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汉祚高门 分节阅读 467(1 / 2)

d南岸方才过处,人车鼎盛,货栈林立,便是都下最繁华之西市。往年只是秦淮河畔一片淤塘,苇丛成片,蚊蝇群飞,臭不可当,人皆避行”

“将主使人大力深拓,广作兴建。如今淤塘不复,仓栈拔起,已成华邑来日还要在都中逗留多日,诸位俱可乐游畿内,只要稍后往鼎仓报备军号,皆可因功而支取钱粮耗用。这是我等豫州卒、胜武军才有之特权都下冠带虽多,于此实在不及我等寒卒”

“将主高义”

将士们听到江虨那舌绽莲花的讲解,虽然不甚明其意,但一个个也是眉飞色舞,彼此对望,蓦地爆发出一连串的吼叫。

岸上民众们听到这陡然爆发出的吼声,不少人都是吓得一愣,继而便不乏忿忿,这些军伧们到了他们地头还敢不老实要给他们一点颜色瞧瞧

“沈侯威武驸马”

巨大的声浪铺天盖地而来,就连江波都为之震荡不已,舰船也起伏不定。

舰船缓缓停靠在了大桁西侧,早有台臣等候在此,待到报捷队伍列队下船,便匆匆上前一番礼问寒喧,而后便开始交代一些稍后入台城需要注意的一些礼节事项。

不过这些台臣们在交代事宜的时候,视线总是忍不住飘向后方那艘挂满首级的大船,心内莫名便感到有一丝来者不善的意味。

大乱之后,江东新定,这一次江北首胜,台中也是极为重视,收到捷报之后,便开始准备一应礼节章程。

今日也是天公助幸,阳光明媚,天空万里无云。皇帝早在一众台辅们陪伴下,于宣阳门前摆开仪驾,接见得胜报捷的将士们。

一番隆重礼节觐见之后,一行人便又转赴太庙,告祭祖宗,献土献首。一直到了傍晚时分,正式接见犒赏胜师。凡豫州军所属兵长,俱都拔升三级,白身者俱都直升扫寇、扫虏,而未曾到场的沈哲子,也从原本的昭武将军升为西中郎将

盛大的庆典一直持续了整整两天的时间,官方的庆典虽然结束,民间的余韵却是方兴未艾。

今次斩首之羯胡,俱都悬首大桁,而大桁周遭也不再严禁小民靠近。一时间都内民众乘船游赏蔚然成风,不曾见过羯奴模样的吴人要去开开眼界,而受羯奴兵害而背井离乡的侨人们则多备弹弓铁丸,远射奴首以作泄愤

位于秦淮河南岸的摘星楼附近,近来也是游人云集。每逢都中有大事发生,摘星楼这里总会有奇趣别致又壮观美妙的举动,这已经成了都内一个传统。

虽然已经得知沈侯今次并未归都,但民众们还是多有期待,只可惜摘星楼仍是门户紧闭,这让欢庆气氛都显得不够热烈,让人颇感怅然若失。

沈哲子没有随师归来,不独民众们感到遗憾,台城内也是不乏怨声。

久不临朝的皇太后,自从捷报归都后便又频频出现在朝会上,每一次的临朝,必定要提及的一个话题便是催促台臣们尽快落实具体的封赏问题。早先犒飨军士的军号拔升并不算是具体的封赏,而更加具体的名爵和职事则要更谨慎得多。

今日的朝会,一些琐事议定后,皇太后又惯例开口了:“江北之首胜,绝非复土辟疆而已。国运久疲,因此而有大振姿态。诸公临朝日久,俱为国之肱骨,所见应是较之妇人远为深刻。来日之议封,这一点也要深虑在内。”

“豫州所任,本是母宗厚用,殊荣倍享,获功也是应当。然则中郎将华龄少年,望宗嫡长,却因国务而承大任,别父母,远乡亲,妻室久离,知交难见,苦心劳形。闻者无不愧叹,国之大用,何以独迫少年冠带之家,倍享国恩者,岂独此一家幸在才大可恃,大功驰名南北。诸公暇时归府,自视子侪,能否安之无愧”

内侍传完这一番话后,皇太后便起身退殿,留下一群台臣们面面相觑,不知该说什么。

皇太后这是在为她家女婿鸣不平,讲到出身,人家驸马出身吴中豪富之家,生来便享用不尽。讲到才能,屡建功业,名驰南北。就算是这样,人家还不辞国任待在江北久战之险地废土。

再瞧瞧你们这群台辅,同样也是倍享国恩的门户人家,门户中那些豚儿犬子哪一点又能比得上驸马回家看一看你们那些赖在庭门里荣养享福的儿辈们,你们就没有感觉到一丝羞愧

皇太后人虽然走了,但却撂下这一番让人无地自容的话,虽然表面上还是在鸣不平,但实际上何尝不是因为台内迟迟不拿出一个封赏方案来而倍感不满

且不说台内诸公各自感想如何,反正今次朝会之后,都内这些权门家子弟可谓遭了殃。以往便谨慎自持的还倒罢了,不过再得几句勉励表扬。但那些浪荡惯了的,一个个被拉回家里倍受训斥打骂,禁足家中,不敢出门招摇过市。

第655章0651 载誉而归

乌衣巷因为权贵云集,难作拆迁,所以格局变化倒是不大。不过这里也已经被高高的坊墙围起,看起来与整个建康城坊市井然有序的格局颇为融洽。

“游子归家,风物已有变化,也真是让人不乏感怀。”

温放之行到乌衣巷口,看到已经修建起来的坊门以及还在施工的坊墙,忍不住勒马停顿下来,感慨说道。

旁侧家人们听到这话,神情俱是精彩,阿郎这番感慨,若不知内情者听到还以为他们是离家多年、远游万里,但掰掰手指头算不过离家未足一月,就连屐齿都还未见磨损呢

温放之倒不知家人们如何腹诽,叹言片刻而后便策马入坊。坊内风物倒无多少变化,宽阔的街巷车驾往来不断,各家门庭仪仗也多煊赫,虽然仍是旧日风光,但心境终究不同。

遥想昔日被逐出家门,惶惶如失家之犬,然而今次归来,却是载誉满身,不乏意气风发胯下良驹,乃是自己阵前擒获,身上甲胄也是亲自从敌阵兵长身上剥下来

这甲衣略有陈旧,穿甲绳革或因浸血太多而成黑褐色,甲片上也不乏劈痕凿痕,怎么冲洗都有一股挥散不去的血腥气息,而且披挂在身上略不合体,动作一大裙甲便要碰撞脚背。

但温放之仍然钟爱此甲,因为这甲上自带故事,代表着他江北初战那一段慷慨激昂的岁月。虽然细思起来也没有那么慷慨,毕竟他年纪太小,比沈云还小了两岁,一直被圈在营垒里等到打扫战场时才被放出来做杂兵使用但精神是慷慨的,心情也是激昂的

“是阿郎,阿郎归家了”

待到一行人到了自家门前,门庭内待客家人看到温放之后,已是笑逐颜开,欢呼雀跃,有的冲入府中报信,有的则直冲下来迎接。

“我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