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真正让南方繁荣起来的时候是南宋时期,这一带基本上没有什么像样的道路,行军打仗不如说是铺路开辟荒地。更别提什么以战养战了,没有那个条件。距离魏国腹地越远,张温所部的补给线越弱,即使桓温不出动大部队,只需要一只奇兵,三五千人马,就可以阻断张温的后路。
一旦补给线中断,迫于魏国威势投降的荆州士绅很可能产生反复,即然可以一夜之间山河变色,那么一夜之间都变成敌人也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籍罴对魂不守舍的冉明道:“陛下,是不是颁布圣旨,下令张温撤退”
“不”冉明道:“不能这么便宜了司马聃这个猴崽子。张温所部不用撤退,命令张温急令前锋张沼立即组织荆州水师大军,组织一切可以动用的运输力量,运输张温所部主力军队,沿江逆流而上,与谢艾夹击桓温,张沼所部西进,沿益南北上,与张温水陆东南两路夹击桓温。根据这个思路,参谋总部尽快完善作战计划。
中间四匹洁白的白马,左右各三匹同样洁白没有杂色的白马,一共十匹上好的良马,拉动着一辆庞大的玉辂,在缓缓的前进着。古人为何没有制造出四轮马车,冉明终于找到原因了。这根本不是古代人不够聪明,而是因为道路限制。古代的官道质量太差,而四轮马车对路况的要求太严格了。冉明带给这个时代的不仅是四轮马车技术,还是接近后世规格的道路。如果要追求速度,冉明肯定不会乘坐玉辂。可是,此时冉明显然是把玉辂当成了他的行动中的指挥部。
总参谋部总参谋长籍罢、尚书令王简、御史大夫王宁、中书侍中刘启五人分列跪坐在玉辂里。除了冉明之外这四个人,分别代表魏国的军方、政务和监察三个方面。在冉明未来的权力组织架构中,这就是魏国的三驾马车。
冉明高高在坐在主座上,用他那独特的审视目光看着魏国的四个大佬。许久的沉默之后,冉明用有点散漫的语气道:“朕虽然下令撤退,其实并非怕邺城有什么闪失。事实上,若非朕想看看魏国到底有多少人,到底是谁敢对朕阳奉阴违。如今这场游戏也玩得差不多了,该跳出来的人都跳出来了,那些没有跳出来的人,无论因为对朕的恐惧也好、敬畏也罢,这都不重要,关键是他们让朕看到了他们的态度。我们汉人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内斗,他们不该在这个时候过分的挑衅朕的尊严,至少在统一战争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候,他们惹怒的不光是朕,还是那些浴血疆场的将士。”
“陛下,魏国的臣属没有想象中的那样不堪。除了极个别拥有狼心狗肺的人之外,其他大臣都坚持着他们自己的职守,他们在维持地方治安,维持着地方政务运转,在为您履行法律之上的权力,以及稳定国家生产方面,都在尽职尽责。”王简说道:“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行为,向陛下表现自己忠诚,来为您我的陛下效力。”
“朕不喜欢杀人,特别是杀戮汉人,我们自己的同袍亲族。”冉明道:“可是在有些时候,有些人,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正国法严纲常。”
“魏国军人不得干涉政治,更不能参与政治斗争。这是朕上台之后的既定方针是不能动摇的”冉明皱着眉头盯着籍罴强调道:“可是,有些人脑袋居然进水了,他们居然还想依靠政治投机获得高位,这是公然对朕的挑衅,朕想你应该知道这是意味着什么”
籍罴心中此时非常苦涩,可是没有办法,有些时候他是身不由已的。籍罴可以保证自己对冉氏的忠诚,可惜他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了安北军这个庞大的集团。代表了安北军十数万步骑精锐。尽管籍罴不会背叛,可是那些安北军将领和利益获得者不满足他们坚守北国边疆,他们想要更多的资源,更多的利益,更大的权力。
就像那个陈桥的赵匡胤一样,他掌握着当时后周最大的野战军事力量,那些将领想获得更大的权力和更大的利益,他们不甘心听从一个娃娃皇帝的指挥。所以发动了陈桥兵变,把赵匡胤推到了权力的巅峰。当然,以冉闵嫡系力量组成的安北军集团是不可能背叛冉氏的,他们比赵匡胤的部曲多了一些操守,至少不愿意把冉氏拉下皇位。只是采取了另外一种方式,以鼓动冉裕上位,获得他们想要的权力。
冉明缓缓的道:“朕早就说过,你们谁跟不上朕的步伐,注定要被朕无情的抛弃。这不是朕无情,而是大势如此。想当年晋武帝司马炎建立晋国,晋军也非像如今这么不堪大用。他们也有着光辉的历史,建立非凡的业绩。二十余万晋军南下灭吴,他们仅用了三个月就灭掉了吴国这样的晋军会是不堪一击的吗太康三年公元三八二年鲜卑慕容涉归起兵反晋,时任晋国安北将军严询,率领步骑四万余人马,并在昌黎大败鲜卑,杀伤数万人,于是抚纳新旧,戎夏怀之,东夷马韩、新弥诸国依山带海,去州四千余里,历世未附者二十余国,并遣使朝献。于是远夷宾服,四境无虞,频岁丰稔,士马强盛。这样的晋军战斗力差吗”
四人皆良久无语,事实上谁都清楚。晋国的灭亡并非胡人势力太强,而是晋国的藩王皆统帅自己的部曲参与权力争夺。这场战争打了十六年,晋军能打仗的强军,基本上都被内战耗掉了。到了最后司马越率领晋朝最后的十万军队,在项城被石勒两万骑兵围杀殆尽。在晋军强盛的时候,别说石勒不敢反晋,就连刘聪他爹刘渊、刘渊他爹刘豹都得乖乖去洛阳为质子。
冉明语重心长的道:“政治斗争是不可避免的,朕并不是杜绝斗争。如果没有斗争,朕如何能得知这些皇子哪一个可堪重任因为斗争,才能激发积极向上的奋斗。只是斗争一定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那就是军队不得参与。如果晋朝那些王爷不发动战争,只用政治手段争夺皇位,用自己的能力去表现自己的施政方针,这样以来,晋朝还会衰弱吗答案是肯定的,这样肯定不会。如果采取这种方式,晋朝就会在内部斗争中产生最优秀的皇帝,带领着晋国走向繁荣富强。当然也不会有赤地千里、十室九空白骨成堆的惨剧了。”
籍罴道:“陛下,臣定会尽力去说服他们,请陛下相信,安北军还是忠于您的。”
“这一点毋庸置疑,如果你不再忠于朕,那么你也就没有机会走进朕的三丈之内。”冉明看着冉闵昔日一手提拔起来,现在已经成为魏国军队魁首的这个男人,开口说道:“记住,别人再有影响力,那也是你的手下,朕却是你的主人明白了么”
“是,陛下,臣知道怎么做了”籍罴道。
冉明道:“有道是法理不外乎人情,参与叛乱的军队,有些可能是因为是出于军人遵守命令的习惯。但是朕却不这样想,军人服从命令是没错的,但是不能服从明显错误的命令,投敌、发动内战,这都是不可原谅的。朕不想杀太多的人,把这些参与叛乱的军官处理掉,军候以下准其拨乱反正。但是军候以上,无论是不是反正,必须接受国法严惩。至于那些军队,全部开赴南洋,朕给他们一个立功赎罪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救赎自己的罪责。”
籍罴道:“臣遵旨”
冉明点点头道:“地位会让人似乎忘记了自己崛起的过程,忘记了是谁给予了他如此滔天的权力。朕一直本着一个原则,朕能够给予一个人的东西,朕同样也能够拿走。”
这话说得籍罴大汗淋漓。籍罴似乎有些明悟,作为魏国总参谋长,魏国所有军队的调动、布防情况都在他的掌握之下。可是他现在才想起来,冉明的五大弟子以及嫡系部队,似乎并没有参与这次举国征讨晋国,那么问题现在出来了冉明的五大弟子,还有那些占了将近魏国一半的精锐部队,他们现在在哪在干什么答案就呼之欲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