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但是在江北,羯奴随时都有可能再次南来,新得的土地随时都有可能再丢掉。与其战战兢兢的开垦,田未养熟便又易手,不如踏踏实实、固定可期的收入。
沈哲子的底线就是,无论怎样形势的封赏馈赠,土地和人口是无论如何都要实质性的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掌握住生产力和生产资料,产出的财富无论怎样激励奋战之心,都不必太过吝啬。
所以今天这一次会议,便是一次封赏会议。今次的与会者比早前沈哲子到达豫州时那一场战前会议,参加的人员要多得多。
最起码那一场会议,沈哲子这里参加的只有他与陈规两个,可是这一次几乎兵尉以上的兵长将领俱都出席。而其余各部,除了眼下坐镇合肥的郭诵之外,包括此前沈哲子缘悭一面的庐江太守毛宝都有列席。
当庾怿与沈哲子出现在大帐中时,诸将俱纷纷起身相迎,望向沈哲子的目光不乏钦佩热切。不管世风如何,军旅之中毕竟还是需要军功说话,就像荆州陶侃,哪怕风评再怎么轻蔑,但讲到军事之能,此世仍然无人敢于小觑
此前诸将对于沈哲子不乏敬畏,那还多是因其身份,但其实在谈到军事的时候,其实是不怎么看重的。毕竟沈哲子旧功言则辉煌无比,实则水分充足。但这一次却不然,实实在在的硬仗胜利,营外高高堆起的斩获首级,就是一种最有力的宣示
像韩晃等旧人,早先对沈哲子尊敬有加,多少还是出于知遇之恩。可是现在见识到了沈哲子真正的军事才能,眼神中甚至不乏狂热之崇敬。因为沈哲子之胜不独是其一人之风光,更意味着他们这些从属旧人选择正确,会有一个光明坦荡的前景
出身好并不足论,出身好但却才能平庸,即便一时得显不过暂窃时誉,久则必颓。但如果有一个好出身再加上能力出众,那意义可就大得多。跟随在这样的人身边,即便一时困顿功业不著,心里也会感到无比的踏实。
就连庾怿在看到列席其中的庾曼之后,都忍不住指着儿子笑语道:“小儿少劣,若非高贤至交提携而用,安能列席于此”
诸将闻言后不免都大笑起来,此言虽然不乏调侃,但言外流露出来的意味却实在值得咂摸良久。
诸将各自坐定,沈哲子转首看到坐在隔着自己三四席的毛宝,便微笑颔首示意。毛宝不算是什么驰名宿将,鹊起只在苏峻之乱中,如今官居庐江太守,论起资历来还要在王愆期等人之后。
作为原本史上陶侃麾下四大勇将之一,毛宝后来又被庾亮厚用倚重,只可惜用不得时,最终饮恨而亡。沈哲子对这江东难得的勇将也是颇感兴趣,希望能够引为己用。
毛宝在察觉到沈哲子善意目光垂望,忙不迭正襟危坐,不敢怠慢,一丝不苟的拱手回礼。对于这位又创新功的年轻驸马,他早先不曾见过,也了解不多,谈不上有什么认识。
但话说回来,他对韩晃等人是不乏羡慕的,倒不是觉得这些人攀上高枝,前程似锦。事实上他自己也不乏自矜,认为单凭自己之能哪怕无人扶掖同样也能创建功业,而他也确实做到了。
之所以会有羡慕,是因为韩晃、路永等叛将在这位驸马的关照下,都能心无旁骛的专注于兵事,战阵斩功,不必理会太多人事纠纷。而自己则就没有这么从容,虽然得任庐江今次从用于庾怿。但是陶公那里也屡屡延揽,让他有些心烦意乱,不知该要何去何从。
沈哲子那一望,倒让毛宝遐思颇多。他倒不是因为陶公年衰、驸马韶年而有偏望,实在是荆州军内部过分复杂,他即便投去也难免要与人虚与委蛇,诸多烦扰。
而这位年轻的驸马,胸襟格局不小,就连韩晃、路永等叛将都能为其所举而纵意驰骋,而且又知兵敢战,屡建功事。如果他肯出言招揽自己
大丈夫不患功名不盛,唯患才略难施
第652章0648 唯功是举
待到众人到齐坐定,会议正式开始。
首先便是这一战的斩获和折损,由于战斗主要发生在沈哲子所部方位,倒也不需要再等待合肥方面的统计结果,单单涂水这里的结果便可以视作整场战役的最终结果。
此一役,斩获首级一千三百余,俘获三千余人,战损则与斩获相仿。单纯从斩获和战损数字上来看,似乎难称大胜,但从双方的兵员构成以及最终战斗结果来看,却可以称得上是一次罕见的大胜。
敌方从主将黄权以下,几乎所有将领兵长尽没于此役,除了极少的几个隐匿于溃卒中被生擒之外,余者首级都已悬在帐外。
说到这一点,庾怿也是不乏郁闷,明明黄权已经被生擒,结果他看到的还只是一个首级。黄权此人在南面虽然威名不著,但毕竟曾经也是石勒的假子,几乎可以说是近年来南面所获级别最高的将领,而且还是生擒
毫无疑问,活着的黄权较之死了的意义更大,更足夸功。若将生口押送到建康,这一场战役的战果之辉煌则更具说服力,说明豫州军是占据着绝对优势,对黄权所部是全面的围击和碾压,甚至主将连败逃和自杀都做不到
更何况,来日归都报捷献俘时,阵列中有个活着的敌营主将敬拜皇帝陛下并台辅诸公,无疑更加能够彰显威仪。
可是现在说什么都完了,黄权首级都已经开始腐烂了。所以庾怿也只是私下里对沈哲子抱怨几声,并且一再重申强调,下次再生擒这种级别的羯胡将领,一定不要图一时之快意而斩杀,暂留活口。
这一场战斗,沈哲子所部可谓将械用之精良发挥到了极致,双方几乎没有多少短兵相接的机会。至于战损,则主要集中在胜武军偷营最后正面冲阵的时候。
胜武军两营兵卒冲营,由于羯胡反应迅捷,没能及时撤出,两营兵众几乎全没,只有沈云并几十名家兵冲出来。由这一点也能看出,胜武军想要成为真正的强兵劲旅,仍是任重道远。
哪怕沈哲子心比天高,也不得不承认,江东兵在野战中较之羯胡真正的精锐,还是要逊色一筹。毕竟羯胡兵是在四方征战中磨练出来,而江东则主要捡取流民成军,除了少数军头的私兵部曲战斗力能够匹敌,在整体上战斗力是要稍逊。
至于俘虏三千余众,这也没有什么好说的。沈哲子所部本就占据水路便利,当敌阵被凿穿击溃时,舟船疾驰,水陆并进,最大程度上将这些溃卒一网打尽,避免他们窜逃出去之后遗祸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