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淮南军营灶痕迹,而原本军令中应该是他先进一步抵达阳陂巡弋周遭环境,以供郭诵军众驻扎,结果他反而落在了大军之后,到达的时候郭诵已经率军离开。
这倒不是由于毛穆之失期,他接到军令后即刻便出发北上,同时还召来几名乡人向导随军而进,一刻都不敢耽误,百数众轻骑北上,而郭诵所部多为步卒,虽然路程有远近,但若以正常行军而言,不至于被甩开这么远,以此可见郭诵必是昼夜兼程的疾行。
何山乃是淮南军所征用的向导之一,听到那个年轻兵尉眼中对郭诵似有埋怨,顿时便觉几分不满,只是不敢出声反驳,与同行其他几名乡众向导挤眉弄眼,都觉这个年轻兵长实在有些狂妄,居然对郭将军之能有所怀疑
毛穆之自然无暇关注这些乡众向导的眉眼交流,他的职责是辅佐郭诵,眼下却被落在大军身后,只能率众继续上马急追。终于在第二天的午后抵达荥阳县中,发现郊野中出现了大量的人众踩踏痕迹,心内顿时一凛,直往荥阳县城冲去,沿途中渐渐发现大量的乡众男女老幼相携而进。
在距离荥阳县城十几里外,毛穆之终于发现了自己的上官、淮南军幢主应诞。应诞所率两百余骑正在郊野往来穿梭,约束维持四野八方正向荥阳县城涌入的民众。
“幢主,这、这到底发生何事怎么集召这么多的乡众荥阳”
“已经收复了。”
应诞嘴角衔着一丝稍显怪异的笑容。
“那伏兵有无”
“已经被冲散打退。”
“郭、郭侯他”
“已经率军往成皋而去。别问了,荥阳乡众因知郭侯归郡,群起响应,先下荥阳县城恭候王师。桃豹所部千人伏军近畔直接被乡众冲垮,郭侯率军于成皋外扎营,已经聚结万数之众。若是还有马力,速速归报都督,西面已是无忧。”
眼见毛穆之一脸目瞪口呆状,应诞叹息道:“你也真是太年轻,郭侯兵不血刃收复荥阳县城又是什么玄奇事迹。早年都督百骑勤王,大破建康数万乱军”
接下来顺风仗基本就打完了,要北渡黄河了。实在是这段时间里没有多少能杠正面的对手,直不楞登去干石堪的话,太多细节不好描述,所以描写有点零碎。郭诵这个人,真的是永嘉之后流民帅里首屈一指的将才,可惜基础太薄弱,没能获得更大的功业和名望。最起码在战术层面,我觉得他是要比这个时期很多名气很大的都要出色。
第900章0895 河南殷实
陈实是为数不多魏王石堪自淮北带来的亲信之一,也是力主回归淮北的人之一。
魏王作为赵国如今势力最大的几方之一,麾下自然也有众多拥趸,除了一些忠诚绝对有保障的淮北旧人以外,还有就是在河北这几年所招揽的河北时人。麾下人众多了,难免会有争执冲突。尤其关于未来去向何处,更是纷争不断。
像陈实等淮北老人们,自然希望魏王能够率众回归淮北,一方面淮北自有乡土根基,另一方面也是不愿意介入到羯国如今最高权力的争夺中。
而一些河北人,当然希望石堪能够留下来,毕竟在过去这些年里,河北才是羯国正统所在,只有留在河北,才有机会完全继承赵国遗泽。当然最重要的是,无论程遐还是石虎,都不是他们这些河北晋人的理想人选,石堪本身在河北并没有太深厚的根基,将其人留在河北,他们才有足够的能量左右其人,乃至于营造出一个大族共同执掌时局的局面。
向南还是向北,是两个大的分歧,而在这两方阵营中,又有其他小的分歧,比如向北又分为襄国和平阳两个方向,而向南又分为洛阳和淮北两个方向。其中平阳又和洛阳有所勾连,毕竟他们前期方向一致,都是经由河内而绕过太行山,而且他们各自势力也都不高。
至于襄国和淮北两个方向,则是争执的水火不容,因为这是两个完全相反的选择。而且一旦做出决定后,便关乎整个魏王势力的存亡。
所以如今邺城内气氛实在太差,各方纷争不休,乃至于要上升到火并程度,实在是混乱到了极点。魏王石堪虽然是这些人的共主,但也实在难以压制住各方纷争,所以也就怯于表态。
作为魏王绝对的嫡系,陈实相信魏王也是倾向于返回淮北,抛开别的都不谈,最起码可以摆脱这些纷争掣肘。可问题是,目下的情况如果不管不顾一意要返回淮北,一则部众极有可能即刻分崩离析,实力大损,二则江东晋祚声势大涨,一旦返回淮北,就要独力迎战,成为襄国那两方在南面的一个屏障。
面对这种情况,陈实也不愿逼迫魏王过甚,况且作为部曲中成长出来的战将,他本就是一个讷于言而敏于行的人,索性干脆直接率领自己本部五千人南下渡过黄河,占据延津。他相信魏王不会对他坐视不理,果然当他到达延津之后,魏王也不得不在对岸的汲郡置备两万人马为其后继。
延津乃是黄河中下段极为重要的渡口群,单单在左近周遭大大小小渡口十数个,其中比较大的石津渡、白马渡、灵昌津等等,都是能够在极短时间内运渡万人军队的大渡口。
其中白马渡口距离邺城最近,朝集邺城桥,暮渡白马津。而灵昌津乃是这一段黄河水道最窄处,早年先主石勒在世时,曾今亲率大军趁着灵昌津冰封之际抢渡过河,直插陈留郡内,大破汉赵刘曜。
另有其余小渡口杜氏津、棘津、西津、文石津等等,虽然规模上和重要性不及那几个大的渡口,但也都不容小觑。比如早年赵主石勒还未纵横河北时,南下攻打寿春无果,军弱众疲,就是从文石津潜渡北上直取枋头向冰,如此才获得日后纵横河北的珍贵本钱。
陈实本部五千余众,看起来是不少,但若想完全防守于这一段渡口密集,长达数百里的黄河水道也是近乎做梦。不过他渡河南来,本身也不是为的防守,而是希望能够主动出击。
他知如今豫州淮南沈维周正在大力围剿盘踞陈留的陈光,兼之还有河洛桃豹为其左顾之患,在这两方没有取得定势之前,其人绝对不敢再向北开启战端。
所以渡河之后,他将主力三千人驻守于酸枣,同时广遣斥候散入荥阳阳武、原武等地,同时积极联络盘踞在仓垣、小黄等地的陈光部众,伺机而动,准备南北夹击淮南军在陈留的参战之众。只要他在这里能够取得战果,邺城就算纷争再怎么剧烈,也不可能罔顾这一战机流逝,魏王必会增兵南来,在陈留占住稳固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