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几遍,继而才回过神来,抬头问道:“既已悼祭完毕,驸马又去了哪里我知他家庭内多有求告人家盘桓不去,喧闹得很。若是扰之过甚,我倒应该帮一帮他。今次乱事,乃是时人激愤之为,忿念各出于怀抱,实在不宜穷责于他。”
“驸马已经离开了江畔,先时刚刚过了大桁,似是往台城而来。”
听到属官的汇报,刘超便皱起了眉头,台内眼下暗潮涌动,方才他亲自将儿子押送到廷尉,如此大义灭亲,尚不能挟势震慑住骚动的人心。沈哲子眼下仍是处在动荡的源头,眼下赶来台城,实在不是一个好选择,很有可能就此被羁留在台城里,为有心人所攀咬纠缠,脱不得身。
一念及此,刘超便有些坐不住了。且不说他本人便承惠于沈哲子往年壮烈旧勋,对沈哲子素来都有好感,刚才那一篇悼文更让他感受到这年轻人迥异于时下的强烈责任感,因而更加不愿看旁人以一己之私而将之纠缠不休。
略一沉吟后,刘超便行出官署,嘱人在台城外备好车驾,准备在台城外拦下沈哲子,让他不要轻易步入眼下这个纠缠不休的局面。
刘超这里匆匆而行,行不多远,便看到了同样步履匆匆的温峤。两下对望,各自便依稀感应到对方似乎都是此想。原本刘超是对温峤不乏意见的,因其往年太过听从故中书庾亮的命令屯兵不出,致使京畿轻易陷落。不过此时道途见到,他心内忿念却是稍减,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温峤手里同样攥着沈哲子那一篇悼文录本,而对于沈哲子的认识,他又比刘超全面一些,这会儿却笑不出来,心内不乏忿忿:“这哪里是一篇悼文,分明是一篇檄文啊那小子真是作乱之心弥坚,唯恐时局不够混乱悼祭完毕不好好归家待着,却往台城行来,心内还不知蕴着什么坏主意,一定不能让他入台”
这两人并肩而行,彼此并无多少交流,所虑虽然不同,但是目的却一致。一路行来,道途中也见许多人正有意无意的往台城正南面的宣阳门而去,不用问,肯定也是得知了沈哲子正往台城赶来的消息,要赶过去凑个热闹。
道途遇到有人上前礼见,温峤心情正是不好,眼皮一翻便冷斥道:“署内难道无事可做成日浪行于外,像什么样子”
受到呵斥之人不免噤声,讪讪退去,避在道旁看那两人行远,终究好奇心难耐,转而从另一条路绕行往宣阳门而去。
行了大半刻钟,两人才到达了宣阳门附近,看到这附近虽然不乏台臣流连,但却没有沈哲子的身影,不免松了一口气,看来那小子还没到达。
众人看到两名台辅联袂行来,忙不迭上前礼见。刘超这人在台内素来没有什么好人缘,温峤虽然要强一些,但是眼下心情却差,对于众人的礼见都是置若罔闻,径直行出了宣阳门。
左右观望片刻,正待要使人去问一下沈哲子何时到达,太保府长史梅陶却从侧方行来,拱手行礼,嘴角泛着苦笑说道:“沈掾前刻已经至此,却并未入台,而是转往台城东南廷尉监室。”
廷尉乃是台中极重要的构架,官署位于台城核心之地,但是因为其司职的特殊性,往往要监押不法之人,所以主要的办公地点还是在台城东南一隅,那里靠近覆舟山宿卫重屯之地,安全性上要有保障得多。
“归台不入,先要去见刑监的旧友。沈维周真是纯人,情深不伪,表里如一。”
刘超听到这话后,忍不住慨然说道,因为他的儿子也是犯事者之一,对于沈哲子如此热心,他的感念不免就更深刻一些,暗道儿子总算没有走眼错交品性凉薄之人。
温峤听到梅陶的汇报,脸色已是一黑,待听到刘超的感慨,神情不免更加精彩起来。
表里如一的纯人你是没领略到这小子心计奸诈,有多么惹人生厌廷尉监押的那群惹事精做事冲动没有条理,那小子绝无可能单纯的好心探望
不过这会儿温峤也来不及再去反驳刘超,对于沈哲子为何不入台城却往廷尉监去,心内满是狐疑,当即便登上了车,略一思忖后,才探头问道刘超:“光禄可愿同行”
刘超闻言后便点点头,原本他是不打算再履廷尉,以免被人目作有为子请说脱罪之嫌,不过眼下与温峤同去,倒也足证清白。而且,他也想看看沈哲子还能有什么高论或言行。
抱歉抱歉,这章有点费脑子,现在才写完。。。
第585章0581 同刑同辱
台城重修后,规模有了很大的扩充,原本城墙外的覆舟山也成为了城墙的一部分,又增加了几个新的城门。城池东南新修筑的承阳门内外,眼下已经聚起了不少的人,视线的焦点,则是正对城门两丈外的地方。
一袭蒲席铺在地上,沈哲子膝下未置坐具,就那么跪坐在蒲席上,外衣解下叠在身侧,背上赫然缚着一捆干硬的荆条。丝袍单衣不足御寒,冷风刮过,薄衫便紧紧贴在了身躯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年轻人未足称伟岸的身躯正在凛风中瑟瑟发抖,然而其人却不为所动,仍是挺起胸膛、端坐不移。
这一幕,自然引起了大量的人围观,既有自秦淮河畔便一路跟随的都中人家,又有台内闻讯赶来的台臣。看到沈哲子负荆独坐在那里,诧异之余,各自神态也都不尽相同,各自与相熟者凑在一起,窃窃私语。
“驸马为何负荆于此莫非是要代监内那些犯事的浪荡子们请罪”
“若真是此想,只怕要落空。事情闹得这么严重,台内刘公亲自缚子至监,尚不能将争论平复。毕竟是害了十几条的人命,又是畿内众目所见的惨事”
台城内一众台臣们窃窃私语,近日台内始终围绕这件事在讨论,这会儿看到沈哲子负荆至此,自然又是众说纷纭。
“他还能为何人请罪只怕自己都要分讲不清。那两方浪荡子乱斗,根源全在他那一番邪说两方遭受害命的人家,又怎么会善罢甘休,必然都会集怨于此人一身,讨要一个说法”
人群中议论者不乏幸灾乐祸者,脸上洋溢着不乏戏谑恶意的笑容:“早知要受今日之困苦,何必要作前日之惑众如今悔之晚矣,也只能自伤自残邀人垂怜了。”
此言一出,顿时惹来周遭许多或是不满、或是不忿的目光,就连站在那人身边的几人都下意识挪步,拉开彼此距离。
那人被人群孤立,神态不免一滞,继而便壮着胆子强辩道:“难道我有说错散事自来就是雅趣,他自己难悉趣致,却要附以忠义德行非议旁人,这是自取其咎,即便没有日前之事,如此乖异之论,也要激起众怨诸多”
“庸夫,或是还没听说前时驸马悼言明志吧神游宇内,意骋八荒,那是至人才达之境。所谓散趣云云,不过是庸者旷达未足,假借药散自欺而已耽迷虚妄之乐,不见人世之悲驸马自有高标意趣,不逐与人同乐,只愿与世共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