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一些。
将作大监本属少府,南渡中兴以来并不是常职,只有在遇事时才会设立。沈恪能够出任将作大监,时下而言已经是一个显职,等到事后论功,必然也是无愧九卿。所以,如今他在台中也是有一座独立的官署。
如今在沈恪的官署内,大大小小也聚集了二三十人。
以往吴人若非特别清望人家,其实是不怎么乐意在台中任事的,一来担任不到清要显职,往往都为鞭下吏,二来远离乡土,没有亲友帮衬,升迁也是无望,远不及在乡中任事从容快活。
但是随着今次乱事平定,这一风俗却得到改变,大凡有资格的人家,多多少少都挑选一些族人安置在台城。尽管都不是什么要职,但起码人多势众,如果在台中遭遇了争执,吵起架来一人一句也不怯场
这么一群人凑在一起,各抒己见,场面纷乱成什么样子可想而知。有的人在痛骂丹阳人家无理中伤构陷,有的则在忧心忡忡的猜测青徐侨门人家是何居心。
众人还在议论纷纷之际,沈牧自外间大步行入。他从都南工地上赶来,衣衫上满是尘埃,入门后环望众人一眼便不满道:“诸位是要做什么为何要将资货物料封存,不许匠人再取用眼下都南已是生乱,诸多流言滋生,若没有个说法,将要弹压不住啊”
众人听到这话,便纷纷望向沈恪。他们也都是从沈恪这里得了通知,所以才勒令各家产业收好物资,乃至于随时押运离都。
“二郎你叫嚷什么这都不是你该操心的事,既然物料供应短缺,那索性就停工罢。让那些将人劳役各自归去,趁机休息一下。”
沈恪摆了摆手,浑不在意道,他也是接了沈哲子的通知才这么做。现在凶徒死在廷尉,已是死无对证,对方还不知会有什么攻讦,闹出什么乱子。哪怕为了乡人财产安危计,也该有所防备。
“可是,哪里是短缺各处仓房都是满盈,这要是贻误了工期”
沈牧近来天天蹲在工地,满脑子都是想着赶紧完成任务好换一个新的职事,因而对工事也是紧张得很。不过他总算也是没有太迟钝,话讲到一半便皱眉道:“莫非时下都南那些传言是真的因为台臣反对,朝廷将要罢止工事是不是那个被暴民殴打的薛姓人家不肯罢休”
其实眼下都中的闹腾,还都只集中在台城,底层民众根本不知道这两日已经发生了这么多大事。哪怕是沈牧因为在都南,消息也都滞后得很,只是偶尔听人说起有位台臣被殴打,所得消息也是失实的严重。
“他有什么不肯罢休这种狂言妄语之辈,何止该打,更是该杀可问题是,人不是我们打的,却被人栽赃,如今凶犯也死在廷尉监,已是死无对证”
有乡人忿忿言道:“廷尉卞敦是什么路数,大家谁不心知做出这等劣事,他们打得什么主意我等乡人也是忠义之徒,拳拳报国北上建康,难道就是为的要被人栽赃此事不能没有一个说法”
听了良久,沈牧也渐渐勾勒出一个事情的大概,待明白沈哲子居然被人这么污蔑,心中已是气急,当即便要往外冲。沈恪唯恐他再出门惹祸,连忙让人拉住了他。
太保召人台中议事,但却迟迟没有确定时间。台城内人越聚越多,各自都聚成一个小团体针对近日之事议论纷纷。
在台城内草草休息了一夜,其实许多人都是夙夜未眠,可是等到天明出门一看,却发现整个台城都已经被宿卫团团包围,一副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众人心内不免惊骇,还来不及作出反应便被通知速往太极前殿议事。
一时间,怀着忐忑的心情以及各自的算计,众人都纷纷转行向太极前殿。这会儿在如此紧张的气氛之下,即便彼此相看两厌,也都不敢再随便说话,各自噤声,免得招惹到什么无妄之灾。
第446章0442 血溅殿堂
众多台臣齐聚太极前殿,气氛较之昨日却有不同。
除了因为突然变得森严得多的宿卫警戒而各自心怀忐忑之外,彼此之间对立的氛围较之昨天也浓厚得多。
昨天的争论虽然很是激烈,但还大多只是中下层的台臣讨论,可是今天这种对立的情绪却是自上到下一以贯之。
丹阳尹作为京畿官长,职位不可谓不显重,褚翜虽然不是越府出身,但南渡之后也是文武皆履,名望和资历都极为深厚。入殿之后,他便默然坐在席中,视线偶有扫过堂上的王导,眸底却是一片冷漠。
人还没有到齐,新任大尚书钟雅已经频频前后观望,甚至已经忍不住沉声道:“廷尉为何又是缺席卞仲仁倒是一个前后如一的纯人。”
听到这句话,上首这些台中两千石者已经有人忍不住冷笑起来。卞敦这个人,风评素来不高,不止一次的怯战不前而贻误战机,原本对其出任廷尉,台中已经对此不乏微词。但是因为太保力荐,最终还是得任。
哪怕抛开各自的立场,单单就事论事,这样一个犯错连连、没有担当的人,居然还能高居九卿,不得不说是执政的失职钟雅这会儿直言卞敦本性难改,惹出事端后便龟缩不出,确是直接说进了人心里。
王导听到这话,脸颊已是忍不住颤了一颤,心情不免更恶劣。昨日他们这一众乡人齐聚议事,其实也有人提议将错就错,直接联合丹阳人家将近来过分活跃的吴兴人家踢出朝堂去。
可是,且不说眼下江东新进平定,不宜有太过猛烈的动荡。单单在台中,他们想要完成这个任务就不容易。诚然吴兴人家在台中话语权确是不高,但他们也不是孤立无援。
豫州侨门虽然因为没有了庾亮这个领头人而有些势弱,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全成一盘散沙。假使青徐人家表现的过分咄咄逼人,必然会招惹他们的警惕乃至于对立,一如眼下。
这样一来,原本只是吴中人家和丹阳人家的争执,即刻就转成南北人家针锋相对的对立。因为死无对证,一方可以放心的栽赃,而另一方则是抵死不认,已经争不出一个结果。
王导之所以要急着赶往护军府,就是在必要的时候用强硬的手段将争执各方弹压下来,不让事态进一步扩大,尤其不能蔓延出京畿,让各地方镇也加入到这场争论中来。
但是很可惜,他还是晚了一步。虽然他对护军府的影响,并不只限于顾和一人。但是温峤却是奉皇太后诏令暂统护军,这就让他陷入了被动。
好在温峤也明白眼下局势如何,抢占护军府并不是为了斗争,只是要维系自己的存在感和话语权,这才让王导不至于完全的一筹莫展。
钟雅在那里不客气的鄙视卞敦,席中诸葛恢叹息道:“此事确是廷尉失当,但那几名凶徒悍不畏死,在郡府就已经流露出死志。若一心求死,旁人又如何能活之啊。廷尉统理刑讼,一时或有疏忽卞仲仁眼下应该也是在详查哪处出了纰漏,定会给诸公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