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重生之音乐大师的奋斗 分节阅读 40(1 / 2)

d清嗓子,发出一个高音,在以前对他来说轻而易举的事情,现在却非常艰难,音质也飘忽不

定。

金华努力回忆,这段时间做的唯一和以前不同的事情,就是和董蕊翻云覆雨

想起偶然间从董蕊脸上发现的,她看向自己时贪婪掠夺的神色,金华不禁打了个哆嗦,他是不是不

该和董蕊接触

又想起董蕊清纯秀美的脸蛋儿、软若无骨的娇躯,金华又一阵火热、不舍,董蕊看起来那么天真那

么善良,一定不会害他吧说不定是他想太多了呢

金华陷入了前途和美色的纠结中

作者闲话:

第二十二章见猎心喜1

周瑾预赛的得分,是99。50分,毋庸置疑的,这是一个高分。

第一个参赛者的分数,竟会如此之高,在这样现场类型的比赛中,是很少出现的。

第一个上场的分数打高了,后面如果出现更出色的演奏者,评委们怎么办该给他打多少分最高分也不过是100,总不能打出100吧。

周瑾能拿到这么高的分数,是十位评委也没想到的,他们你看看我,我瞅瞅你,先是愕然,后又相视而笑。

刚才周瑾的演奏,实在是太出色了,他们情不自禁的给了高分,把自己评委的身份忘得一干二净。

也许有人是记得的,不过存着侥幸心理,觉得“也许别人会给低分呢这样分数不就拉下来了吗”

每个人都这么想,周瑾的分数能低得下去才怪。

穆时坐在监审席上,把评委们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不禁微笑。现在的穆时,在考虑着一个问题:他是不是该收个关门弟子了

穆时四岁开始学琴,小提琴陪伴着他走过了六十个春秋。对他来说,小提琴不仅仅是个乐器,已经被他视作做亲密的家人,他的妻子曾经吃醋的说过,他这辈子谁都不爱,只爱小提琴

穆时听了只是一笑而过,别人怎么会明白小提琴对他的意义呢

穆时在华国音乐学院执教三十多年,见过的小提琴天才,没有几百也有几十,其中最出色的八个,被他收为入室弟子,经过他的调教培养后,已经在国内外乐坛上崭露头角。

却从来没有人,可以给他周瑾这样的震撼。

爱之喜悦,穆时听过无数次,他的第八个弟子余思,正是因此曲成名。

穆时虽然对自己的弟子更加偏爱,但是却无法反驳,比起余思的爱之喜悦,周瑾的更加让人惊艳的事实。

听了贝多芬d大调小提协奏曲第一乐章,穆时再也坐不住了。

如果只有独奏曲拉得好,可以说成是老师教得好,从小练习,熟能生巧。

第二环节的协奏曲演奏,还是和第一次见面的钢琴师合作,却能够配合的如此默契。穆时人老成精,这次协奏中谁才是占主导地位的那一个,怎么可能看不出来

穆时只能说,周瑾是一个百年难遇的天才。

最重要的是,周瑾的音乐已经有了自己的风格,清明透彻,贴合自然,在他这个年龄,是非常难得的。

很多小提琴手,演奏的时候只会按部就班,老师怎么教就怎么拉,这样的人最多只是个乐匠,永远也成不了大师。

而周瑾,已经在成为大师的门口,只差时光和岁月的打磨。

对于一个板上钉钉的大师,穆时怎么会不见猎心喜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如果能够收周瑾做他的学生,将会让他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华国有一个说法,九为数之极,穆时身为一个老派的艺术家,早就在心里想过,自己这一

生只会收九个入室弟子。

正是因为如此,已经有了八个弟子的穆时,对于最后一个名额更加的慎重,自从收了余思为徒后,十年间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少年天才入得了他的眼睛。

直到周瑾的出现。

作者闲话:

求收藏

第二十三章见猎心喜2

从爱之喜悦和贝多芬d大调小提协奏曲中,穆时发现了周瑾好几个闪光点。

首先让他赞叹的,是周瑾那淡定从容的心理素质,稳重大气的台风。

不要以为小提琴家表演的时候就不会怯场了,在十几岁的琴手中,他们的舞台经验还不多,因为气氛的影响犯错的不要太少啊。

平常练习的时候不错,比赛或者是表演的时候荒腔走板的,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

比赛和表演,正是琴手们的试金石,经过一场场严酷的熔炼,他们才能从看到观众会紧张的手心冒汗的矿石,升华成为天塌不惊的真金。

当然刚才说的只是普遍意义上的情况,总是有些天生就心理素质好的妖孽,对于他们来说,紧张那是什么,怯场那是什么,能吃吗

越是大型比赛,妖孽们的发挥越是出色,普遍意义什么的,如果要套用在他们身上,只会被啪啪打脸。

穆时一直关注着国内外各个小提琴比赛,却从未看到过周瑾,说明他很可能是第一次参加这么大的比赛。面对台下上千名观众,他却不疾不徐,举手投足优雅自然。

这样的周瑾,在穆时看来,不是妖孽型琴手又是什么呢

其次让穆时暗暗点头的,是周瑾那扎实到了极点的基本功。

周瑾演奏的时候,刚刚做好准备姿势,穆时就眼睛一亮。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也许每个小提琴演奏家,都有自己更喜欢、更觉得舒服的姿势,但是穆时从来没有看过,像周瑾的姿势这么让人感觉到舒适的。

不管是站姿,还是右手连弓、分弓、波弓、抽弓、冲弓、跳弓、抛弓的手法,左手拨弦、揉弦的技巧,都如教科书般精准,找不到一丝错误。

这一点虽然难得,但是只要坚持不懈的练习,很多琴手们都能够做到,不算稀奇。

真正让穆时惊讶的是,周瑾的每个动作都那么自然舒畅,不见丝毫的勉强之处,仿佛这些东西,已经成为他的本能,深深刻入他的骨子里。

对他来说,小提琴已经不是一件乐器,而是他身体的一部分。使用身体的一部分演奏,如臂使指,怎么会不舒适自然呢

这样的境界,穆时也达到过,不过是在他四十岁以后。

穆时自己从四五岁学琴以来,就被很多人称赞为天才,他虽然不会因此沾沾自喜,却也一直觉得自己在音乐上的天赋,少有人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