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大魏霸主 分节阅读 862(1 / 2)

d中,卑弥呼日本国天照大婶去世,后来刑马台国又立了一个男性国王,然而在对狗奴国的战争中,刑马台国非常不利,后来又改立“臺与”为刑马台国第三任国王,臺与遣使到东晋寻求帮助,在这个时代,东晋原本就自身难保,根本不可能介入刑马台国与狗奴国的战争,眼看得不到晋国的支持,刑马台国也渐渐与晋国失去联系,同时刑马台国也失去了中国古代文献记载。

无论日本历史中记载多么光鲜,但是却无法抹杀一个事实,所谓的刑马台女国和狗奴国其实都是原始社会末期的一种社会形态,所谓的两国战争,其实激烈程度甚至就算是中原两姓宗族之间的战争。刑马台国与狗奴国打了一百六七十年的时间,谁也没有灭掉谁,至于战争中死亡人数,更是一个笑话。打了一百六七十年的战争,双方战死人数不过各上万人,平均每年不足百人,甚至三天才死亡一人,这种战争规模,恐怕还没有一个普通的土匪山寨一次打动伤亡的人数。

在相对封闭的环境内,这让倭国人非常擅长对寒冷和饥饿的忍耐,况且由于没有外来侵略,整个倭国四岛的生态,似乎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时代,甚至还没有进入奴隶制时期,至于封建时代,更是遥遥无期。

对于日本的战争,同样得不到魏国文武百官和军民的支持,首先是这个时代的魏国人,因为一系列的战争胜利,民族自信心非常强大,华夏人骨子里的谦和和仁慈,根本不会去欺凌弱小,其次是在这个时代,除了冉明,没有人见过倭人的残暴和凶残。甚至冉明在内阁会议上附约提出攻打倭国的意思,内阁大臣皆提出反对。冉明是想建立一个民主内阁,而非皇帝一言堂,所以并没有强求。

不过,冉明仍然抛出了倭国有巨大的银矿的诱饵,用巨大的利益去诱惑内阁发动战争。然而,内阁却提出用外交方式解除这个问题。

“外交有用吗如果外交有用的话,那还要军队干嘛”虽然冉明有这个不满,但是仍没有打消内阁对这件事情的积极态度。不过冉明显然忽略了这个时代魏国真正的软实力。

魏国内阁提出约见刑马台国大率,在刑马台国大率是中央一级的官员主要职责就是监察巡视地方的官员。论级别相当于魏国二品大员。此时在魏国常驻寻求魏国帮助的刑马台国大率名叫熊野。

魏国不像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朝代,对于藩国使节都是包吃包住,临行时还会赏赐大量金银财宝,熊野在魏国求爷爷告祖宗的寻求帮助,可是魏国上下根本就没有理会他,如果在魏国待了近三年的熊野不仅花光了积蓄,为了撑起刑马台国的面子,他不得不让随行使团成员在魏国挣钱,武士在街上表演胸口碎大石,本来打算送给皇帝的二十名刑马台国美女,除了留给冉明的四人闲着,其他人都去坐台接客,总算没有让刑马台国使团饿死在邺城。

得知魏国鸿鹄寺官员召见他,熊野顿时喜出望外。

“番邦小使参见大人”

听到大人这个称呼,让那个鸿鹄寺官员非常错愕。这个鸿鹄寺官员只是一个从九品的书史署长,算是官员中最不入流的小官,哪怕是县丞、主薄也比他大。现在他居然被称熊野为大人。要知道大人这个词语在古代泛指王公贵族和父母,只有清朝以后才泛指官员,称某某大人大部分影视剧中都犯了一个习惯性的错误,这大人,那个大人。其实都是扯蛋了。

“大人在下是实在愧不敢当啊在下乃是书史署长,鄙人姓赵,小字清之”

“见过赵大人”熊野仍然没有更改称呼。他屈膝躬身态度非常恭敬。

赵清之道:“熊野大使,某代表大魏鸿鹄寺前来告之阁下,对于刑马台国与狗奴国的冲突,却是不可调和的,但是刑马台国要想获得魏国的支持,必须拿出足够的诚意”

熊野道:“不知赵大人所指的诚意是什么但凡小国可以做到的,必定会尽力施为”

赵清之道:“刑马台国宿敌狗奴国是摆明了态度不会接受魏国调解矛盾,那么要想解决刑马台国与狗奴国的争端,唯有魏国正式介入战争。魏国不会轻易发动对于其他国家的战争,如果刑马台国正式成为魏国的藩属国,那么我们魏国就有理由有原则介入刑马台国与狗奴国国的战争中去。”

魏国的藩属国与华夏历朝历代的藩属国并不一样,华夏历朝历代的藩属国其实就是一个名义上的藩属国。而魏国的藩属国则是有一定代价的,首先魏国会在藩属国进行驻军,名曰保护藩属国。其次是在藩属国保留魏国租界,魏国拥有藩属国所有资源开发权和使用权,内政和军事、经济以及外交,必须接受魏国的指导,文化必须向魏国学习。

魏国目前保留的藩属国其次并不多,除了普利王国和潘迪亚王国之外,像华夏传统的高句丽、扶余、新罗、百济都已经成为历史了。这些国家和地盘都成了魏国固有领土的一部分,统一划归安东督护府管辖之下。

只要成为魏国藩属国,事实上这些藩属国就失去了独立和自主的权力,当然好处不是没有,至少魏国会保证藩属国王室的绝对统治权,一旦国内有权臣造反或农民起义,有魏国负责帮助镇压和保证王室的继位的合法性问题。

刑马台国使节大率熊野仅仅考虑片刻就决定了刑马台国的命运,同意成为魏国的第三个藩属国,把石见银山、生野银山、鸣海金山、大森银山、东山梨郡的黑川金山、西八代郡的中山金山,黑桂山、保山、雨畑山等等则成统一被魏国谈判了下来,用八百万石大米和两万套淘汰下来的魏国制式旧甲胄和旧兵刃,换过来了五十年的开采权。

鸿鹄寺居然真的把冉明想要的那些金银矿山资源谈判了下来,这着实出乎了冉明的意料。冉明此时根本没有意识到,魏国这两个字对于小国国王的诱惑力是多么的大。

藩国国王之子以及藩国大臣官员的子弟,都有机会到魏国留学或获得居住权,成为魏国人,是他们一辈子奋斗的目标。在冉明看来,魏国百姓事实上此时的生活条件还有非常大的改善空间,可是那些藩国却不这么想,他们感觉,魏国人都生活在天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