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赵弘殷侧着头往窗外看去,却只能见到一层窗纸。
他紧握床沿,指骨发白。可笑,那梅在咫尺之间,想要见到却只能在梦中。
许幼安第一日独自去见了夫子,若是普通的孩童现下估计心中忐忑,对未能陪伴一起的世子也心有怨怼。这些情绪许幼安自然没有的,唯一的也只是对赵弘殷的担忧。
他与赵弘殷的夫子姓范,名宏硕,乃是翰林大学士。范夫子已是古稀之年,三朝元老,更是教导过两位皇帝,来头不可谓不大。范夫子做官清廉,为人严谨,范家除他之外无人在朝为官。传闻范家人都在老家务农,坚持农是国之根本。可在许幼安看来,范大学士不过是看透官场险恶,不愿将后人卷入罢了。
对这样的人,许幼安是敬重的。因此发现对方是一个稍显刻板的瘦小老头时,他也没露出丝毫惊讶,反而礼数周全。
像范夫子这样的人最喜爱的也是懂礼明礼的孩子,学识天赋都在其后。
给范夫子敬了茶,许幼安才道:“禀夫子,世子昨日发热,今日不能前来听讲,幼安替世子向夫子告罪。”
范夫子摸了摸一把白胡子,慢悠悠的说:“无妨,倒是你可读过哪些书”
许幼安将那日告诉端王的又重复了一遍,听得范夫子连连点头,“你这年纪有读过这些书已是不错。切记不能贪多,书还得慢慢品味,理解其中真意为上上之道。”
“多谢夫子指教,幼安记下了。”
范夫子满意的点头,“今日你我初次相见,也不知你底蕴如何,如此便作一篇以孝为题的赋罢,可会太难”
许幼安摇头,“不会。”
作者闲话:
求枝枝求收藏求推荐
打赏本章举报本章
第032章 许家来人求枝枝
几日过去,赵弘殷的身体都不见好。可能是那日下了场大雪的缘故,让他觉得接下来的日子越发冷起来,当然也越发难熬。
这样的日子他每年都要走一遭,往往让他觉得自己恐是坚持不到第二日了。
活了十年,还没感受到生的乐趣,死的寒意就深深刻进了骨子里。
不过,今年的冬日还是有所不同。
只要许幼安过来,他就发觉房间不再似冰窖那般阴寒,仿佛角落里都能染上温暖。
当他将这个意外的发现告诉元宵时,元宵却是笑着说,“奴婢可不知道许少爷对世子您还有消融冰雪的作用。”
赵弘殷想了想也觉得是自己魔怔了,他笑道:“可能是错觉罢。”
元宵将手炉塞到赵弘殷手中,“若是许少爷过来能让世子觉得好受些,就常请许少爷过来坐坐吧。”
赵弘殷抱着手炉哆嗦了一下,须臾又笑着道:“不用请,他每日得闲都会过来。”
元宵瞧他那高兴的样子,也跟着开心起来。服侍世子这么多年,这是最好过的一个冬季。
赵弘殷身子一直不好,最揪心的还是许幼安,他急得嘴上都起了几颗燎泡。偏偏去了赵弘殷那里心思丝毫都不敢露,生怕加重赵弘殷心里的负担。
扣儿见他这样,只好日日都给他熬清热的药汤,连冬日驱寒的羊肉汤都不敢给他喝。
“扣儿,杨大哥那边有回信了吗”
扣儿说:“这才几日呢,哪能这么快午后我回府看看吧,可能那边来信了还没送过来。”
许幼安破颜微笑,“还是扣儿贴心。”
扣儿:“”少爷果真是爱上打趣他了。
出乎意料的,扣儿还没回许府,那边就送来了东西。
许幼安连午睡都顾不得,立马就要去看看。扣儿见他激动,也好奇那边送来了什么东西,兴奋的跟了上去。
出门的时候正好遇见了元宵,元宵见主仆俩匆匆忙忙的样子,也颇为惊奇。他没能拦住那两人问个究竟,但也拉住了一旁的婢女,“许少爷这是去哪儿”
婢女恭恭敬敬的回道:“听闻许府那边来了人,许少爷想必过去了吧。”
元宵点点头,转身去了赵弘殷的屋子。
赵弘殷正捧着本书在看,他虽是病弱,可只要精神好了些就会读读书。仗着聪慧,也不必那些其他个兄弟学得差。
但元宵觉得他家世子就是不肯好好养病,才一直不能好。他走过去抽掉赵弘殷手中的书,道:“世子看半了个时辰,该歇着了。”
赵弘殷揉了揉眉间,确实有些疲倦,元宵看他的眼神里都带了些责怪,“您再这样,奴婢就去给许少爷告状。”
赵弘殷觉得好笑,“怎么,他还能管着我不成”
元宵淡淡道:“不信,您就等着吧。”
赵弘殷无奈摇头,叹气道:“成。就你厉害。”
元宵噗嗤一笑,“明明是许少爷厉害。”
赵弘殷拢了拢被子,后怕道:“你可别告诉他,幼安生气了就不说话光盯着我,渗得慌。也不知他小小年纪,哪里来得气势”
元宵想起那场景忍不住笑,笑了会儿他才说:“听外面的小丫头说许家来人了。”
“是来接幼安回去的”赵弘殷算了算时间,“不应该啊,幼安还没在王府呆到六日”
作者闲话:
求枝枝
打赏本章举报本章
第033 杨老板访求枝枝
赵弘殷觉得奇怪,便让元宵追过去瞧瞧。
元宵得了令,紧赶慢赶的追了上去。一到后门就瞧见一架大马车,那车轮上还沾着湿润的泥土和草屑,看着风尘仆仆的样子。元宵觉着这马车应当不会是从国公府来的。可除了国公府还有哪里会给许少爷送东西呢
驾马车而来的是杨老板,他本应杨正信所言先去了趟国公府,得知许幼安在端王府后又在许总管的带领下来了端王府,几经波折才见到许幼安。
许幼安的团子脸一笑,杨老板便觉得这日的奔波不算什么,他笑盈盈的看着许幼安,“见幼安在金陵过得好,我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