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大魏霸主 分节阅读 648(1 / 2)

d机会出头。

冉明只得命令石越加强防备,同时加强舆论宣传,同时颁布了三条政策。其一劝谕各地士绅、豪强富户,要做护境安民,稳定生产的作用。准确的说是要下调田租,恢复魏国统一三十税一的标准,永不加赋,废除除兵役之外的所有杂役。”

“二是,参与魏军的士族豪强,一律废除士族身份,家族子弟不得为官。至少三代之内,这个禁令不会废除。”

“其三是,魏国会对在统一战争中所有士族、豪强的表现,会列入册。有功者入红册赏,有功过者入黑册罚。”

这一条也是冉明看到后世铁道游击队里的一个故事,不怕你现在闹腾,咱们秋后算帐。

冉智的五万大军突然出现在邺城城下,城内恐惧笼罩了无数流动居民,而定居居民则陷入一种无奈之中。

“爹爹啊,我们不如快逃吧”

“逃能逃到哪里去”

“去洛阳”

“你现在看看四面八方都是贼兵,能往哪里逃”

“陛下呢,陛下现在在哪啊若是陛下在此,五万大军驻在邺城,何惧区区十万贼兵”

“我就说过,怒而兴兵,于国不利。陛下现在南征,搞得我们现在没有任何还手之力了”也有马后炮在那里大放厥词。

不过,邺城出现了质疑冉明的声音,而且这种声音像瘟疫一样快速蔓延全城。

此时皇宫中的御花园中,五六个孩子正在玩耍着,突然一个内传慌张的将十万贼兵围城的消息告诉了他们。其中一个五六岁的孩子,留着黄头发,却穿着汉家小儿服饰,突然间舍了玩伴,跑入一间院子,叫道:“妈妈,妈妈,不好了敌人杀到了,敌人杀到了”

这个孩子不是别人,正是罗马皇帝尤利安的儿子,跟着皇后海伦娜逃亡的罗马皇太子瓦伦斯。

海伦娜此时却没有惶恐不安。作为君士坦丁的女儿,罗马帝国的公主,她从小就见惯了皇族内部的斗争。此刻魏国面临的还是和罗马帝国一样的内斗。此时她这个皇帝丈夫的亲哥哥,带着兵马试图把冉明拉下台。“瓦伦斯,我亲爱的孩子,你不要害怕。你要好好学习,将来你也要回到罗马当皇帝的。现在这种机会对你将来非常重要。”

瓦伦斯茫然若懂的点点头。

此时位于东明门的冉智也是骑虎难下了,邺城此时没有投降的意思,特别是冉明留下的心腹王猛,居然下令堵死了所有的城门,这可是不是用沙袋堆起来了事,而是用水泥钢筋浇筑的,就算有内应,也休想打开城门。而且王猛还下令,城门三百步之内,闲杂人员不得靠近,违令者格杀勿论。

强攻这么一座都城,冉智可没有把握。

国家和人一样,也有她的独特胸襟气质。当然这个气质和他的开国君主有关。开国君主强硬,那么他的后代就算再次,这个国家气质却不会改变。汉高祖刘邦记仇,所以硬拼着国力,把匈奴熬死了。

当然洪武大帝够狠,所以他的子孙敢死社稷。当然赵光义屁股中箭狼狈而逃,所有才有靖康之耻。

考验一个民族的韧性,是看她在灭亡时的表现。看一座城池的是否坚强,是看她在临战时的表现。邺城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八大古都之一,虽然不是洛阳雄伟壮观,但是作为历史名城却向来以坚韧称著。

在历史上国破家亡,困守孤城的冉智,硬是死守了一百多天。若非叛徒出卖,邺城也不会沦陷。当然南北朝时期,北周灭北齐的邺城之战中,同样为北齐最后一座孤城的邺城坚守了六十八天,令杨坚怒而下令迁其民,拆除邺城城墙,可想而知,面对士气如虹的北周军队,邺城表现出了足够的顽强。

到了唐朝安史之乱时,史思明十三万军队依靠邺城抵御六十万唐军围攻四个月之久,然后趁唐军师老势屈,转而反攻,并获得大胜。

还好,冉明留下了后手王猛。

除了冉明,几乎没有人重视王猛这个冉明的心腹。偏偏王猛在第一时间封死了邺城所有的城门,就是想献城投降也失去了机会。当然,邺城经过冉闵和冉明父子的扩大,虽然规模仍不如汉唐时的长安、洛阳,但是却比原本大得太多了。

城大人多,自然什么想法的人都会有。有人惶恐不安,有人痛哭流涕,也有人仓皇失措,但是这些人绝对占不了主流。

所有邺城人,包括文武百官和军眷,军属,都看着皇太后董氏以及皇后谢道韫的表现,让众百姓心安的是,皇太后也好,皇后也罢,哪怕是谢皇后的嫡长子,也表现得非常稳定。看到皇室如此镇静,百姓惶恐的情绪也慢慢平复了不少。特别是谢皇后,居然在王猛封城的当天,带着皇长子冉昀,次子冉昐,在鸾卫将军王芷、鸾卫军司马白凤、鸾卫军参军王宝宝以及数百名女兵护卫下,巡视全城。

特别是皇长子冉昀,虽然他没有太子之名,可是在众文武百官的眼中,他就是太子不二的人选。自幼痴肥的冉昀,如今长得虎头虎脑,身上穿着精致的皮甲,站在马车前向众人不时的挥手。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有其父必有其子,父亲其实是儿子最好的老师,冉昀也好,冉昐也罢。他们二人自小虽然与冉明聚少离多,但是却不妨碍他们崇拜冉明,学习冉明。冉明是从底层小兵开始慢慢成长起来的,冉昀和冉昐二人,也是向往像冉明一样,带领将士,搏战沙场。只是可惜,二人太小,冉明并没有下放二人从军的意思。现在好不容易有了这个机会,冉昀不仅没有露出惶恐不安的表情,反而异常激动。

看着百姓情绪渐渐稳定,城内的防务也有条不紊的进行着。魏国自上而下,无论是谁,都不禁止拥有武器,但是这种武器,都是自卫性质,像弓箭、弩击在进入邺城时,必须摘掉弓弦。邺城居民还需要登记造册,外来人员则需要加贴封条,邺城期间,限制动用。魏国给魏国百姓拥有兵刃的权力,当然也会有相应的义务,就像现在,大敌当前或重大治安案件,就必须接受管理。王猛虽然抽调了几乎所有商贾的伙计和工人,但是对于普通农民和军属以及士绅则没有动员,不过在这个时候,他们也会按照所居住的坊、街、道进行归建。

民营、护军营各自归建,在这个时候,王猛才松了口气。

此时各种守城物资都已经搬上了城墙,随着科技的发展,魏国的邺城也抛弃了原始的火油、灰瓶、金汁这些传统的守城武器。像从希腊火发展出来的可以采取三百六十度旋转的猛火油柜,各种轻重弩炮、床子弩、八牛弩、火箭弹当然也少不了火药包。

作为魏国前太子,还当了几个月皇帝的冉智,对于邺城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可是时隔多年再回到邺城,他还是忍不住的猛吸了一口凉气。要说护城河之类的传统防御工事,邺城还真不太重视,不过城墙之外,却密布了四十六座碉堡。这个碉堡和后世的炮楼非常相似,但是却是有八个角,其中是四个凹,每一座碉堡上面都布置了可以组成交叉火力打击点的弩炮和火箭弹以及猛火油柜。

要想攻打邺城,率先要拔除的就是这四十八座碉堡。让冉智非常头疼的是,这每一座碉堡,都高达三丈六尺,而且主体还是用钢筋水泥浇筑而成的,虽然说这个时期的水泥质量太次,远不如后世高标号的水泥坚固,可是却比夯土而成的坚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