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大魏霸主 分节阅读 534(1 / 2)

d是辽东汉人,和中原汉人有一定的区别,燕赵男儿,自古多豪情,他是一个降臣之后,所以注定要比任何人更努力一点。张衮进入丰乐书院,进入冉明的书院,其实未免没有分散投资的意思。正是因为张衮被家族放在一个藩王举力的书院里,充当家族未来的希望之一。在冉明地位不明,前程莫名的时候,进入书院,张衮有了一种被抛弃的感觉。

可是柳暗花明,冉明居然成了太子,未来的国家继承人。他张衮也从一个一不名的学生,成了太子门生。每次月底休假回家,张母都会像众星扮月一般,围着张衮团团转。张衮非常喜欢这种感觉。可是他知道,他如何努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快速进入冉明的视线。

机会向来是给有准备的人,张衮就是这么一个人。在冉明成为侵税案的主官之后,张衮就知道他的机会来了

张衮找来一些河洛地区豪强子弟,每日花钱请他们吃酒,从他们嘴里得出了一些可贵的资料,比如,每家有多少田产,每年有多少产出,有多少收益。他们家中都是什么时候卖粮,有什么营生等,张衮利用这些蛛丝马迹,从中找出了他需要的东西。

张衮非常认真的把这个自己用了数天时间,废寝忘食整理出来的报告,这个报告他已经反复看了三遍,几乎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用反复推敲后,才定稿的。张衮还知道,冉明喜欢白话,他又第一次用这种白话体写了这份报告。

苻坚在康延川建筑国都康城,其眼光显示非常独到。这里是川、青、滇三省进藏的重要门户,既有横断山脉之险,也有三江环绕,这里既是桓温控制巴蜀的力量薄弱处,也是吐蕃较早接受汉化同化的工区,关键有一点,这里盛产食盐,苻坚控制着康延川,也是控制着吐蕃赖以生存的生命线。

第777章不灭桓温誓不为人

第777章不灭桓温誓不为人

有可以不吃肉,但是却不能不吃盐。只要苻坚卡断任何一个部族的食盐供应,吐蕃各部就完全失去生存的机会,根本不用打。

再说,苻坚麾下吐蕃六部已经归顺,这六部恰恰是吐蕃势力较大的部落,再加上羌族和氐族,苻坚的实力完全强于吐蕃。

苻坚的政治势力团体虽然算不上强大,就连桓温也可以完虐苻坚,不过相对而言,一个藏区大大小小的部落总共有几十家,这时吐蕃还没有形成国家,甚至连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都算不上,面对苻坚这样的政治团体,无论在凝集力还是总体实力上,都完全落在下风。

苻坚以邓羌、吕光分别征伐,其中吕光所率领的军队则北上,从康城北上,远征苏毗王国。

这个苏毗王国其实康延川的东女羌几乎是相同的政治体制,还处于原始社会母系社会制度时期。苏毗女王达甲吾居于辗噶尔旧堡,而小女王墀蚌苏则居于悉补尔瓦之宇那今拉萨北。

战争打得就是综合国力,苻坚以吐蕃六部为远征基本力量,辅以羌、氐强兵,这样的军队不存在气候不能适应的问题,以绝对的实力自然很快把南到雅隆、达波,东到达布、娘波,西到藏地、朱孤,北到苏毗纳入苻坚的治下。

在苻坚吞并藏区和青海的同时,桓温也没有闲着。桓温是把荆益当作自己的根基经营的,但是在这个时候,益州从广义上的范围包括四川、贵州、云南及陕西汉中盆地,然而在这个时候,汉人势力主要是集中在成都以北,只要出了成都平原,基本上都是属于獠人的活跃范围,像云南贵州,仍处于蛮荒地带。

历史上诸葛亮北伐,那是先把孟获打服了。

在这个时候,南蛮人的势力却以獠人为主。

獠人的起源历史学界也没有准确的定论,有一种观点是说他们起源于老挝,在秦汉之际向南中云南、贵州及四川凉山州地区扩散。”

公元338年,南北朝十六国时期,割据巴蜀的李寿称帝,改大成国为大汉国。獠人从羊柯云贵入蜀,“所在诸郡,布满山谷”,入居临溪河谷。獠人“铸铜为大鼓”隋书,“击铜鼓以祈祷”,“着斑布,击铜鼓”,“疾病,击铜鼓、沙罗以祀鬼神”。

“推髻跣足”太平寰宇记。“无氏族之别,又无名字,所生男女,惟以长幼次第呼之。其丈夫,称阿谟、阿段。妇人阿夷、阿等之类。皆语之次第称谓也。”“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干栏大小,随其家口之数。往往推一长者为王,亦不能远相统摄,父死则子继,若中国之贵族也”。

“惟执刀持矛,不识弓矢,用竹为簧,群聚鼓之,以为音节,能为细布,色至鲜净”魏书獠传。

桓温也是一个有能力的人,现在我们所认识的南方,在古代都是蛮人的势力范围。像长江中下游地区,则属于山越或百越,山越主要居住于古代扬州现安徽、江西、浙江、福建一带的山岳地带,尤其大多分布于丹阳、会稽、豫章、鄱阳等郡。

他们平日耕植于谷地,并懂得以铜铁制作武器与农具。这些山越人事实上处于半独立状态。

东汉末年,孙氏入吴地,大小山越就成了孙氏政权的心腹之患。在这个时候,孙策以强横的态度对付山越,以俘虏的强者为兵,赢者为民,数得士兵数万。那些居住在山区的山越人,自然没有平原地带上过得舒服。

他们慢慢就习惯了汉人的生活模式,也慢慢成了汉人。如果没有孙氏的数代经营,东晋南渡恐怕也没有立足之地。从此之后,这也成了后世统治者最常见的方式。

桓温也是采取这种驯化的方式,桓温也是麾下精铁全出,以邓遐征犍为郡、江阳郡、周抚征巴郡、涪陵郡,长子桓熙征汉嘉郡。

桓温自己亲征汶山郡。

獠人虽然生性悍勇,能吃苦,更善战,但是他们的装备太差了,以竹弓、木矛为主,佐以少量劣质刀剑,这样的装备,根本没有办法和桓温麾下的西府军抗衡。

况且獠人没有民族,通常以宗族为战,各不相帮,反而易被桓温各个击破。在这个时候,桓温西府军的装备恰恰是这个时代最精良的,大量不逊色于魏国的精钢兵刃、甲胄,甚至还有。这篇檄文文辞不算华丽,但是却霸气外露。

“大晋蜀王、太尉、安西大将军桓温告益州父老、诸藩将帅: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属我华夏之臣妾,此非汉家之霸道,乃万古之常理。自八王之乱以来,华夏分崩离析,诸胡作乱,毁我社稷宗庙,南蛮诸族亦朝贡不至,此使我辈子孙愧对列祖列宗与九泉之下。至匈奴刘渊羯族石勒、鲜卑慕容俊、氐族李雄、苻健杂胡窃篡我华夏万里河山,此乃汉家奇耻大辱。是可忍熟不可忍,氐族李氏已平,鲜卑慕容也灭,复我河山,就在当下。温虽不才,亦有卫霍之志,驱逐胡虏,匡扶华夏,北伐复土一战再所难免,有道是攘外必先安内,獦獠不臣之心昭昭,不服者当诛之。一屋不扫何以扫平天下,温在当前,先平獦獠,肃净益州,而后北伐。凡我汉家子孙,尚存一丝血性者俱当响应北伐,无力响应者亦当为我军祷告,若有冥顽不灵者,敢阻我为国除污秽者,是为国贼,国贼当道,温必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