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忌。
所以眼下的局面对沈哲子来说,温峤就像一块磨刀石,将时人的斗志给磨得锋利起来,待到一刀斩向自己,那就绝不留情了。
“清议自有其诡偏,你可不要等闲视之。眼下你乡人在都确是不少,但若论及发声,终究还是有逊。当此非常之时,一动不如一静。我听说你门下有人四面游走,多有厚礼结交时贤,要当心反为其害啊。”
虽然不乏幸灾乐祸,但温峤还是板起脸来告诫沈哲子一声:“你这小子常行诡道,或是想以此摊薄物议所非,但依我看,此谋多半是要落空。”
沈哲子闻言后便干笑一声,不作更多解释。他心知自己在今次的清议中是绝难幸免,所以前不久与钱凤商议的初期应对策略就是,既然非议难免,与其让那些非议集中在一个方面,不如自曝其短,将那些舆论的非难给分散开,满身虱子不怕咬,而自己这一方则完全放弃争辩防守,集中力量来宣扬他那些旧勋。
只要旧勋能够立住脚,那些乱七八糟的非难便不足将他完全打压下去。
所以,近来沈哲子的门生四处出动,可谓是招摇得很,但其实除了分摊物议以外,也不乏是要以此混淆视听,掩藏他的真实目的。但这些事在火候到达之前,哪怕对温峤都不好仔细解释。
可是一直到现在为止,针对沈哲子的大规模批判都还未露端倪,可见对方是有着相当严密的组织步骤,并不过多分散力量,一旦发动起来,可能就成汹涌之势。
温放之在席中听着父亲跟驸马的谈话,脸上不乏困惑不解,终于还是忍不住开口问道:“阿爷匡扶危亡,累功至今。驸马百骑勤王,击破贼众收复京畿,这都是赤金一般的事实。时人清议所论,怎么就不言这些事迹,要一味的攻讦人非如此的偏视偏言,对世道又有什么益处”
温峤和沈哲子听到这话,不免都是苦笑一声,不知道该怎么对温放之解释。
清议的主力,乃是在野的世族成员,所谓看人挑水肩不痛,他们对于维持世道平稳的艰难之处,认识本就不及在位者那么深刻,同时作为后备的参政者,他们也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和政治野望,热衷于发表看法,臧否人物,指点江山。不必对自己的言论负责,如果能用言辞撬下几个在位者,自己还能替补上场,至不济也能邀取一二名望,可谓无本而万利。
这些人不在其位,却谋其事,是有讨厌的一面。但也并不能说就完全没有存在的意义,最起码能够提供一个监督的作用。就像在庾亮执政时,如果能够受到清议的约束,苏峻那场叛乱未必就会造成那么大的动荡。
庾亮一意孤行,不给地方上的世族发表意见的途径,那些人难免会有积怨,落实在行动上,就是大量地方势力趁机作乱。
不过相对于温峤的完全无奈,沈哲子对于清议其实是不怎么看重。这一制度或有其意义所在,但在当下而言,其实还是弊大于利,暴露出当下世族整体仍是苟安当下,进取不足。在和平年代,这一制度或许能够有效制约和监督执政者,但在动荡时期,唯有强权进取,才是唯一出路
不过就算是想要营建一个强权霸府,也要讲究策略,张弛有道,才能将已经极为分散的权力逐步收回。在这一点上,沈哲子的丈人肃祖皇帝可谓个中高手,审时度势,广引众援,但可惜终究还是败在了枝节上。
第594章0590 劣迹斑斑
沈哲子今天来温府拜访,主要还是帮忙请小仙师葛洪来为温峤复诊。中风这一类的病症,时下的医疗条件很难根除,有极大的复发可能。往常温峤多居台城,正好趁着当下避嫌在家,好好调养一番。
葛洪名重江左,乃是天师道内隐形大佬,在这清议时节,要比温峤和沈哲子两个广受唾弃的闲员忙碌得多。沈哲子提前几天时间便就约好,可还是在温府等了大半天,葛洪才抽身赶来。
于是沈哲子又见识了一番葛洪的艾灸技术,随后葛洪又叮嘱温峤一番,然后才在沈哲子陪伴下告辞离开。
小仙翁养生功力深厚,虽然久有不见,但相貌却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上车后便坐在一侧闭目养神,沈哲子也知自己这性格作风不得小仙翁青睐,只是问道:“葛先生今次归都,暂居何处”
“去你府上吧,外间太多哗闹。”
葛洪并未睁开眼,只是随口答道。
沈哲子听到这话,不免有些诧异,他是知道葛洪对自己向来乏甚好感,只是因为他老师纪瞻的关系才偶有看顾。近年来一直潜居句容乡里,彼此并无过多走动,没想到今次主动要求去自家暂住。
略一思忖,沈哲子便明白,小仙翁嘴上虽然不说,但其实对自己还是有所关照,主动要求住在他家,应该是想凭自己的影响力帮沈哲子挽回些许时誉。
“先生面冷心热,似疏实亲,承蒙厚爱,晚辈却之不恭,铭感心内。”
听到沈哲子这么说,葛洪睁开眼望向他,沉吟片刻才轻叹道:“养生之事,你自己尚无所学,何苦轻言去触犯众怨。散事偏途,执者自迷,何必去作强辩。”
沈哲子嘴角一咧,也不知该要如何向葛洪解释。他心里也明白,小仙师这么说,倒不是因为认可他的说法,不过是一个丹道大师,对寒食散天然而有的蔑视而已。
所谓术业有专攻,任何行业都存在一个鄙视链条。相对于技艺要求更高、步骤更加繁琐的炼丹而言,寒食散的制作工艺可谓粗鄙,加上滥行于世,自然难入葛洪的法眼。大概在小仙师心目中,炼丹养生、修道成仙那是极为严肃、严谨的事情,寒食散不过是偏门小道,根本不值一哂。
略作沉吟后,葛洪自袖囊内掏出一份卷轴递给了沈哲子,说道:“我对散事,并无深悉,偏途邪法,本就不值一提。略作简述其害,来日若受非难过甚,你也不妨以此示人。”
沈哲子接过卷轴,并不急着观看内容,连忙又向葛洪道谢。且不说葛洪有没有依照科学方法去分析服散的害处,单单凭其名望和影响力,肯落笔成文的支持自己,已经是相当得力的声援。
依照时下的医学知识,想要有理有据的证明服散对人身的诸多戕害,并且让时人接受这观点,本来就极为困难。所以对于禁散这一件事,沈哲子本来就当作政治口号,旁人若相信自己,那自然最好,若是不相信,也没必要强去见恶与人。
寒食散成瘾性其实并不算高,想要戒除也容易。之所以如此风靡,还是因为长久以来风潮使然。所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名士标榜宣扬,自然有人附庸风雅的去效仿。流行之类的事情,本就没有多少道理可讲。就算散毒解释的再明白,心瘾难戒,一样也是徒劳。
“前日郑卿道我,京府卢铖近来也将归都参加清议,所图或是在你。”
将近公主府的时候,葛洪又提醒了沈哲子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