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意外,如今都中虽然关注重点在于两位师君的斗法,但并不意味着旧事便被完全遗忘忽略。什么人混什么圈子,他这里旗帜鲜明的支持陆师君,那些对他心存怨恨不满者自然也就聚在了卢师君周围。
群情虽然汹涌,倒也没有人敢有更进一步的激烈举动,于是在一片起哄声中,沈哲子他们便登上了高台。
高台上端坐着十数人,彭城王司马纮便坐在中央位置,是一个略显矮胖的中年人。坐在他身侧的长须鹤氅老者,身周有数名美貌男女拱卫,便是邀见沈哲子而不得的卢铖卢师君。
眼看着沈哲子等人阔步上前,卢铖眸中闪烁着幽幽光芒,神态则是喜怒莫测。另有蔡谟等一众台臣,也都端坐在那里,脸上或多或少挂着一丝噱意。本是彼此对峙争锋的局面,他们却能借着彭城王的名义将对方召之即来,可谓先下一城。
只是坐在当中的彭城王略有几分不自在,神态隐隐显出一丝窘迫,待到沈哲子行到席前深揖而拜时,更是忍不住站起身来两手虚张微笑道:“眼下身在丘壑,俱从野趣,维周倒也不必多礼。我是久不见你,略有想念,听闻你恰好也在此处,这才使人相邀。”
“大王这么说,实在让我惭愧。近来时论频繁,内外不乏焦灼,未有雅兴,不敢轻拜有扰。来日定要过府叩见,还望大王不要见疏。”
沈哲子直起身来,请东海王等人先行,然后自己才顺势坐入了彭城王腾出的一半席位,对于余者一众台臣,俱都视而不见,姿态可谓张狂。
司马纮不过一个闲散宗王,本就不愿得罪声势正旺的沈氏,被人挤兑得没办法了,这才让人请沈哲子过来。因而态度倒是和蔼客气,拉着沈哲子入座后,便又笑着说道:“我来向维周引见一下诸位时贤,这一位便是京府卢师君。卢师君法承三师,乃是得道大人,我也礼从受教良多。我知维周你家也是礼道人家,诸法兼受,才能多得真言啊。”
沈哲子闻言后只是笑笑,侧身微微颔首算是打个招呼,神态冷漠得很。而看到他这模样,本来已经转过头的卢铖脸色更加阴郁,冷哼一声便又将头转回去。气氛陡然变得尴尬,让打算做个和事佬的彭城王更显局促。
沈哲子这里摆明对谁都不加理睬,其他人自然也不会自降格调主动与他寒暄。因而随着他的到来,一时间席上气氛变得沉闷起来。
过了好一会儿,席中蔡谟才干笑一声,说道:“春秋更迭,人事日异。昔者冲慧已韶年,高贤俱白发。立于微者显于世,悦于众者绝于情。繁荣过眼,喜乐难久,深思不免使人伤怀啊。”
这话一说完,视线有意无意落在沈哲子身上。
沈哲子闻言后嘴角已是泛起一丝冷笑,这分明是在暗讽他小人得志继而便目中无人。略加沉吟后他便笑语道:“蔡公此言,失于颓伤。星汉自有定序,人世难得甲子,参天巨木,萌于微芽,鹤发老迈,童子承欢,薪火不灭,代以相传,修短难料,实在不必沉湎悲伤,枯荣俱有滋味,不妨且乐当时。”
你虽然已经追赶不上时代,将要被取代和抛弃,但还可以傻乐啊。
“巅峰自有浮云遮眼,庸者处之,难览物胜。我是野中闲叟,不敢夸贤,但也听说沈侯曾言不逐物喜,独与世悲。今者之论,悖于前声,是自食所言,以求体肥”
听完沈哲子的话,坐在另一侧的卢铖当即便冷笑一声,讥言道。
他话音未落,时任左民尚书的泰山羊璞已经笑语道:“言多则必谬,错而能改,虽非上品,但也未入卑流。”
“尚书识鉴高明,我确是中人之质,未达至人之境。炎夏则缓带,冬寒则加衣。不能远于众,只能从于俗。见贤则思齐,入于流下,也要忍为卑声。不能独守雅趣不移,惭愧惭愧。”
“沈侯不妨直言,列席者何人卑于流下,害你风雅”
眼见席中众人都被激怒,沈哲子倒是淡然,起身笑语道:“人言迫我,自认堕落,已是为难。诸位又何必再穷迫,害我面忤言人之鄙不敢穷发恶声,只能告辞请去了。”
此言一出,席中众人脸色更加不能淡然,有人还待要张口穷争,却被身边人暗暗制止,继而才想起来这小子辞锋有多犀利,与其斗嘴那是自找烦恼。早先殷融被其骂出台城,而后更是连京畿都没脸待下去。想到这个教训,众人不免一凛,纷纷闭口,只是怒视。
卢铖在席中看到众人俱都缄默不言,心内便觉不耻,这些人一个个私下里话也挺多,眼下当着人面,居然就被言辞慑住,实在可笑。他心内对沈哲子怨念极深,自然不打算就此放过,但若真的自己张口去打嘴仗,不免超然无存。
眼见沈哲子对彭城王告辞,将要离开,卢铖略加思忖,张口说道:“素闻沈侯冲龄早慧,远于同侪,今日偶闻奇论,时言确是不虚。然则人事常态,满盈则近亏,未可长恃。吴中薄土,贤良蕴生不易,我是乐见沈侯能长立此世。修短未必不可料,祸福未必不可知,想以一言相赠,不知沈侯可愿承受”
听到这老神棍主动要为自己卜算,沈哲子刚待要开口拒绝,略一转念却说道:“卢师君既有盛情,却之不恭。”
卢铖听到这话,嘴角又是忍不住抖了抖,对沈哲子怨念更深。从来都是别人求着他来问卜吉凶,他又何曾上赶着去给别人算卦
不过他还是强压下心中的不适,示意门徒将法器摆列出来。
眼见此态,席中众人纷纷倾身侧望过来,想要见识一下卢师君的谶断之能,也想知道那让人生厌的小子何时便会倒霉
沈哲子站在那里,心内也是不乏好奇。对于问卜吉凶之事,他并不怎么热衷,也不深信,只是存而不论的态度。但时下确是不乏以精擅此道而知名者,比如南来的郭璞、比如吴兴乡人的戴洋。所以对于这个卢铖有什么独到之处能在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沈哲子也颇感兴趣。
案上陈列法器极多,而且看卢铖背后几个硕大的箱子,似乎眼前陈列出来的这些只是一小部分而已。
卢铖手持一截翠枝浸在身畔一个盛满清水的玉盆中,案上则摆着几种颜色材质各异的或皮料、或纸张,各自裁成竖条。翠枝清水轻洒其上,而后他又手持龟甲,口中念念有词,诸多繁琐工序过后,才抬起头来对沈哲子说道:“诸谶于此,请沈侯自取所属。”
沈哲子闻言后便迈步上前,探出手去,手指还未触到案上,陡然一张纸条已经从案上跃起,飘上了他的指掌间。旁边观望者已是忍不住爆发出惊诧声,而沈哲子也觉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