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所信任。
可是接下来的事就让人害怕了,公孙鞅确立了威信之后,对违反军纪和军法的军官和士卒完全按照军法处置。
第一天就杀了六十多人
这家伙,简直就是个魔王,以至于就算是同样担任文职的军需官弘考都不敢和他靠近。
“论起操练士卒,排兵布阵,臣不如副将苟变经验丰富;论安排士卒饮食补给,臣不如大夫弘考考虑周到;论鼓舞士卒勇气,对士卒关心,某不如大夫南哲尽心”
卫公姬颓激动道:“都是国之良将,太子”
“儿臣在”太子训在边上跪倒道。
姬颓颤颤巍巍地指着军容整齐的上军将士,对太子训说到:“都给寡人记下来,等上军回朝之后,论功行赏。”
太子训自然不会反对,恭敬道:“儿臣谨记”
边子白说了很多,上军中级军官之中,没有一个人被他落下,这让上军的军将们对边子白的好感有多了一层。这才是上军最好的将主,是上军的荣幸,也是他们这些士大夫的荣幸。
不过谁也不知道,公孙鞅天天拿在手里当作瑰宝的军法,可是边子白这家伙一宿没睡琢磨出来的,苛刻之极,且丝毫不讲情义。而公孙鞅也成了边子白豢养在上军之中的恶犬,属于见到无视军法的军将,不管身份,就会扑上去撕咬的主。
要是他当初交代公孙鞅的话被人知道了,恐怕他好不容易维护的人设就要崩塌。
好在,知道内情的就两个人,一个是苟变,这家伙面对边子白连大气都不敢出,还敢出卖边子白
还有一个是南卓,这位封地都被赵国给惦记上了,正是需要巴结边子白的时候,哪里敢自毁城墙
太祝打断了边子白和国君的谈话:“君上,时辰已到,还请登上封将台祭拜”
第385章 风云起
又是焚香祷告之后,相同的就不说了。
卫公姬颓再一次向神灵打了一次小报告,状告最大恶极的赵国,期待着神仙显灵,能够不用卫国耗费一兵一卒,就降罪赵国,反正怎么歹毒怎么来,死一个赵国国君肯定不能平息卫国对赵国的怒火。
就算是卫公是国君,是卫国的精神象征,但是在封将台前,他也只是个配角。
真正的主角只有一个,那就是眼前这座封将台的主人边子白。
“将主,该您上去了”
众将躬身对边子白提出,不过按照常理,边子白要退让一番,正所谓入乡随俗,边子白也不敢大大咧咧的爬上封将台,然后就此接过卫国最重要的军权。他看似落寞的有些卑微,叹息道:“某何德何能,安敢拜将于封君之上”
“将主有挫败赵人奸计,全歼赵国斥候之功”
“将主整饬军武,训练武卒,使我上军脱胎换骨之功”
“将主有”
众将将边子白能放在台面上说的功劳,都复述了一遍,然后再次齐刷刷的躬身行礼,高喊道:“还请将主登台。”
按照规定,边子白还要辞让一番之后,才能踏上封将台,当然理由很简单:“某年幼不足以服众;功微愧对于君上;没有社庙之累功,又无家族之荫庇,诚惶诚恐,实乃不足以让上军将士信服,不敢就而请辞。”
“将主是要离我等而去”
“将主”
说实在的,边子白挺反感这一套,可是不仅仅是他,国相被国君任命的时候,也要经历过这一个过程。国君就更不要说了,群臣要三进三让,才能完成整套礼仪规定的仪式。有点像是后世官员被任命就职之前,发布告公示的味道。
只不过在先秦时代,三次辞让的时间很短,基本上就在一来一往的交谈之中就结束了。不像是就职公示,需要挂很多天。
眼看就是第三次了,谦让是礼之端,三是数之全。也就是古人认为的谦逊是礼仪的开始,论语之中也有类似的话: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而三就更简单了,天地人三者构成天下万物,三就成了一个大数。也是礼仪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数字。
在边子白三次辞让之后,太子训在边上也开口道:“将军切莫妄自菲薄,将军之才,有目共睹;将军之威,上军咸服;将军之能,我等皆敬。还请将军以国事为重,虽有损清名,救大卫于水火之中。训等惶恐不已。”
说了一大堆违心的话之后,太子的脸色有点不自然。太子训就是这样的性格,有点事都挂在了脸上,心里存不住事。于是干脆就见他对边子白深深一拜,而边子白却以军礼相还:“还请太子见谅,子白甲胄在身,不能全礼。”
“将军请便”
说话间,公子训让出了登台的道路,而边子白义无反顾地登上了拜将台,祷告了神灵之后,将是拜将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演武。
上军五师,每部二千五百人,组建成了一个方阵。在封将台周围布置成了五个军阵,给人一种五行循环的感觉。其实卫公在高台上也看到了这种布置。姬颓就任国君三十多年,拜将也不是第一次了,对此各种环节都非常熟悉。但是上军的布置却给他一种新鲜感。
他心底里琢磨着:可能是上军要演武。他忍不住开始担心起来,轻声道:“爱卿可有把握”
“君上放心,仅是军阵行动而已”
往年,拜将颇为简单,不是主将不愿意演武,因为军队对号令的反应很慢,演武地话会经常出现偏差。甚至闹出笑话。姬颓担心起来,一旦演武乱糟糟的,对于卫国来说,不啻于一场噩梦。不管是国君也好,庙堂之上的卿大夫也罢,都是将希望放在了上军的头上。这要是出了大乱子,国人对上军最后的期待都丧失。对于帝丘的国人来说,绝对是一场大灾难。
因为在之后的几个月,甚至一年时间内,他们都将饱受焦虑的摧残。
边子白假模假式的开始了他的指挥,说好听点是演武,其实就是把上军练习的最熟练的一面展示出来,至于上军不拿手的算了,这岂不是给全大卫的百姓添堵吗
边子白是说得轻松,可是卫国君臣的心都被提了起来,尤其是卫公,虽说在高台上,听不到旁人的冷嘲热讽,可是一想到封将台下还有两个国君在场,就浑身不自在。卫国的君主可以在卫国国内,关起门来闹笑话,反正自己见不到外人,就当不知道好了。颇有点盗铃掩耳的意思,装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