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请阮尹来中书议事。”
何充听到这话不免微微错愕,他亦知庾亮退而复归,必有立威之举。若不能将威信重新树立起来,那么他就算再回到台城,处境也只会更加尴尬而已。须知如今台城可不是只有一位大佬,王太保如今还在署中安坐呢。
只是中书一归台城便要召见丹阳尹,莫非打算拿丹阳尹开刀这胆气未免太大了些,时下丹阳尹乃是大名士阮孚,居官清净,虽不堪其任,但也并无过失。若中书打算以此立威,难免会让都中物议更加沸腾,隐患实在不小。况且若是不能如愿,则中书威严更加受挫,实在有些不智。
何充虽有疑惑,但却不敢怠慢,待将庾亮迎至衙署,才急匆匆挥毫行文,着掾属送至城东郡府。
复归中书官署,庾亮颇有感慨,只是眼下却非安坐之时,先是处理了一下近来积攒的政事,然后又召各衙署曹掾郎官问话。中书执掌诏令,时下又有执政之实,乃是台中最为权重者。因庾亮退而复返,各衙署都不敢怠慢,生怕应对出错将庾亮腹中那一团邪火引到自己身上来。
待庾亮处理完积攒的事务,已经到了午后,才又将何充召至房内,问道:“阮尹可至台中”
何充苦笑一声,旋即便摇头。这话本就是废话,就连皇帝要召见阮孚,都要选此公未醉时,中书冷不丁的召见,这么短时间怎么可能会有回讯。
“既然如此,那就罢了。”
庾亮脸上不见喜怒,只是低头疾书,过了片刻,才将几分书令往前一推,对何充说道:“传信太保、尚书、吏部等各署,我要议罢丹阳尹”
何充听到这话,脸色已是骤然一变。丹阳京畿,郡守独称为尹,位重比于方伯。何充原本还以为中书只是想借敲打丹阳尹而重立威信,没想到一出手便是议罢阮孚,这实在有些骇人
哪怕明知非分,何充还是忍不住提醒道:“阮公清名人望厚备,若无罪而免,只怕”
对于何充这个助手,庾亮还是颇为看好的,待其也不像旁人那么严苛,闻言后便将先前沈哲子送来而后又被他整理出来的那份卷宗推给何充,说道:“据人所言,此物被人投入丹阳郡府。”
何充接过那卷宗,草草一览,本来心中尚有疑窦,可是在看到卷宗后方被庾亮重笔批注的那一行“刑威治众,潜怀异志”,脸色已是变了一变。这其中许多关节他一时间尚不怎么清楚,毕竟不曾参与此事。
但久历台中,有了通览时局的视野,何充对这八个字的分量以及或能激起的动荡是很清楚,不敢深思。于是他不再多言,拿起案上庾亮写就签署的书令往各处分投去。
庾亮坐于房中,神态仍是平静。这一战他是必胜,无论太保还是尚书,都难在此事上更有异声。之所以选择从丹阳尹开刀,那是因为他早就看不惯阮孚所为,丹阳京畿岂能托于此等任诞务虚之辈手中
丹阳尹只是一个开始,此前王太保如何倾覆早先他布置的局面,挟此之威,他便如何反转回来至于丹阳张氏熬不熬得过这场动荡,不在他考虑范围内。机会他已经给过对方,不能把握住又能怪谁
第176章0176 慧极而伤
案上茗茶由热气腾腾渐渐转凉,案后之人却如雕塑一般迟迟没有动作,就连视线都呆滞而无灵动。
尽管中书议事已经过去了几个时辰,但回想当时场景,张闿仍有如坠冰窟之感。事态的发展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庾亮那俊美严整的面容以及冷静的语调,仿佛利刃一般将他的心绪刀刀脔割。而尚书令郗鉴望向他那略显阴冷的眼神,则更让他如坐针毡,他甚至已经不记得自己是如何离开中书官署回到自己在台城的居所。
明明大好的局面,怎么顷刻之间便被逆转他家明明既得中书相助,又得皇后青眼,几乎已经笃定了可幸帝宗,怎么就突然之间成为了众矢之的
他百思不得其解,下意识探手摸向已经彻底冷却的茗茶,可是手指一触到光洁青瓷杯沿,仿佛摸到了火炭一般,蓦地将那杯盏甩落在地上,盛满茶汤的杯子登时碎裂,发出清脆的声响。
门外侍立的仆从听到这异响,急匆匆入门来,看到地上茶渍并瓷器碎片,连忙弯腰去清理,同时低声道:“郎主可要更换新茶”
“滚出去”
张闿语调有些不耐,拍案斥退仆人,心内却想起早先中书议事时侍中蔡谟略带调侃的话:“张尚书饮惯茗茶,怕是难禁酪浆之绵厚”
这伧人酒鬼,分明是在讥讽他不识大体
中书议罢阮孚,所用理据乃是居官不任,致使奸人投书构陷方镇。那卷宗由他家转交沈氏,因而中书才有罢黜丹阳尹之议,阮孚名重才高,因而张闿早先在中书官署饱受侨人冷眼。
又枯坐片刻,张闿实在有些不耐烦,大声问道:“张诚回来没有”
话音刚落,门外匆匆行入一人,拜在张闿面前。
“快起身,庾中书家人说了什么”张闿起身拉起这名家人,急声问道。
那张诚神色有些难看,沉声道:“中书近来都要留宿台中,并无暇来赴我家宴请,并言道”
“还说了什么”
张闿听到这话,脸色已是一沉,语调也变得苦涩起来。
那张诚迟疑片刻,才深吸一口气说道:“中书的意思是,希望伯父能自请转任少府大长秋。”
“什么”
张闿惊呼一声,当即便感到一阵头晕目眩,颤颤巍巍行回座中跌坐下来:“中书与我家何怨他要罢阮尹,我又不曾一言反对我、我”
他如今任职尚书,资历名望齐备,而且近来家势颇隆,更进一步升任吏部大尚书掌管选官都有可能。在这个时节,却要转去少府,怎么可能大长秋虽然也是品秩两千石,但司职皇后宫事,内外有别,乃是彻彻底底的投闲散置
张诚亦是神色阴沉,往门外瞧了瞧,而后才凑在张闿耳边低语道:“国朝岂有因言获罪之苛政况且,那卷宗谁又能笃定出自我家阮尹居官而不理事,罢黜应当,但若以此苛责我家,未免过于牵强伯父,是否因皇后信重我家,致使中书心怀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