边子白道:“你不会早就知道了吧”
“是啊。”
边子白坦言道:“昨天就知道了,孙伯灵要走这么一个过场,这也算是子蒙对孙氏族老有一个交代。再说了,他也有资格选择老师。就如同我有选择弟子的权力一样。再说了,王夫子的才学惊艳,又有执政经验,如果仅仅是出仕的话,拜在王夫子门下,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没有拜在我的门下是他今生最大的损失。”
“真搞不懂你们到底是怎么想的,喜欢,为什么不留下。”公孙鞅气馁道,他能看出边子白有足够的自信,也相信孙伯灵最后会做出一个对他最有利的选择。
可边子白呢
他难道就不担心好好的子弟就被王诩给夺走了公孙鞅虽然是王诩的弟子,按理说,多一个小师弟,王诩对他的管束自然也会松懈一些。要知道,王诩辞官之后,闲赋在家。而公孙鞅借住在老师家里,面对一个无所事事,却精力旺盛的老头,公孙鞅颇感压力沉重,无法独支。可他就是受不了边子白这种风轻云淡的样子,这让他很受伤。
以为这种气势,王诩身上也有。
这让他有种平白矮人一头的错觉,很打击人的好不好
再说王诩,他和孙伯灵的问答已经快到尾声了,算学这种小儿科,根本就难不住孙伯灵。人家也是兵家传承,怎么可能不知道军阵之中,如何判断交战优劣的好处
而接下来的对话,让王诩更加惊艳不已:“出阵,何以战”
这话的意思就是,什么时候该排兵布阵,发动决战
“山川地理皆为我用,天之所向。匹夫之志不可夺,军之所向;百姓之愿不可移,人之所向。战则必胜。”孙伯灵想了很久,才说了这么一个答案。这话其实他是从边子白哪里总结来的,天时地利人和,有此三宝,百战百胜。
虽然孙伯灵年纪尚幼,还说不出天时的妙处,不过能够说出后面两个好处,就已经足以说明其观察入微,有成为名将的潜力,而且是潜力无限的级别。王诩心头狂喜不已,要不是碍于老头端着名师的架子,早就做仰天长笑得意忘形之态了。
王诩满意的点头道:“不错,有此感悟,颇为难得。”
王诩已经认定了孙伯灵这个弟子,甚至这时候的庞涓对他来说都不那么重要了。随后看向苟变的时候,脸色也好看了很多。至少不像刚出来的时候,阴沉着脸,给人一种生人勿近的不近人情。王诩给自己加戏了,他认为子蒙一定是有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