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明道:“殿下,你这是何苦呢这事情出力不讨好吧,保住了黄河河堤,功劳也要分润给地方官,可是一旦出了问题,这个黑锅就要殿下背了”
“河洛地区,是我们大魏腹心,一旦出了差池,我们大魏就会元气大伤”
冉明道:“这个大魏是父皇一手建立的,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咱们汉家百姓过上好日子,不再受人欺凌。孤亦是如此,不管是胡人也好,洪水也罢,孤看不得这个”
张温道:“殿下,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一定要小心那边的”
话张温也只能说到这个份上了,冉明肯定会明白的。
“冉智”
冉明想到了太子的种种,内心里一阵纠结。
如果这个时候冉智不利用这个时机对付他冉明自然是乐意看到的。
可是如果要真来对付他,冉明认为这反倒是好事。
冉闵最爱惜的,不是自己的名声,也不是自己的利益,而是这个汉家天下,这些血脉同胞。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一旦被碰触了这个底线,冉闵肯定会出手的。
事实上,正是冉明猜测的那样,冉智真想借此机会攻击冉明。
为了消灭这个劲敌,冉智已经迷失了本心。
可是,东宫还有明白人的。
特别是冉智刚刚提出这个想法,就被裴弼一盆冷水浇了下去。
冉智是一个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人,他连冉闵都敢暗杀,在这个世界上还他冉智会顾忌的事情吗
事实上这也不怪冉智,要怪就怪冉明太能惹事了。
冉明被封为秦王,柱国大将军,西域大都护。
就连黄河决堤也碍不着他什么事。
可是,偏偏冉明却不一声不吭从福禄快速回来了,不仅回来了,还带着数千兵马,并且在陈仓关受到阻拦之后,还采取诈关夺城的方式,强行闯关。
藩王大忌之一就是没有诏命私自返回,带兵强行返回,这几乎可以从实谋反的罪名了,就凭这一点,冉明就算有十条命不够杀的。
冉智的打算就是让一帮御史言官弹劾冉明。
就算冉闵想包庇冉明,恐怕也难堵悠悠众口。
“弼不提其他,只是如果这么做殿下会成众矢之的的。”
裴弼这个时候有点急了。
攻击政敌,利用对方所犯的错误,也可以无限放大。
但是这要分是什么事情。冉明虽然是回来了,也带着兵,可是人家却自解甲胄,连弩机盾牌兵刃都没有携带,有这么造反的吗
况且人家秦王连城都没有进,就守在河堤上,已三天数救危险河堤了。
冉明在河堤上与官军士卒和抗洪百姓同食宿,现在不少百姓家中都给冉明立了长生牌。
现在冉明就是魏国河洛地区百姓的活菩萨,谁弹劾冉明,肯定会被那些百姓骂死的。
虽然御史可以闻风而奏,但是不能无底线的摸黑,毕竟冉闵也不是傻子。
冉智无比沮丧的道:“难道就这样放弃这个大好机会”
裴弼道:“弹劾还是要弹劾的,不过可以换一个方向”
“换一个方向”冉智想了想,恍然大悟道:“先生是说弹劾他趁机收买民心”
聪明的谋士不会把话说满,说一半留一半才是最聪明的选择。
裴弼就是这样的聪明人,他既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让自己的意见得以实施,同时也留下太子自己发挥想象的空间,当然还有表现的机会。
“太子英明”
裴弼拱手道:“秦王打开私囊,既无偿献出粮食和药品,特别是在陈留段河堤冲垮堤坝时,秦王还自亲用身体去堵洪水,这若不是有意收买人心,那什么是收买人心”
冉智点点头,弹劾冉明违制可以,弹劾他收买人心也行,可是唯独造反这一点,太站不住脚了。
裴弼又道:“太子殿下,此举一定要不着痕迹,否则必有大祸”
冉智点点头,这次冉闵的动作有点大了。
“天聋地哑”已经连续出动,十几家士兵族豪强和商贾都被了门,由于大雨,今天河洛的粮食肯定欠收,这些没有底线的商贾和士族居然敢囤积粮食,而且也趁机强买人口。
这时,冉闵直接动用了“天聋地哑”将这十几个顶风作案的士兵士族、豪强和商贾所有人都抓了起来,经过官府审问之后,直接参与者直接杀了,没有男丁参与的男丁也按照平时的表现,給予了三年五载不等的牢狱之灾,就连女子也判了打为贱役之刑。
这十几个豪强、士族和商贾,牵连了数千上万人,近千人被砍了脑袋。冉闵用这个血腥的手段极大了威慑了那些想要动手脚,准备发国难财的人们。
冉闵甚至赤裸着上身,不顾言官和书记官的阻挠,直接闯进了朝会上。
冉闵对众重臣道:“事实证明陈仓关不过是虚惊一场,但是现在我们绝对不能大意。这场水灾,也是对我们大魏的考验。朕的儿子现在就守在黄河河堤上,朕作为君父,一定让要这内部安稳了。该怎么做,你们都心里清楚,谁敢顶风作案,朕就诛他十族”
冉闵指着自己的断臂,指着自己身上的伤口道:“魏国是朕和众位臣民共同建立起来的,为了建立咱们这个国,朕已经失去了一个儿子,一只手臂,还留下了身上大小三十七创伤,为了大魏河洛地区数十万百姓,朕这次也要继续战斗,就算豁出去这条命,朕也要保住黄河,保住河洛地区的数十万百姓。”
在冉明的启发下,冉闵还是决定动用部队参与抗洪救灾。这也不是冉闵智慧不如冉明,只是用军队救灾这种事情并没有先例。
“贼过如梳,兵过如篦。”从这句可以看出古代的旧时军队对百姓的危害其实比贼还大,哄抢财物、杀良冒功的事件层出不穷。历史上能像西汉周亚夫细柳营、宋时岳家军、明朝戚家军那样军纪严明的军队并不多。基本上都是比土匪还土匪,指望着他们去救灾,还不如说是去祸害百姓。
就像北宋末年的西军,在西北时西军非常能打,可是跟着童贯平定方腊之乱,在江南偿到了搜刮百姓的好处后,在后来东京保卫战以及太原保卫战中,表现都非常差。
其实不是西军水服不服,而是因为西军在西北时,面对他们的乡亲,他们还不好意思下手。就算下手也不会太过份。
可是客军作战,他们抢的都是陌生人,自然不会顾忌。失去民心、失去了百姓的支持,西军就悲剧了。
事实上,历史上还有一支军队军纪同样严明。
那就是冉闵以冉氏乞活军为基础组建起来的大魏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