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大吏和一省学魁,自有让在座举人们自惭形秽的风采。
先是祝词,再是齐声诵读儒门先贤谱写的风雅,气氛热烈了起来,随后众举人都喊着要解元当场赋诗,李崇岳也只好当一回文抄公,把这个世界不存在的苏轼的一首鹿鸣宴送上,引得满堂喝彩。
张海平盯着李崇岳,见他身材高大如武夫,文章却是四平八稳中隐藏锋芒,气质儒雅随和,见到众多高官贵胄也丝毫不怯场,顿时大为欣赏,朗声说道:“原来李解元不但文章做得好,诗才也上佳,听闻你为母守孝三年,日夜苦读,终于一鸣惊人,望你再接再厉,明年春闱斩获佳绩,也好告慰汝父母在天之灵。”
李崇岳感谢了几句,遥敬了张海平一杯,这时候,齐国公柳宗严也开口说道:“李解元,果然是人才,不知可愿来登州为官否明年会试无论你是否中进士,登州都欢迎像你这样的人才,来造福百姓,牧守一方啊”
第三百七十一章 以武言志获赞誉
全场忽然安静下来,张、王两位主考官瞄了一眼齐国公柳宗严,神色意味不明,巡抚熊欣微微皱眉,而学政白文钦几乎勃然变色,虽然立即收住了表情,但还是把杯中酒一饮而尽,然后重重的将空杯朝桌上一放。
见所有人都注视着自己,李崇岳起身拱手笑道:“多谢齐国公厚爱,登州物阜民丰,百姓安乐,虽是牧守佳处,却非建功之所。”
他话锋一转,说道:“如今外敌四起,边患深重,学生自幼就有保境安民之志,宁为百夫长,不为一书生,春闱后,也会主动申请从军,至于代天牧狩,治理地方,在座各位同年都是人才,自然就由他们来做了。”
这话说得豪迈,众举人和帘官们都是鼓掌叫好,张海平自身就是文武双全之辈,对李崇岳的表态很是欣赏,惟有柳宗严揪然不悦,微微冷笑道:“沙场之下,刀兵无眼,若是遇到敌国大能,反手之间,催军灭城,你一介书生,不识战场危险,说什么宁为百夫长,实在有些狂妄了。”
他身后的数十名精锐卫士也大都露出不以为然的神色,觉得李崇岳虽然个子魁梧,却是纸上谈兵之辈,真上了战场,见识到刀山火海,处身在到处是残肢内脏的人间地狱,怕是连隔夜饭都呕出来了,还谈什么保境安民。
李崇岳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他不好释放自己的气势,那样容易把在场大部分人震死,于是离座走到广场中央的一人高青铜鼎前,伸手搭在冰冷的把手之上,笑道:“学生来为大家表演个节目助助兴。”
没等众人反应过来,他已经单手把整个青铜鼎给抓了起来,然后双手托住,朝着天空猛得一抛
“公爷小心”柳洪连忙带领卫士们挡在柳宗元的身前,不过柳宗元丝毫没有慌张,而是目露奇色,说道:“有趣有趣”
在在场众人的哗然声中,重达数千年的青铜鼎被李崇岳直接抛起来,飞到十多丈高的距离,然后坠落而下,在即将接触到地面时,被李崇岳举重若轻的再次托住,然后轻拿轻放,缓缓的放回原位。
李崇岳面不改色,仿佛刚才是做了一件拂去衣服上灰尘的小事,对周围看呆了的同年举人和帘官们抱拳示意,然后对主席的达官贵人致意:“学生孟浪了”
“真猛士也”林山大声叫好,其他举人也跟着欢呼起哄,虽然这世上文武双全的读书人很多,但亲眼所见的却很少,原本这些举人还不是个个都对李崇岳获得解元感到服气,可是目睹这一幕后,心里都有些甘拜下风了。
能练出这身武艺,必然花费了大量精力,文武齐修竟然都能获得如此成就,在座的举人们拿自己代入一番,都是自愧不如,心里都认可了李崇岳的能力。
柳宗元挥手让卫士们退后,他倒不会为这举鼎抛鼎的行为而产生戒备,身经百战什么没见过,李崇岳表现出来的武力虽然不错,但拿到赤虎军内也不过就是一个百夫长的水平,即便未出全力,最多不会超过千人将。
这也是李崇岳刻意展现出来的程度让柳宗元产生了误判,若是他使出“金丹大圆满”的实力,一脚把山庄给震塌了,武道金丹大成,那才会让柳宗元动容,因为武修达到这个水准的,已经算是一流高手,军中大将也就是这一阶层了。
“哈哈,读书人能把武功练到这个程度,已经是罡气初成的地步,不容易啊来人,取一坛英雄血来,赐予李解元,既然想要杀敌护民,就当喝一喝这军中烈酒”柳宗严没有对李崇岳的拒绝招揽感到愤怒,反而觉得有点意思,毕竟这种直接说要以文从武的读书人,确实不多见。
张海平等人倒也没有出言制止,柳宗元虽然跋扈,但也没有真正的叛逆行为,既然他招揽人才的计划一出场就失败,又没有进一步的胡闹,就任由他吩咐部下取来一坛烈酒,赐予李崇岳了。
一坛子的酒水有三斤重,李崇岳就直接当着柳宗元的面,将这坛猩红色的烈酒仰头干掉,点滴不漏,抱拳一礼后回到座位,面不改色,连点红晕都没有。
“解元真是海量”“小弟佩服”周围举人一阵夸奖,而气氛也越发轻松,结束前几位高官对在座举人都勉励了一番,柳宗元同样说了一些暗含招揽的话语,还送了每位举人一些精美的书籍和文房四宝,虽然大部分举人不会考虑为藩镇效力,但少数家境贫寒的举人,还是为柳宗元开出的优厚条件而心动了。
人各有志,李崇岳也管不了其他人,反正柳宗元不像是个安分的主,在如今藩镇渐渐呈现割据倾向的时局中,他也许会成为叛乱者,也许会成为权臣,当然最终他会成为李崇岳的一颗棋子。
鹿鸣宴后,李崇岳“举鼎若鸿毛,笑饮英雄血”的事迹开始在临淄城传播开来,并飞速向周边扩散,他的那首借自苏轼的鹿鸣宴也在文人之中流传,颇受好评,尤其最后一句“何时共乐升平事,风月笙箫一夜间”,很有几分潇洒自如的气度,被一些爱好诗词者评为“名句”、“单句雄霸鹿鸣诗”。
张海平在回神都前,还特意见了李崇岳一面,一方面进一步了解他的才学,另一方面则是询问他是否真的愿意走兵事一途,谈笑间他对李崇岳的见识颇为欣赏,也知道了李崇岳是真的希望到军中历练,不愿做地方官员和清贵京官。
“张公,如今朝廷对地方控制力削弱,边陲地区更是如此,还有越发强大的敌国在虎视眈眈,学生习文学武,想要干出一番大事业来,不愿在地方上蹉跎岁月,举人里有的是能做好地方官的人,多我一个不多。”
李崇岳想要跳出青岳去边关,自然是早就想好的计划,如今阴阳盟势力初成,接下来几年会和各方势力在青岳共存,有打有拉,不断发展,等待三年后的大事件蓬莱仙岛重临人间,在这之前,他想在边境打出一片地盘和势力来。
大周王朝内部已经是火药桶,留在青岳的话,走明面上的发展很受限制,交给人造人们发展阴阳盟已经足够,在外边开一个分基地,由于地处边境而更为自主,还可以对那些草原、森林种族生杀予夺,岂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