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本就是一点小问题,例如排水设施以及路边围栏和绿化,最多开春化冻以后,这条高速公路就可以通车运行了。
十里长亭在高速公路出现已经不适用了,现在这些鲜卑工匠也没有全部休息,而是在抢班加点的修建休息服务区。按照规划,这条高速公路上将是五十里一个服务区,供行人和车队休息喝水,马匹进食。服务区建筑大体都是一样的,每一个都可以供两千辆大车同时停靠,三四千匹马匹同时喂草料。上千间高低不等的客房。
这样一个大驿站,将会是将来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天气寒冷,可是这些鲜卑人却非常耐寒,干活到兴致之处,居然有人光着膀干活。
慕容恪走一路,看了一路,发现自己的族人完全没有想象中的不安和不满,反而喜气洋洋。他倒是郁闷了,不便亲自询问,害怕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就让慕容云兴去询问。
慕容恪坐着冉明发明的四辆减震马车,舒服得快睡着了。
就在慕容恪快要睡着时,慕容云兴策马而来,在车帘外道:“主上,仆有话要说”
慕容恪正要入睡,却被慕容云兴打扰自然情绪不好。皱眉道:“说”
慕容云兴苦着脸道:“仆去问了那些族人,可”
“说”慕容恪冷冷的喝道。
慕容云兴看到不到慕容恪的表情,只好硬着头皮“主上,族人们如今都习惯了目前的生活。他们不愿意回到塞外苦寒之地,他们都说,现在的日子过得很好,他们家家户户都有粮食,有衣可穿,吃喝不愁。虽然日子苦点,倒不像在塞外朝不保夕”
慕容恪微愣,突然暴怒起来。他突然想到一个典故。乐不思蜀。
游牧民族强盛的,只是武力,对于化和习俗却非常向往。采取奴隶制的游牧民族,得益者只是首领和贵族,所有民族都是被压迫阶级。当然如果鲜卑族真正在檀石槐时期,冉明这招恐怕也没有办法取得成果。只是慕容部陷入分裂,慕容恪与慕容评大战一场,消耗了慕容部仅有的元气,在对魏战争中,连续失败,民心士气丧尽。作为俘虏,他们有被杀的觉悟,作为俘虏,他们也有为奴隶的觉悟。可是汉人的宽容,让他们感觉作为这样的俘虏,是件幸福的事。
虽然需要劳动,虽然仍然会贫苦,可是得到的,却比他们想象中要多太多。
冉明这么做也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他损害的是那些贵族和部落首领的权力和利益。当然,在冉明潜移默化之下,那些不满声音都消失了。
慕容恪的两眼流下了热泪“鲜卑族亡了,再也无力回天”
冉明在永兴六年的十二月初抵达了邺城。冉明赶上了最后关闭城门的时刻进得城。和城外的冰天雪地相比,邺城内倒是冰火两重天。城里依旧是灯火通明,熙熙攘攘。大小酒楼、成衣铺子、各种小吃、手工艺品,应有尽有。
冉明呼吸了一下邺城的略嫌污浊的空气,空气中弥漫着烤肉的味道,冉明恍然若梦,仿佛回到了后世的步行街,熙熙攘攘的人流,灯火通明的世界有些陌生,又有些熟悉。
突然冉明感觉到了怪异和和谐。
终于冉明发现这个不和谐到底是什么了,原来街上还有不少缺胳膊少腿的残疾人,虽然冉闵厚待士卒。特别是伤残士卒,但是随着魏国的商业繁荣,所有的物价都在上涨。原本可以生活二十年的钱,现在仅够勉强生活十年,甚至连十年都过不了。
从经济发展学的角度来说,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物价上涨只要不太离谱,这都没有关系。最苦的是,那些战争伤残,只拿死的抚恤金的人,他们有家族有妻儿老小,需要生活。有的在街道上乞讨,有的则做些力所能及的小生意。像那些曾跟着冉明,学会做豆浆、油条小吃的军卒,多少有些面熟的冉明居然碰上百个之多。
他的有的断臂,有的断腿,有的残目,让冉明看着眼睛发酸。
突然,冉明脑袋中灵光一闪。
在这个时候,冉明无法做机械臂,但是可以做出假肢,如果是连关节都被切断的,冉明也没有办法。可是冉明却发现,这些伤残军士中很多人都是脚掌或小腿,或手腕处被斩断的,哪怕是装成木头的假肢,纵然不能灵活运用,至少可以让他们像正常人一样行走。生活也可以自理。
冉明打消了连夜进宫的念头,赶紧回到邺城胶东王府,顾不得也顾不及与家人妻儿老小寒暄,直接书房。这个假肢不仅可以用于伤残军士,更可以用于冉闵。冉闵的胳膊虽然被据掉了,不过却还剩上上臂的四五寸,手肘是别想自由移动了,至少可以弄出一个维持身体平衡的假肢。
也可以采取一个内装式弩机,或是固定式的硬弓,让冉闵恢复左右手可伤敌的自信。
制造假肢难度不大,即使不采取木头的,也可以采取硅胶的。没有硅胶,也不用担心,用牛筋熬制出来的胶,和硅胶相比,区别不大,再用精钢作骨架,完全可以使用。
冉明冲迎来的杜聪道:“派人去找牛筋,或马筋,大型动物的筋,越多越好。弄来以后,马上进行熬制。另外上好的铁匠找来三个,百炼精钢,弄来一百斤。对了,还有,那些伤残军士,再找来十个”
第587章父皇儿臣有要事禀告
第587章父皇儿臣有要事禀告
冉明返回邺城,当晚冉闵就接到了消息,不过当晚天色已晚,冉明旅途疲乏,没有入宫觐见,冉闵也没有在意。可是,第二天,冉明仍没有入宫觐见的意思,第三天更是人影都不见一个。第四天,是魏国的旬日大朝会,冉明身上还挂着一个工部尚书的职务,必须参加朝会。
冉闵心想,这下,你小子总不能躲着不见朕了吧。
可惜,冉闵又失望了。他等来的,只是一份冉明的告假奏折。
冉闵差点暴走了,散朝后,冉闵拿着冉明的那份告假奏折冲中常侍尤义道:“胶东王真如奏折上所说,得了严重的风寒”
尤义只是皇宫里的御用小宦官,中常侍曹纯在洛阳替冉闵挡剑死了之后,这个聪明伶俐的尤义就进入了冉闵的视线。结果他从一个不入流的采办,一跃而为了内宫宦官之首。尤义成为中常侍之后,一直都小心翼翼的。
太子冉智与胶东王冉明争储之事,尤义采取了非常聪明的采取了坐壁上观。尤义是聪明人,他知道冉闵的身体很好,而且还不到四十岁,还有很多年可以活。而他恐怕活不到冉闵退位了。所以,尤义既不被冉智拉拢,也与冉明保持着距离。
尤义听到冉闵的话,有点为难。虽然这个时代,宦官不像明朝那样掌握着厂卫,不过作为中常侍,自有宦官向尤义效忠。冉闵所问,他必须如实回答,可是一旦如实回答,就会得罪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