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的德国,完成了普及小学教育的德国,就能横扫欧洲,士兵能够将武器和训练完全运用到战场上去,并发挥最大的威力。另外,他恐怕还存有试验的目的。
一方面看士大夫们会反对吗
没有。
卫国的士大夫根本就不关注军队。
其次就是为了检验这套办法的可行之处。
军队当然需要血性的支撑,要有信念,体格强壮,作战顽强之类,才能被称为是强军。但是卫国军队都不具备这些条件。唯一能够有所提高的就是文教水平。当然读书多了,心思也就活络了。可边子白也没有打算培养出一批能写会算的士子出来,这些士卒只不过是最多也就是能够写个家信就可以了。
这样的学识,仅仅是一群完成了扫盲的年轻人,生不出多少怀心思。
边子白起身道:“去演武场查看一下士卒的训练成果,另外苟变留一下。”
等人离开之后,边子白询问道:“苟变,训练一点成效都没有吗”
苟变为难道:“将主,不是说一点成效都没有。其实效果还是不错的,我甚至能够看出每天花一个时辰读书识字之后,一开始没有变化,但是最近士卒虽然并没有在搏杀技能上增强多少,但是小规模之间的配合却更加默契了。这也是让在下非常疑惑的地方。可是将帅们却心里没底。我们要面对的是赵军,说是天下强军也不为过。可不是靠读书识字就能摆的平的对手。”
“这些我都清楚,先去看看士卒,然后再说。”边子白听到士卒似乎懂得配合了,顿时放心不少。
军营之中,公子虔跟着一群将帅行走在营地里,看着一群群的士卒围聚在一起,不少人手里还拿着木牍之类的书写工具,还有毛病。整个人都有点不好了,卫国难道让一群读书人去当兵这简直就是暴敛天物啊老秦要是有这么多读书人,还会苦于没有人才而陷入无人可施政的地步吗
“大黑,帮我看看,孬这个字怎么写”
“不会,找别人去。”
被问者很不耐烦,似乎自己都在发愁,学了这么多天的字之后,他终于分到了两根木牍,然后就有机会亲自写上一句话寄给家里。但是,他娘的太气人了,自己竟然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写
“这位兄弟,你们这是干什么”
公子虔实在忍不住了,凑上去询问道。
被问者翻着白眼,傲然道;“你没长眼睛,写家信呢。”
对方不耐烦的样子似乎在警告公子虔,不要碍事,爷们忙着呢。这位自己一个劲的跟自己较劲,心中千头万绪,却难以成文。爷们都学会两百多个字了,人生第一次拿到了木牍之后,竟然有种无从下手的惶恐,连一封家信都不会写,这可咋办丢人不尤其看到比自己认字都少的人,开始动笔了,他却只有干瞪眼的份,气地快要灵魂出窍,却又无可奈何。
公子虔也不生气,他已经被卫国的士卒的惊艳表现给惊呆了,心中暗骂:“卫国国君如何慢待士人,嫣不知灭亡在即”
给出了这么一个判断,公子虔真心有点心疼这群会写字的士卒。这些人要是老秦该有多好,能初通文墨之人,在军队之中至少都能够胜任两司马二十五人为一两的职务,甚至只要武力尚可担任百夫长也没有关系。有这么一群基础军官,老秦军队的指挥调度能力,在短期内就有一个质的变化。从强军,真正变成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虎狼之师。
这时候,号角在军营之中响起来,随后鼓点也响起来,士卒一个个放下手中的笔和木牍,然后开始低头收拾自己身边的私人物品,然后互相传告之后,以什为单位开始集合。
公子虔耳畔就听到此起彼伏的喊声:“一二三四五”
“第七什集合完毕”
“第九什几何完毕”
“杜老倌,你的第六什人怎么还没到齐”
“喊什么喊,毛蛋拉稀了,不知道躲在那个犄角旮旯里。”
“算了不等他了,队伍集合,听我口令,全两以三列纵队,跑步前进,左右左,左右左”
卫军一两有三十多人,三两为百人卒,在不到数到百的时候,就完成集结开始朝着预定区域移动,行动整齐划一,装备鲜明,士气饱满。
整齐的步伐,如同随之而来的鼓点一样齐整,咚咚咚咚咚咚从公子虔的身边跑了过去。留下满脸呆滞的公子虔,此时此刻,他沮丧的发现,就算是蓝田大营的锐士营,也不如卫军精锐,这哪里是军队不堪重用,肯定是主将脓包,害人害己。
要是公子虔拉住军营里任何一个旅帅,问:“如此天下强军是如何训练出来的”
对方肯定会报之苦笑,然后很贴心的告诉他:“这没什么难的地方,只要秦人愿意花一个多月时间,每天训练三个时辰用来列队训练,然后行军训练,秦人也能做到。”
当然,这样的军队中看不中用,只是样子好看,不会任何搏杀技能。
唯一的好处就是,指挥起来似乎很容易。
但不知道逃跑起来是否会如此整齐划一,就不知道了。
可惜,公子虔完全被固定思维给限制住了,他笃定的认为,卫军已经比秦军强了,而且强的不是一星半点,但是为什么这么强,卫国的军队还是在中原谁也干不过
难不成,公子虔没来由的打了一个寒战。他似乎想到了一个可能,会不会中原诸侯的军队都如此彪悍,但是卫国因为军队数量太少,吃了人数上的亏
这么说来,秦军要是出现在中原,肯定会被打的爹妈都不认识的啊
但他同时也很疑惑,韩国的军队似乎不怎么样。不管是他,还是他的弟弟公子梁,都对韩军表现出不屑一顾的表情。公子虔是经历过当年秦国欺负韩国的战争,当时他被老爹带去了战场,看到七万韩军在三万秦军面前溃不成军的场面,豪情万丈,手握数万雄兵,似乎逐鹿中原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弟弟公子梁对在新郑的韩军评价也很低,他在新郑的韩军大营里耽搁了不少时间。当时的韩军面对绝境之中的郑军,创造了一个让人无法相信的事实,在郑国不断内讧的军队面前,损兵折将,接连吃了一鼻子灰。难不成,韩国的军队在中原是垫底的存在
而站在辕门下高台的边子白显然也很诧异,他没有想到苟变竟然能够做到如此程度,颇为满意的点头道:“很好,有点军队的样子了。”
底下的几个旅帅站得近的都听到了边子白的评价,可他们心里却不屑一顾的想:好什么呀,都是花架子,真要是上了战场,被对方军队一冲击,恐怕就要溃散。练这些不实用的花架子,看着是好看,有点赏心悦目的错觉。可是军队,最终还要在站产上见真章,经历生死考验之后才能活下来。
而眼下的卫军,甚至摒弃了军中战术和个人武力的训练,要是卫公有心出访列国,带着这么一支军队的话,只要不打仗,确实很有面子,可真要打仗,就要露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