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汉祚高门 分节阅读 597(1 / 2)

d统大义在中原故国还是不乏市场的,或许琅琊王一脉先天不足,但是随着时过境迁,也总算树立起了法统正义的概念。当然,这也要得益于今次淮南一战胜的漂亮。否则沈哲子不要说只是一个郡公,顶着王爵也没多大用。

言及王爵,其实沈哲子这个梁郡公的爵位本身已经是大封了。不仅仅只是臣爵顶点,而且梁郡原来乃是宗王封邑,是宣帝司马懿第八子梁王司马肜的封邑。不过这一脉也是时断时续,屡屡绝嗣,最近一个梁王梁王司马翘已经在数年之前便死了,这一脉也再次绝嗣。

当然,沈哲子这个梁郡公封邑也并不是承自原本的梁王之爵,而是封在他所收复而后由沈家独立建设起来的侨置梁郡,食邑也仅仅只有两千多户。但因为有了这样一层缘故,令得沈哲子这个郡公爵位也隐隐显出几分高端。

沈哲子本身对于名爵之类倒是不甚在意,这玩意对他而言有或没有就是那么回事。譬如颍川陈氏的广陵郡公,早前甚至还需要人接济才能过活,不过一个荣誉称号罢了。

不过在时人心目中,封爵还是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沈家虽然早已经获取了执政门户的资格,但是当沈哲子封爵下达之后,那些远在时局外的时人们才终于承认这个门户已经成了江东屈指可数的高门。

父子俱封郡公,这是中朝以降都罕见的尊崇,尤其沈家还是南人门户。南人得以封公者本就寥寥无几,甚至就连南渡元勋顾荣,其公爵爵位都是死后追封。至于沈哲子的老师纪瞻,生前封爵仅仅只是三等县侯,死后才加二等开国的华容子。至于还活着的陆晔,封邑较之沈充还要略低。从这方面而言,如今的沈家已经可以当之无愧称为三吴第一门户当然,依照中朝以降的标准来看,沈家权位是足够了,终究还差底蕴。

沈哲子抵达宴会现场,原本那些准备离开的人也都纷纷归席,争抢着要对言一二,整个厅堂气氛复又变得欢腾起来。

再怎么花言巧语的夸赞称许,听得多了也就渐觉麻木。沈哲子坐在席中,真正能够引起他留心注意的,便是这些人旁敲侧击想要试探淮南未来计划和动向的问题。不过这种问题,沈哲子当然不会随意透露,但也能从这些人问话并态度,推测出这些豫南乡人对于来日王师北上看法如何。

在跟这些人作无聊寒暄的时候,沈哲子的思维也是发散开来。虽然内史府日日开宴,但却只是提供寻常饮食,并没有酒水供应,以此来表明姿态。不过镇中也始终未发布什么明确的禁酒令,其实就算是发布了,也未必就能完全彻底的杜绝私酿。如果贯彻禁酒,则要增加管理负担和行政成本,但若有令不行,无疑自损权威。

所以沈哲子干脆就省了这一项政令,而是用实际行动去表明态度。至于他的真正意图,也并非杜绝饮酒,而是要用这种态度来压制私酿,日后才好将酒类饮品收归官营而少有抵触。

这也是为了给来日开市贸易而做准备,时下无论南北,庄园经济本身生产力都是极强的,在江东沈家尚可以凭着丰厚家底以及乡人结盟来主导市场。可是在江北则没有这种优势,想要广收贸易之利同时又不打击市场繁荣,必须要有特种商品的官营以及强大实力的背书,不可放任市场野蛮生长。毕竟南北形式不同,纵有方略,也要因地制宜。

沈哲子在席中待了半个多时辰便起身退席,顺便公布了一下他在最近几日将要离镇归都一趟。虽然他的封赏诏书已经入镇,但是具体谢恩以及领取印绶章服仍要归都一趟。而且除了名爵之外,他的具体职事官位也都要做出调整,这都要归都之后再作争取。

先更一章,晚上家里有个小聚餐,毕竟今天母亲节,下一更可能要晚点。。。

第822章0818 凯旋而归

三月初的一天,乃是沈哲子离镇归都的日子。而这一天从清晨开始,寿春城外便聚集了大量人等,俱是前来送行。

等到上午时分,整整两千名淮南军骑兵从城外军营中调出在罗城外集结完毕时,整个城外已是人山人海,俱都翘首等待恭送驸马。这些人众中,真正属于淮南当地乡人的反而只占了少部分,时下春耕正忙,籍民们俱都被组织投入屯耕生产,是没有时间来参与这种无甚意义的送别的。

上午,当沈哲子一行车驾自金城行出抵达城外的时候,郊野已经聚集数千人之多。绝大多数人被淮南军骑兵隔绝在外,这倒不是在摆谱,实在到了沈哲子今时权位,安危与否牵涉太多,兼之近来流动入镇者太多,无谓在这种小事上冒什么风险。

人群中一些各地乡宗首领被引出来行至沈哲子车驾前,沈哲子还没来得及下车,其中几名淮南乡宗首领已经扑至车前,语调带着些许哽咽:“此方百战废土,幸得使君驾临,深治威戎,予我乡民活路,予我桑梓生机使君将要离镇,乡民不敢固阻,唯吞泪以送。惶恐陈言,江东风物虽好,此乡仍有山水生民祈盼使君速归。”

沈哲子本来已经起身准备下车,听到这几个颤抖哀伤语调,动作都忍不住顿了一顿。再见那几人都是如丧考妣神情,眼眶都微微泛红,也不知真是情达于此还是背地里衣袖揉搓出来,戏实在太足。让沈哲子感觉他这一次归都如果不待个十年八年,都对不起乡民悲送这一份深情。

另一边几名豫南乡宗首领也都不甘示弱,纷纷行上前来深拜道:“梁公少年豪迈,王命之下贤臣翘楚。大誉归国,必有登显之用我等淮上民户,俱如久渴枯禾,亟望梁公衔命归镇,王师雷霆杀灭穷凶恶贼,王道甘霖泽沐劫余生民”

听到这话,沈哲子面色才好看一点,这才是合格的送别壮声文案,不像淮南乡人搞得跟上坟一样,实在让人不能愉悦起来。也由此不免感慨,豫南之地不愧这个年代中原精华所在,虽然久经战乱摧残,但乡民素质保持还是不低的。

“诸贤盛赞,我是忍羞愧领,旧事或有不及,深记以此自勉。今次归朝,陈事君王并台贤座前,王师壮功,若非乡人广助,也难幸得,必请王诏嘉命德声,待到归镇,再集乡老时贤共贺”

沈哲子下车之后,又与这些乡宗人家略作几句寒暄,待到队伍集结完毕,然后才登上了车驾,与在场送行之人摆手作别。于是可称庞大的队伍便在两千名淮南军骑士的护送下,在这草长莺飞时节向南而去。

淮南今次归都队伍,声势可谓浩大。像是此前淮上几场大战,缴获奴国旗鼓仪仗以及一些阵斩奴将的首级,还有就是足足上百名俘虏中挑选出来颇具身份的羯胡兵长将领,俱要携带归都献捷。除此之外,还有精心挑选出来十多家淮南、豫南乡宗代表。再加上淮南一部分文武僚属并此前兴男公主入镇时的护卫人员,整支队伍五千余众,在原野中绵延数里。

队伍虽然正式开拔,但是城外聚集的送行之众却迟迟未散,不乏人自备车驾,跟随向南。

忍冬之后,淮南这一方天地也渐渐恢复生机。旷野之中,河谷近畔,不乏屯所圈地建设。如今的淮南,可以说是无论南北州郡,乡民入籍比例最高的地方。而掌握的人口多了,便意味着动员力和动员效率的大增。官给民食,民为官用。

除了屯垦民众之外,郊野还可见的身影便是分布在诸多河道沿线劳作的役夫。如今虽然已经越冬,但还未到春汛通航时节,正是修葺规整航道的最好时节。此前一年淮南虽然取得大捷,但新的一年诸多发展经营计划也都任务繁重,不容懈怠。尤其随着南北形势的逆转,接下来这一年淮南的物运压力将会比去年还要重得多。

无论在什么时候,疏浚修葺河道都是最耗时费力的苦役之一。如今负担这些苦役劳作的,主要是此前连场大战中所收缴的羯国俘虏,尤其在最后的涡口大战,直接战场俘获便达近万之众,后续又在战场周边清扫出万余众。如今在淮南监下单单奴国俘虏便有两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