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汉祚高门 分节阅读 907(1 / 2)

d阳之际,所见繁华更胜,蒲安也是一脸羡慕憧憬说道。其他几名同行族人闻言后,眼中也都异彩闪烁,显然是大生意动。

蒲洪则叹息道:“入于中国,才知天意确是爱惜此中生民,丰土流膏,物出肥美,天地恩惠,远非我等边胡所得能比。行台章法严谨,未必肯与我等胡众共享乐境。但凡事也在人为,若能父子志力相继,勤为王事助力,中国久乱民伤,我父子或也能得惠赐一二乡邑立足”

讲到这里,他又叮嘱身边族人们稍后行台拜见时,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暴露出不堪驱用的胡蛮气质。就算不能如关中那些乡士一样彬彬有礼,也一定要体现出足够的恭顺屈服,如此或能有机会得为行台选中而以犬马效劳作为谋身之计。

一行人入洛之后,先被安排在了旧洛军城。虽然王师大军西征,但在洛阳还保持着颇为可观的军事力量,除精锐之选的胜武军之外,另有徐州军府入拱兵士万余众。

这些军队驻扎于旧洛军城之中,营设军容之严整强盛,较之戎行在途的西征军还要更有可观之处。

那些关中来人原本在三辅便多见王师之强盛,入洛之后才发现行台在西征之外,河洛大本营中仍然能够保持如此强大的军力,对于行台力量之强不免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认知,心中所受到的震慑也更加强烈。

仅仅只是行台一部分的军事力量参与西征,便打的关中群豪多有败亡,或是臣服,或是退避。而若行台所有力量都投入关中,可以想见他们将更加没有挣扎的余地。

东行这一程,算是让这些关中人更加全面的认识到行台文治武功之兴盛,且不论此前每个人心中各不相同的私计,如今他们难免都有臣服于大势的觉悟,因此当行台委派官员负责接待的时候,这些人也都表现得恭顺无比,不敢失礼。

行台倒也并没有恃大而骄,以礼部大尚书贺隰亲自出面接待他们,也安排了其他一些中州乡贤代表们进行一些联谊的宴会。

在与中州人士多作接触的过程中,这些关中人们也更加直观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尤其是在眼界格局并个人风采上面,那些中州人要明显的远远胜过他们。

关中久乱不治,这些乡贤们各自据守一方,或在乡域之中还不乏时誉,但是乡情闭塞,各个方面都已经远远落后于世道各方。尤其近年来中州入治,时流广泛深刻的浸淫于天下大势的演进中,这其中对个人才力的磨练,更是关中人所不具备的体验。

特别行台出面的一些官员们,或许谈不上是什么名满天下的贤士,如贺隰出身的会稽贺氏不过吴乡门第,谢尚之类也都谈不上是什么名望旧族。

但是他们各自所表现出来的风采,都足够令人心折,每每席中言谈深入,那些关中乡士也只能假笑藏拙,多有露怯,更是难免自惭形秽。

如果说那些乡士代表们或还有几分矜持之想,而韦轨等关中少流们则是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自己的不足。

一些馆院少进趁着学业闲暇之际,也都来瞻仰见识关中人物如何,年轻人们之间所表现出来的识见差距,更让韦轨等人大感羞惭。

明明相似的年纪,但是由于环境、阅历的不同,跟那些一个个学养丰富、侃侃而谈时政事务的中州少流相比,他们简直就像是睁眼的瞎子,根本就追赶不上同龄人的格局与思路。

“彼此都是健力少壮,咱们三秦子弟难道真就本性拙劣、粗鄙不堪旧年乡情板荡,衣食匮乏,谋生尚且艰难,又有几人能倾心尽力于学乡中小行百步便已经心生惊悸彷徨,更不知三辅四关之外还有如此广袤天地”

对于自身才力远弱于人,韦轨等人倒也颇有几分知耻而后勇的觉悟,并不因此觉得是自身材质庸劣,实际还是各自际遇的不同:“这些天中少流,一个个未必名门贵种,但是他们生在如此壮阔天地,更有先达贤能为他们营建一方学养优渥天地,道声久闻,玉质精琢,自有大器之美。咱们也实在无需自伤自惭,纵然后发着力,也能以勤勉为功,使我器具渐成,久后必不会见笑于人,耻辱世道。”

这些关中人倒也没有等待太久的时间,很快行台便作出了安排,几日后沈大将军将在行台亲自召见他们。届时量功犒赏、举才为用,将他们正式接纳进行台的统序中来。

第1241章1236 仁恕壮烈

沈大将军究竟何等样人,这些关中来客们心中也都充满了好奇。江东土豪的出身,未及三十的年龄,能够执掌一国军政权柄,且文治武功俱有可夸,如此一个人生履历,对任何人而言都充满了传奇色彩。

关于沈大将军种种,这些关中人在入洛之后,也都抓住一切机会详加打探,希望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若能投其所好、稍得关注,无论对他们自身还是背后的家族,都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不过他们所接触的这些中州人士们,反而不太热衷于谈论有关沈大将军的种种,偶也有人酒热之后被问及这个话题,便难免作叹息姿态:大将军天人之流,品质如何,实在不敢妄作评鉴。以小望大,所见一斑,稍作评语,反露自身识见庸浅,多要惹人发笑

此一类的言辞,反倒较之一些确凿的评价还要更高得多。也让这些关中人越发好奇起来,究竟何等样的人物风采,竟能让这些中州人士俱都怯于评价

怀着这样的好奇,待到行台召见这一天,那也关中人士们也都早早便来到行台官署等待。

洛阳行台经过长达数年的营建,如今已经颇成规模,虽然在一些仪制方面还因避嫌而有所欠缺,但若讲到整体的规模,较之建康的台城还要更加宏大得多。

如此规制宏大的官署群,倒也与行台目下之大势相得益彰,也更让那些或有幸曾经追从于中朝愍帝建制长安的一些关中老人们隐有热泪盈眶,不意有生之年还能有机会待命阙下、领略王道之恢宏庄严。

行台虽有正式的宏大殿堂,但往往只是在祭祀又或新年一类的盛大典礼时才会启用。至于大将军寻常召集僚属奏议事务,通常只在大殿偏侧一座名为“泰安堂”的阁堂中,今天同样也不例外。

今次入洛的关中人士多达数百,但真正能得沈大将军召见的则只有将近二十人,其中便包括氐酋蒲洪和少年义士鲁敬宗。其他则就是包括京兆韦杜在内的三辅乡户代表,其中比较值得一提的便是京兆杜氏的杜彦。

京兆杜氏声誉最高者还是杜预这一支,而也正因名气太盛,所以在汉赵、羯赵时期遭到了很大程度的打击。如杜赫这种京兆杜氏直系族人都不得不仓皇南逃,若无旧年沈大将军的扶助或就有极大可能就此沉寂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