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赫礼答几句。
又闲谈几句后,任球笑语道:“如此我便与杜君约定,今日尊府尚有小事要理,择日定会再过府相邀。若是杜君没有异议,我便归府复命了。”
听到这话,杜赫连忙又施礼道:“有劳任君了,任君实在不必再繁礼相邀,若是沈郎有暇,赫随时可往拜访。”
“若是如此轻慢,我家郎主怕是要归咎于我了。”
任球笑语一声然后又问道:“是了,不知杜君目下暂居何处我先时曾往杜君所言之地去,却被告知杜君已经搬离。”
季野回答道:“长居于外终究不便,道晖眼下正居我家中。”
任球点点头,若有所思的登上牛车缓缓离开。
待到任球离开,看到褚季野有些好奇的眼神,杜赫才将先前投书之事解释一番。
得知原委后,褚季野才明白为何沈家突然对杜赫如此礼遇,对此他也替杜赫感到高兴,只是在看到杜家那些神色委顿的部曲之后,脸色不免又是一沉:“今次之事,道晖可要铭记于心,以此自戒。幸得沈郎义助,否则若因此小错而辜负先人遗泽,悔之晚矣”
“季野兄所言正是,我日后绝对不会再犯此等错误”
杜赫心中也是后怕不已,如今才觉后背已是沁出一身冷汗。
事情已经解决,一行人才离开郡府,行往褚季野位于秦淮河南青石巷的家宅。可是在到了其家附近,却看到有一众豪奴早将褚家不大门庭围个水泄不通。
两人对望一眼,心中皆是一惊,还道是南顿王心中不忿派人前来寻衅,连忙匆匆行上。
到了近前后,对方那一众人当中有一名青衫中年人越众而出,对两人拱手施礼道:“可是褚文学与京兆杜君仆下刘长,奉我家沈郎之命,已在此恭候多时。”
听到对方自报家门,两人才长长松了一口气,褚季野上前道:“刘仆至此可是为邀道晖先前我等于道途偶遇尊府任令,已知沈郎礼邀,来日必当过府拜会。”
刘长如今已是颇有气度,闻言后微微一笑:“正因任令归府复命,我家郎君才让仆下来此。郎君素知褚文学清雅廉洁,甘于静室,因而特令仆下前来邀请杜君另择住所,不扰褚文学清趣。”
听到这话,杜赫神态更是激动,沈家人来得如此迅速,由此可见那位沈郎对他的重视。一时间,长久以来在都中饱受冷眼的忿怨顿时烟消云散,对于沈哲子已是大生知己之感。
“沈郎盛意拳拳,实在不便相却。我之随员众多,也实在不便过分叨扰季野兄。”
听到杜赫这么说,褚季野也只能点点头。他对杜赫虽然感情颇深,但确也不愿让杜家那些劣迹部曲们住进他家中,毕竟他家也非深宅大院,况且还有不少女眷,也实在不便相留。
沈家来人极多,加上杜家原本的部曲,很快便将杜赫的行李都装上了车。旋即一行人便行出了青石巷,转往城南长干里。
过了将近半个时辰,队伍停在了长干里内一所颇为宏大的宅院前,刘长上前对杜赫说道:“此处虽是略有喧嚣,但胜在可便于杜君居近照顾尊府亲眷。稍后请杜君派一随员与我同往郡府,将宅籍地契转入杜君名下。”
杜赫听到这话,神态更是惊异,一方面诧异于沈家的考虑周到,一方面则是震惊于其手笔之豪迈。如今他对都中物价颇有了解,如长干里这种繁华之地,如此规模宅院最少要在数百万钱往上,而且还要等待良久才能等到交易。
见杜赫要张口拒绝,刘长又说道:“我家郎君有言,男儿不可居无所,寄人篱下,久而伤志。杜君之才,足堪此居,若是拒绝,乃是自轻,贤者不取。”
杜赫听到此言,心中波澜骤起,几近口不能言,他徐徐转身,面向沈园所在方位深揖而拜,再起身时,已是泪流满面。唉,得意的时候不要太张扬,本来能在九点前写完的。。。我可以划船不用桨,我可以扬帆没有风向
第262章0262 琅琊豪族
刘长回府的时候,沈哲子还在与任球商议事情,见状后刘长便立在廊前等待传唤。
“那琅琊卞氏亦算是郡中豪宗,早年间曾与诸葛氏有旧,渡江后却颇生嫌隙,如今已是渐渐疏远了。早年丹阳乱民冲击京畿,背后便不乏其家鼓动。因于郡中颇生事端,所以与郡内人家关系都不甚和睦。早先其家卞咸曾为琅琊县丞,去年也因罪被免,不过年初又入都在宿卫担任执事。”
调查那个杜赫只是闲来之笔,最近这几天,任球主要的任务还是受了沈哲子指派去调查琅琊郡中一户卞氏人家。
一边听任球讲述,一边翻看着更详细的卷宗资料。这个琅琊卞氏,便是沈哲子由韩晃那里得来消息言道已与南顿王混在一处沆瀣一气,约定起事时在琅琊郡有所呼应。
翻看这个卞氏的卷宗资料时,沈哲子恍惚间似是看到数年前的自家,当然是缩小了许多倍的。其家也确是武风浓厚,祖辈数人都有从戎履历,南渡来时,裹挟乡人近千户,可见人丁乡望之隆厚。
但这卞氏也面对与早先的沈家一样的困境,那就是清望不备,没有政治上的资本。而且相较于沈家,这个卞氏要更窘迫得多,因为南渡以后,连豪族最重要的田亩乡资优势都已不再,可以说是彻底的沦为寒门卑流之中。
这一类的豪族,想要重振家势,重新获得对时局的影响力,似乎只有作乱一途。以前的沈家是如此,无论是老爹投靠王敦起兵为乱,还是沈哲子的和平借势崛起,其实本质都是一样,破坏固有的秩序,通过武力震慑来达成自己的意图,攫取更多资本。
而这琅琊卞氏也是如此,至于他们比沈家更窘迫的地方在于,早先在琅琊故土,似这等豪族可以依附于郡中高门而生,负责处理一些高门顾及清望而不方便去做的事情,给那些高门站场子、擦屁股。
但是南渡以后,乡土实资俱失,无论高门寒庶都要从头开始,渐渐地高门也就不再那么顾及脸面。于是如琅琊卞氏这种豪族,与高门之间就从原本的依附关系转为了竞争关系,在这一场不对等的竞争中,他们自然毫无悬念的落在了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