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汉祚高门 分节阅读 771(1 / 2)

d,王允之的请托无疑指给他一个方向,凭他自然没有搭救赵胤的能力,就算是有,也没有必要为了保全王氏而花费大力气。所以他自然要选择后者,桓温正是他所启用的人选。

而桓温也的确将事情完成的漂亮,直接通过言语陈词让赵胤明白到他根本已经是死路一条,若能自我了断,还能保留一些体面并旧情,若再煎熬下去,只会沉沦更深。

当然这也只是桓温一面之词,究竟他怎样让赵胤选择自我了断,庾冰既不清楚,也并不关心。他只知道自己终于得以掌握北军宿卫,再与历阳的庾翼联合,甚至不需要荆州的二兄,他们兄弟已经是能够左右当下都内局势的最强力量。

这是自大兄身死,二兄自逐外放之后,他们庾家再次得以掌握畿内局势。台辅们或还心忧于沈氏会否用强,可是庾冰完全不担心,沈维周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动用江北军力,就算要发动隐藏于近畿和乡土的部曲力量,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凭着庾冰所掌握的宿卫力量,再加上来自历阳的增援,还有台辅们迫于形势不得不倚重庾家,抵抗沈氏部曲绰绰有余。而且一旦事态真的发展到兵戎相见,沈氏有淮南,他们庾氏还有荆州为助

无论二兄再怎么倾向沈家,在这种你死我活的斗争中,自然还是要以自家兄弟为计。正如他们庾氏就算此前有大兄之祸,在这样的关键时刻,皇太后仍然倾向于相信母家。

所以这种对峙的局面对旁人而言或是凶险莫测,但却是他们庾家加强中枢权位的良机。尤其若能借此让二兄认可他们兄弟的主张,庾冰也不必再为台辅们跑腿,未来的时局将是他们庾氏与沈氏共掌的局面

但是事情的发展岂能尽如人意,当庾冰还在想着借由这种严峻形势以更加扩大自己在都内话语权的时候,很快又有一桩变数发生,那就是原本在覆舟山码头登船的梁公沈维周,突然下船,在镇军将军纪睦的陪同下再次返回了此前安排入住的覆舟山别苑。

促成梁公今次下船的,乃是大司马温峤、尚书仆射陆玩并诸多时流贤长的亲往游说,甚至包括太傅王导、大将军刘超亲笔书信劝说。

这种紧张还得不崩的权斗实在不好写,很多逻辑写多了繁琐,写少了不清楚,虽然政斗无所不用其极,但是讲到立意和格局高低,还是有政客和政治家的区别。顺便求一下月票和推荐票。。。

第1057章1051 承制拜授

“司空目下正居小丹阳别业,府上一众亲眷,也多集于彼处”

听到任球汇报家人们目下处境,沈哲子才略感放心。赵胤的死让畿内局势陷入了一个凶险莫测的境地,各方即便不能确定内中隐情,但也担心会被对方家里利用,趁着群情激荡之际暴起发难。

沈氏在都内族人足足有百数众,再加上关系亲密的亲朋好友,这个数字则又要翻出数倍。在不能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自然撤出建康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后续的发展显示出赵胤之死无论内情如何,都已经被庾氏用作入局的契机,而庾氏的加入则意味着此前对峙的几方一定程度上都丧失掉了对局面的掌控度。若还继续拉伸绷紧,事态会演变到哪一步,谁都不能确定。

“目下焦灼之态势不能久,还要有劳任君奔劳,归告家父且暂作忍耐。如今我也下船,要与诸公暂作相忍,眼前此厄很快就能渡过。”

眼下最主要还是稳定住自己这一方的情绪,亲友暂避都外也能避免在庞大压力的紧张情况下做出什么过激举动,从而使得局面进一步恶化。

当任球离开后,台中派来的使者何充旋即便抵达了位于覆舟山的别苑。

看到别苑内外戒备森严,足足两千余名宿卫士卒于此防守,何充心内也是多有感慨。此前无论怎样的分析算计,当事情真的发生,各方力量俱都摆在明面之后,沈家目下在都内所能调用的力量仍是大大超出了他们此前的预计。

丹阳纪氏作为根深蒂固的近畿世家,在宿卫中所拥有的影响力实在不容小觑。再加上沈维周本身在军伍中所拥有的崇高威望,在何充看来,庾冰那种借于诏令便意味可以完全掌握住北军的想法实在太危险。

当然最令何充感慨的,还是沈维周所表现出的这种进退从容的手段。此前那么严重的对峙,随着庾氏的意外加入,台辅们都变得进退失据,眼望着局势进一步的绷紧且糜烂之势越来越明显,完全无计可施。

可是沈维周这里却能抢先一步,凭着在野人望的号召力下船,看似是小退一步,但事实上却是将自己摆在了一个更为有利的位置上。

最起码在广大时人看来,沈维周是充满了大局为重、相忍为国的高尚情操,而他们这些台辅们则不知轻重、不识大体,罔顾社稷安危并生民福祉而一意孤行。

所以,沈维周的主动下船,既表达了愿意和解的态度,同时也直接将台辅们架在了不义的位置上。如果当下都内紧张的局势再得不到妥善的解决,毫无疑问责任必须要由他们这些在位的台辅承担

因此台辅们在碰头稍作商议之后,也是马上派出了何充来见,逼反方伯,祸乱晋祚这种罪名,他们一刻都不敢多背。

事实也正如台辅们所料,沈维周虽然表态愿意和解,但根本上也没有要作让步的打算。在公何充乃是目下台中最重要的几名台臣之一,在私若从丹阳公主以论,沈维周还要勉强称何充一声姨夫,如今主动来见,沈维周却根本没有出迎。

非但没有相迎,何充行入别苑的这一过程所遭受的待遇简直就是此前沈维周在通苑遭遇的翻版,所不同是通苑中好歹是以礼为名,而何充所遭遇的则就是实实在在的武力震慑。

他被前后挟持,通过宿卫们摆出的枪林刀阵,虽然明知沈维周不可能在这里用强害他,但在真正通过后,后背仍是忍不住沁出了一层细密冷汗。

“目下畿内多有风声肃杀,我虽不愿以性命自重而作托大,但身系王命人望,实在不敢以身试险。冒犯之处,还望何公见谅。”

一直等到何充行至庭前,沈哲子才从房间里行出,左右仍有亲卫簇拥,站在台阶上居高临下望着何充。

何充听到此言,心情不免更加恶劣,只能强挤出一丝笑容:“梁公边行壮阔,人心大慰。我等畿内群臣反不能稳于群情,尚需求助梁公,实在惭愧。”

“我也历任内外,深知王事多艰,忠义之余尚需仰于才力。当此时节,还是要相忍共谋,至于追责如何还须事后细论。”

沈哲子又叹息一声,才将何充请入房中分席坐定。

就算被沈哲子当面奚落为有心无力的无能之辈,何充这会儿也只能暂作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