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战国之名士崛起 分节阅读 156(1 / 2)

d族人,要么是奴隶,身份都已经被控制住了,不可能出外揽工。

“宫中就不要想了,我不过是一个中大夫,敢对宫廷府库和宫女下手,这要是传出去,老爷我就要被国君降罪吃牢饭去了”边子白幽幽道,他说的严重,不真见得会如此。

他只是单纯的感觉,卫公的宫廷之内,恐怕有大事要发生。而他作为一个外来者,毫无根基之下,恐怕连自保都困难。

可白圭不过是一个家臣,他根本就不可能感受到宫掖内的暗潮汹涌。也不知道主子说的话是托词,还是真话。反正,边子白这几日全府上下,把卫公姬颓在宫中的府库,甚至果苑,兽苑,这些地方都祸害的够呛。真要说不贪便宜,连白圭也不会信。

当然,消耗卫公的府库是一回事。

但要是让宫女出宫之后给自己家干活,恐怕真不妥当。

边子白想了想,还是决定开口借人比较合适:“明日大朝会,我去找南卓等人问问,能不能借几个过来先用着。然后你去奴市买几个机灵点的女子,等织工来了之后,让她们跟着学。”

白圭的目的也是如此,边子白出口借,肯定能借得到。但是白圭开口,基本上就不会有人搭理他了。当然,如果有宫中的织工来帮忙,那么白圭就有信心做出卫国最好的丝锦出来,可惜,边子白根本就没有这个打算。

翌日。

宫掖,明堂大殿之外。

文武百官站定之后,净鞭之后,陆陆续续地跟着国相子思进入大殿。

卫公姬颓已经早早等候在殿之外,几乎是同时进入大殿之内。宦官丁祇双手扣在腹部,向前走了一步,开口道:“夏日祭祀,国君已经邀请了十余国观礼,有数国已经回复了国书。其中,鲁、宋、魏、燕四国国君会亲临,其余各国由公子,卿大夫,太宰等前来,此乃我大卫数十年大事,还请诸位重视,切记切记”

国书是从内史府发出去的,可边子白有点茫然。看向了公孙鞅,后者低声道:“之前统一发出去的,那时候我们还没有出仕。”

一句话,就说出了很多信息。

公孙鞅也是询问了丁祇之后,才得到的消息。还是在今日入朝之前的事,可见筹备这场宴席,恐怕真不是卫公心血来潮,而是早有预谋。

可对于卫公来说,卫国的一年中最重要的祭祀不应该是春耕吗

怎么夏收的日子,也要祭祀,还要宴请诸侯,卫国很少会做这种事。一来号召力不足,卫国就算是以国君姬颓身份发出邀请,恐怕来的诸侯队伍也不会太多;其次,卫国从来都不喜欢出风头,一般也就是新君登基,或者国君薨毙的时候

边子白心中警觉,不会是为了这个原因吧

第22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

太子的地位,虽说在卫人之中并没有太多的敬重。

主要是太子这几年存在感太差,除了几件狗屁倒灶的事,似乎国人对他也留不下印象。

公子训在国人心目中的评价一般,也就是这个一般,让他还能住在太子宫里。似乎一旦太子训开始让人失望的话,诸公子之中就有人能够替上似的。

可太子之位是否牢固,只有卫公姬颓一个人知道。

也只有他的心意,才能改变太子的处境。

在卫国几乎是倾全国之力举办的这场宴会之中,头一个重要的就是接待各国到访的使团。而最为关注的就是魏国使团,这是魏侯亲自带领出访的使团,同时魏国如今的地位是霸主。虽然从实力上,无法和当年的晋国相比,但三晋最强的魏国,已经让齐国和秦国两个老牌大国头痛不已了。

楚国还好一点,至少吴起在楚国的时候,该头痛的不是楚国,而是魏国。

在看到卫公姬颓点头之后,丁祇开始宣读起了诏书:“魏侯亲临,于礼,非寡人亲候不能显示其隆重,奈何寡人年老体弱,恐怠慢了魏侯,特,太子训代寡人出城三十里,迎接魏侯。”

太子匆忙站出来,躬身道:“儿臣领命,定不让君父失望。”

卫公摇头道:“不是不让我失望,而是要做出表率,不让百官失望,不让国人失望。”

“儿臣谨受君父之命。”太子训难言脸上的激动,垂手而立的时候,在衣袂之下的手都是攥紧的拳头,等了这么多年,终于媳妇熬成婆,只要这次祭祀过后,卫国就是他的天下了。

丁祇刚刚说完,大殿内不少人的脸上就开始变色。

最为复杂的恐怕就是公子岐。他原本以为,就算是自己没有办法争取到这个接待魏侯的任务,储君之位就有他的机会,但至少也不应该让太子去。

因为太子的地位不稳当。

“骗子,假的,都是假的”

公子岐心头怒吼,他这才明白,自己的身份是多么可笑。太子训,君父为何独其厚太子也他不过是个废物而已。魏国是卫国的老大哥,反正魏国的大腿卫国已经抱了三十多年,继续抱下去才是王道。正因为,魏国将以盟主身份出现在卫国,又是国君亲自到来,接待的人选只有三个人。

卫公姬颓。

国相子思。

储君。

而储君一直是公子岐争夺的目标。可一旦接待魏侯的人选是太子训,等于是卫公姬颓告诉他的二儿子,你没有机会了。

就像是亲口给了公子岐希望,最后还一把将公子岐的希望涅破,姬颓的做法对一个父亲来说,可能是不近人情。但作为一个君主,恐怕无可厚非。对此,连边子白都不得不赞叹,人杰啊可惜在卫国拿了一手的烂牌,根本就不敢打出去。就算是吴起在卫国出仕,他也没有胆子重用吴起这样的凶人。

卫国地处平原,国内几乎没有山川之险要。无险可守,等于就是四战之地。

大河在卫国境内第一次分岔,一条流经齐国,一条流经赵国之后,进入燕国。齐、魏、燕攻击卫国最为容易,因为粮草物质皆可以水运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