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大魏霸主 分节阅读 547(1 / 2)

d箭杆还有箭头就要耗费非常大的原材料,这些原料,可以更好的提高各地的民生设施。

要说经济政策,其实天朝开国初期的经济政策是不错的,计划经济嘛,在一穷二白,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要想实行市场经济,恐怕中国只会轮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只有在国家可控性引导的规划下,才能实现工业化。

魏国的基础破坏非常严重,要想恢复,其实也不是容易的事情。青州还好点,那是因为冉明的引导,各个行业相对较成熟多了。可是其他各州郡则差得太多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说穿了就是一个蒸汽机,这个东西并不算太复杂,原理冉明也懂,只是具体构造却不清楚。但是这个时代,市场远没有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大,采取人力、畜力、风力或水力生产,基本上可以满足现在的需求。

冉闵的五年计划经济,其实已经有了初步的架构,就是各郡县根据各地的优势进行引导性发展。初步已经取得了成功,魏国各地基本上都采取了生态循环养、种、殖,这样以来,不仅可以提高百姓的整体收入,特别是鸡、鸭、鹅、猪、羊的养殖,百姓人家虽然不像中产阶级那样经常吃肉,可是有了鸡蛋、鸭蛋,也让百姓的体质有了很大的改变。

产能其实是可以通过刺激才能提高的,古代对钢铁的需求其实并不太大。除了兵器、就是农具,这样的钢铁需要求非常少。即使魏国军队全面换装成钢甲,每个人的装备重量平均也就三四十斤,一千万斤也就顶天了。可是冉明发明水泥之后,大规模采取水泥钢筋修建公路或房屋,城池等,这样以来,钢铁的产能也在利益刺激下,产生了飞速发展。目前魏国已经开始研制了一天可以生产十二吨钢水的高炉,虽然还没有解决技术难题,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高炉就会投入正常生产。

其实魏国的生产产能,目前已经快要饱和了。西域商道虽然开通,但是陆地运输能力有限,只能销售一些价格昂贵的奢侈品,像丝绸之类的。而海路则是由于笈多王朝的突然崛起,又给阻断了。内需市场日趋饱和,冉明还在头疼,因为市场饱和,魏国的制造业会遭受打击呢,晋朝的军购计划,这就好比是人瞌睡了有人送枕头。这么好事情如果不好好把握,肯定会遭受天谴的。

关于给晋国的装备销售,冉闵最终拍板:“以魏军即将换装的札甲为主、弩机以大黄弩、脚踏弩等老式弩机为主,魏军装备开始渐渐向精钢质甲胄和兵刃转换。而且只售成品,皮毛、皮革、不在销售之类。

同时,冉明提意向晋朝推售魏国的军用干粮,像罐头、牛肉干、奶粉等。

第794章能强国付出再大代价也愿意

第794章能强国付出再大代价也愿意

魏国并没有太懂经济的大臣,这个交易的重任冉闵自然委任给了冉明。札甲造价在八千钱左右,特别是魏军的都是二手的旧甲。为了销售出去这些旧甲,冉闵决定以成本价卖给晋朝。大黄弩造价是一万两千钱,旧弩比旧甲更加不堪,冉闵决定以一万钱一具的价格卖给晋朝。

冉明听了这话,简直有点牙疼。谁嫌自己钱少,冉闵或许不太清楚,冉明可是知道,由于那三十多万匠人,晋朝别说制造甲胄了,就连想维修都困难,有垄断的必需要品,那还不是由着自己定价

如果不从晋朝的身上挖下来一块肉,冉明都感觉自己会是穿越人士之耻。冉明道:“父皇,儿臣以来还是应该卖给他们一部分新式装备为好”

冉闵不解的道:“这是为何难道不应该优先装备我们大魏吗”

“回禀父皇”冉明笑道:“任何新式装备,不经过战场实战检验,都不会发现其中的缺点。晋朝如今在打仗,虽然只是和岭南的诸部土著打仗,只要打仗,就会发现我们新式装备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根据战场需要,进行改善。另外,我们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把探子放进岭南,为我们将来熟悉岭南气候、地理作好准备”

这个道理非常简单,冉闵也是一听就懂。对此,冉闵自然是应允了。

冉明得到了冉闵的授权,又道:“父皇,晋朝朝廷一旦获得我军的装备,战斗力就会大规模提高,而桓温想保持的优势,这种平衡也会被打破了。”

晋朝被冉明挖了墙角,可是桓温也不好过。桓温的老巢,姑熟青山大营被封雷攻破,不仅俘获了桓温的大量将作匠人,同时还焚毁了不少桓温的库存装备,这样以来,桓温对于装备也是缺少的。

冉闵点点头。

谢安却暗暗皱起眉头,冉明真是太狡猾了。

魏国朝廷允许了晋朝求购意向,这让王坦之欣喜若狂,原本王坦之打算贿赂魏国大臣,让他们为促成此事而鼓吹。甚至王坦之都做好了大放血的准备,可是没有想到,冉明派给他传了一个口信,让他把需要的物资种类、数量准备,准备次日的议价谈判。

冉明原本以为司马聃的胃口会很大,但是却没有想过司马聃的胃口为这么大。战兵武器、像重盾、戈、矛、枪、刀,合起来就是五万柄,大黄弩、脚镫弩、角弓弩、马公弩合计就是三万具,床弩、八牛弩、伏远巨弩等重弩一千张,箭矢、弩箭、破甲锥等共计四百五十万只,战马、挽马、驽马共计五万匹。

晋国的采购清单,这可是一支十万人马规模的军队装备。冉明拿到清单以后,露出沉思之色。超出了冉明的预料。当然这也不是魏国没有那么多库存兵甲,只是如果魏国遇到大规模战事,魏国本身的就会缺少了。

魏国的军事体制其实和唐朝没有什么区别,同样的弱枝强干,而作为都城的邺城,平时驻扎的军队也只有冉闵的嫡系人马、魏国的中央军四万五千人至五万人之间。无论哪里出现战事,只要形势需要,魏国都会从邺城派兵支援。当然这种援军并不全部都是精锐,有时还需要临时征招。

冉明考虑了一下,决定此事还是请教一下冉闵。谁知道冉闵看过之后,根本没有犹豫,直接同意交易。

这下,冉明放心了。同时,冉明命将作监立既抽调人手,翻修武备库内的库存甲胄、兵刃。枪、矛生锈了,这好办,马上除锈上油,甲胄保养不善的,立既上漆涂装。晋朝尚黑,作为朝廷王师,军服甲胄以银白色为基准颜色,可是魏国尚黑,无论甲胄还是盾牌都漆成了黑色。翻修十万数量的装备,这本身就不是一个小活。将作监近四千多人根本忙活不过来。为此,将作监不得不临时招募一些人手。

“尊敬的太子殿下,王坦之奉大晋皇帝陛下之命,作为大晋使节,就晋国与魏国解除敌视状态、恢复正常邦交关系进行谈判。原本大晋与魏国是可以和平相处的,只是因为某些误会,所以我们晋魏两国,关系让人非常遗憾。恢复和平、实现我们两国邦交正常化、这是两国黎民百姓最大的期盼”王坦之的话,简直可以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