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们秦国穷,没钱。”赢师隰琢磨了一阵,开始给给儿子布置任务。
公子虔不解道:“君父,我们秦国本来就穷,怎么哭”
唉
突然之间,有种全身的无力感笼罩下来,赢师隰很无奈,他这个儿子打仗是把好手,做事也是雷厉风行,可要让他耍心机的时候,却耿直的让人绝望。秦国向魏国哭穷,可不是指望魏国给秦国一点好处,赢师隰根本就不敢有这样的指望。可是他这些年少不了就要派人去魏国哭诉一番,目的就是为了让魏击安心,让他知道秦国没有威胁。无奈之下,他只好告诉大儿子:“算了,把为父的话带给你二弟,让他去哭穷。”
“告诉老二也没用啊君父,我们不是经常派人去魏国哭穷吗什么时候带回来过好处”公子虔很不理解,为什么老爹执着于一直把秦国最难堪的一面展示给魏国看。
一点好处都捞不到不说,还无端的让魏人嘲笑。
赢师隰忽然很不像和自己的大儿子说下去了,他觉得继续讨论下去,他的拳头会痒痒。不同于司马予的是,公子虔全身的肌肉硬地和石头一样,孔武有力的赢师隰的攻击似乎造成不了大儿子的痛感,徒手殴打大儿子的结果很可能是他悲哀地发现自己老了。
一转头,他看向了司马予,佯装关心道:“委屈你了,疼吗”
“不敢”司马予答非所问道。
这让赢师隰很恼火,却一点办法都没有,只好嘱咐道:“明日你就跟着老大去卫国,告诉老二,那个叫边”
“边子白的文士就不要去搭理了,这种人秦国不需要。既不能征战沙场,又不能治理国家,附庸风雅的事秦人学不过来,也不屑去学。”赢师隰提点了两句,觉得差不多了。
可司马予被秦公这么一说,突然想起来了,小声道:“君上,还有一件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说”
司马予一边说,一边发抖,他是被打怕了:“二公子好像说过,边子白身上花再多的黄金也值得,好像吴子兵法在他手上,只要他能来秦国,秦国就能得到这部绝世奇书。”
“吴子兵法是吴起写的吗”赢师隰开口的那一瞬间,心都跳到了嗓子眼,要是他学会了吴起用兵的办法,不敢奢望学到十成十的本事,就算是七成,就算是他资质愚钝,学到了一半的用兵能耐。天下还能有谁挡得住秦军的兵锋
赢师隰甚至幻想,他要是有吴起的几层用兵的才华,他如今还会怕魏国孙子似的吗真要是有这份能耐,他早就对魏国动手了。秦国就算是国力不行了,可是要拿出吃奶的力气来,二十万大军也是整得出来的。到时候收复河西之后,秦国内部的吗矛盾也将大大缓解,他就不用那么累了。
司马予不敢肯定,但是他估计这是真的,应该就是吴起写的兵书。因为边子白的府邸内有一个武圣的五世孙,叫孙伯灵的童子也在向边子白门下学习兵法,而且帝丘城内的上军司马也会来边子白府邸学习兵法。
如果是一部很普通的兵法,怎么可能让才不过弱冠年纪的边子白如此受到青睐
必定是真的。
可是在秦公面前,他迟疑了,害怕了,可见刚才那顿打没白挨。
赢师隰突然从榻上跳了起来,声音如同虎啸一般,眼珠地都快瞪出来了,几步冲到了司马予的面前。心说吾命休矣的司马予干脆闭眼等待死神的降临。将十万人,天下魔不能敌的军神吴起,就算是秦人是吴起这辈子最大的苦主,对吴起个人还是非常敬重的。秦人崇尚武力,敬重英雄,这是骨子里的传统,根本就改变不了。这一刻,似乎恩怨也不那么重要。反倒是对吴起总结毕生兵法的秘笈露出不可匹敌的占有之心。
有心等死的司马予并没有等来如同暴雨一般的拳头落在身上,反倒是如同喷泉一般的口水淋得他满脸湿透。就见赢师隰咆哮道:“你刚才怎么不早说”
喀嚓
不仅秦公受刺激了,连带着公子虔激动之下将他面前的食案给一脚踩断了,冲到司马予的面前大吼道:“你怎么不抢过来”
赢师隰对于大儿子的表现非常满意,不花一个子,就能把事情办了。他回头给了儿子一个赞赏的眼神。
再看司马予,他在军中也是千人将啊
没想到会被秦公父子联合起来一套混合双打,哀莫过于心死,司马予此时此刻只有一个念头,他下辈子再也不给秦国当将军了。实在躲不过去,下辈子还是投胎在一个秦人家里,做个文官也行啊
第303章 穷家富路
六国人说秦人粗鄙,这不是没有一点缘由的,最大的原因恐怕就是性格。
六国的人,喜欢一样宝物,可能会采用私下交易,说白了就是用交情换。或者干脆就是花钱买,正所谓钱货两讫,童叟无欺。可秦国人不这么干,他们会选择明抢。
可秦人的性格不这样,战国初期的秦国,基本上国内经济体系和义渠差不多,甚至还不如义渠,属于农牧经济并存的主导方式。这就产生了一个很大矛盾,农业搞不上去,不如魏国和中原也就罢了,甚至连韩国也不如。属于最简单粗放式的农业,甚至还坚持了早就支离破碎的井田制。
畜牧业需要大面积的草原,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优质的草场也越来越少。秦人养马的本事在诸侯之中是首屈一指的,他们的祖业可不就是给周王养马当然,诸侯之中也有一个诸侯也是靠着替周王养马而崛起的,那就是赵国。两个诸侯的公族,其实来源于一个祖先,商代大臣飞廉,或者蜚廉。秦国的始祖是恶来,是飞廉的儿子;赵国的始祖往上就是季胜,也是飞廉的儿子,只不过属于两个不同的支系罢了。
实际上,赵国也面临着这样的困境,国土之中平原,可以浇灌,大量生产粮食的产区很少,也面临着不够吃的困境。这也是为什么赵国的国君会一心想着将国都从晋阳搬到中原的中牟,最后选择了邯郸。因为邯郸周围已经是赵国最大的粮食产地,一旦失去,赵国别看地盘大,可也将沦落成为中山这样的三流国家。因为没有足够的粮食,赵国的人口根本就无法增长。没有人,还打什么仗,开拓什么霸业
秦国倒是不缺肥沃的土地,但是渭河沿岸毕竟不能和中原相比,缺乏成熟的灌溉体系,粮食种植坚持能用粗放来形容,而且地盘也不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