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哪!”府尹大喝左右,“无论死活,将这伙恶徒皆除了鞋袜,本府要一一验看!”
几名衙役当下着手,没出片刻工夫,便把活凶死犯的鞋袜齐齐扒下。
鞋袜一除,几人的右脚底皆露出了一般的烙印。
“果真是些邪党余孽!”府尹冷哼一声,拂袖回案。堂下一应衙差,也是满脸怒气。
对于这天理教,四九城里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要细论,那得先提白莲教。
这白莲教,称得上是历史上最复杂、最神秘的一个教派。从根上寻,能直溯到南北朝。南宋绍兴三年,慈照和尚在淀山湖创立白莲忏堂,承净土宗一派,其下门人皆唤作“白莲菜人”。白莲教徒不似禅宗僧人那般恪守三皈五戒,他们可娶妻生子,亦可男女双修。由于所宣教理半僧半俗、矫枉过正,曾受朝廷严厉镇压。
自元代起,白莲教为壮大势力,吸纳了不少弥勒教、明教、道教中的人士,并在民间结党营私,广植教众,势力迅速膨胀。
到了明正德年间,白莲教又引了罗教教义,打出了“真空家乡、无生父母”的旗号,供奉“无生老母”,信众不下千万。
由于根基牢固,白莲教历经几代,仍屡禁不绝。乾隆后期,国运转衰、民生凋敝,许多百姓流离失所,难以度日。白莲教借着这个机会大肆宣扬“入教渡灾厄、资财悉均分”,使得大批贫苦百姓死心塌地地追随。
至嘉庆元年,四川、湖北、陕西三省的白莲教徒爆发了起义。因教徒以白巾缠额为记,故也称作“白巾军”。这场起义先后历时九年,所占据的州县城池,也有两百余。这段旧事,便是史上的“川楚白莲之祸”。
起事失败后,残存的教众纷纷潜形匿迹。在民间,白莲教还是暗流汹涌,盘根错节。由于入教门槛太低,导致了三教九流鱼龙混杂。其间,不乏有一些想借着教会名号,来牟取私利的恶徒。
像天理教,便是典型的例证。这天理教,算是白莲教的分支,含并了白莲一脉中的八卦教、白阳教、龙华会等。天理教徒以“无生老母”为尊,崇奉太阳,信“无极、太极、皇极”说。教级高的信徒皆研习九宫八卦、梅花易数以服众,他们的活动范围主要在豫北、直隶一带。
与其他教派不同,天理教行事十分邪异。那创教的首领,唤作林清。那林清,原是少年无赖,后因模样俊美,收入一王姓提督的府里,充当了“娈童”。提督是武职,因此林清耳濡目染,也习得了一些武技傍身。至长成后,林清由提督府转出,荐到了不少地方。做过书吏,也当过长随,可由于生性荒淫,终日嫖赌,而屡被驱撵。走投无路之下,林清这才入了八卦教。
由于身怀武艺,林清入教后备受器重。林清本是个泼皮,自然会些拉拢人的手段,没几年,竟借着教中变故,一举夺了掌教大权。掌教后,林清排除异己,按植亲信,又渐渐的吞并了几个教派,改原教为“天理”,势力发衍得如日中天。
为了敛财,林清规定:但凡是入教者,都必须交纳“种福钱”,交得越多,“福基”便越厚。这样一来,白花花的银钱便大把大把缴入,皆肥了林清与其亲信的私囊。
正所谓“上行下效”,有林清这般教首,下属于的教众也纷纷效仿。借着天理教里学来的一些邪法诡术,四处在各地贪敛钱财,行事之恶,无所不用其极。
有了银钱,林清仍不满足。久而久之,竟想着黄袍加身,坐坐龙驹凤辇,过过当皇帝老儿的瘾。
到了嘉庆十八年,林清再也按捺不住,当下便要张罗着发兵起事。起事前,他向教众许诺,凡是为起事出钱出力者,事成之后,皆给以田地,论功封官。
此话一出,还真引得不少教众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当即,便有人去备兵器,有人去找内应,一个个忙活的热火朝天。一面紧锣密鼓地操办着,一面派人编了“若要白面贱,除非林清坐了殿”的童谣,引得小儿到处去唱。
这干天理教众行事过于乖张,还没等起事,早已闹得沸沸扬扬。当时,辖区宛平县、步军统领衙门都曾接着线报,说是有乱党要起事,可掌印的官员,都以为是闹剧讹传,皆没放在心上。
可那林清得着风声,心下却焦急起来,连想也没想,从教众里挑了两百多号壮丁,就要去闯金殿、杀皇帝。
由于提前买通了禁内太监,所以两百号刺客分成两队,由太监引着闯宫。
一队由太监刘得财引着,打算从东华门杀入。到了门前,因一个卖炭人无意间用炭车蹭了一名天理教徒,其他的天理教徒便勃然大怒,纷纷亮出了兵刃。兵刃一出,守门的侍卫这才知道来了反贼,一面关城门,一面拔刀相拒。可这伙刺客一看行迹暴露,竟吓得慌忙逃窜,最后,仅有十余人进得宫禁之中。然进宫后,刘得财为泄私愤,便先带着几个刺客去杀曾与自己结怨之人,结果被人生擒活捉。
另一队由太监杨进忠引着,从西华门杀入。这伙刺客倒是全进得了宫中。可他们进宫之后,却直奔了“尚衣监”。这“尚衣监”是皇宫中缝补、浆洗之地,所在之人,多是些宫女、老嬷。只因之前杨进忠缝衣受拒,所以他怀恨在心,借着这个由头,带着天理教徒先来出气。那干天理教徒也没二话儿,抡起刀剑,逢人便砍。一时间,杀得尚衣监里血肉横飞。
须臾后,有乱匪闯入宫中的消息便传到了那些王公贵胄的耳朵里。可在当时,嘉庆帝正驻跸热河,行那木兰秋狝,并不在宫中。那些个世子亲王一看,也是慌了手脚,几番周折后,这才发下令牌,从火器营急调了一千兵马,从神武门入禁剿匪。
禁军入宫后,便在各处搜剿。皇室宗亲们见有禁军杀来,也纷纷取了弓箭、鸟铳,于周边掠阵。
天理教徒们一见大军压来,全傻了眼,躲的躲,逃的逃。实在是避不过,也只得硬着头皮与官军相抗。
本来这闯宫计划就不严密,再加上天理教徒们暗自心怯,乱了阵脚,故被打得抱头鼠窜。
可那皇宫内院殿宇繁多,大小阁舍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光是那长墙回道,便足以让人迷花了眼。百来号教徒一分散掩藏,寻起来也着实不便。
一连折腾了一夜,官军们这才将闯宫的教徒悉数擒毕。审了几个带头的,又顺藤摸瓜,将躲在京郊等信的林清等人一举活捉。
不几日,嘉庆帝匆匆返宫,在中南海御审了几名首犯。之后,该砍头的砍头,该流徙的流徙,将这次抓捕的天理教众统统严惩。
那些漏网的天理教徒,听得教首被剐的消息,也都仓皇奔逃,作鸟兽散,蛰伏在山野僻壤,隐姓瞒名,待机东山再起。
由于那次的闯宫事件过于荒唐,不少百姓在惊诧之余,也将这事当成笑柄,津津乐道。故虽隔了三代,依旧耳熟能详。
可那天理教被镇压后,所存的教徒仍是秘布民间,暗地里借着先代人传下来的“秘术”做些敛财充资的勾当。
见所拿歹人脚底烙有“教印”,堂上一干人对他们的身份已然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对他们的滔天恶行,府尹早是深恶痛绝,眼下得知他们为天理余孽,府尹更是不饶不赦,惊堂木猛的一拍,勒令几人如实招来。
然无论是残孽乱党,还是害人造畜,任择一个,都是该千刀万剐、连坐三族的重罪极刑。似这等大罪,疤脸汉子等人晓得利害,虽被验出了脚底的“天理印”,也是兀自强熬,铁了心不肯招。
乱世当用重典,对于这干凶穷极恶之徒,就应以暴制暴,执霹雳手段,昭菩萨心肠。府尹毫不手软,吩咐堂下衙役上大刑伺候。
衙役们得令,便挑了几副夹棍,准备以严刑撬开众犯口舌。
那夹棍,皆由杨木削成,长三尺有余,去地五寸。以铁线贯引,中间用牛皮绳索,穿着绑拶三副。若要用时,便将夹棍竖在地上,把人犯的足胫套入其中固定。固稳后,再急束绳索,收紧绑拶,拉得两股交叉。这时,只需用大杠猛击,人犯便胫折骨裂,痛不欲生。如此酷罚,任他大罗金仙也熬受不过,少不得要乖乖招供。
众衙役捋胳膊挽袖子,拖起那四名凶犯齐上了夹棍。那赖青一见要用大刑,吓得战战欲死。还没等衙役拉拶,便叩头如鸡畚碎米,口中连连讨饶。
府尹哪里肯应?大喝声“肃静”,命左右速速行刑。
衙役们早就等得不耐,甫听府尹令来,急急收索拉绳,将夹棍死死的勒缚在人犯踝上。
未及用大杠去敲,受刑恶徒便哀呼惨叫,齐齐疼昏过去。
“泼!”府尹依旧不饶,着人再用冰水浇醒。
几桶透骨彻寒的冰水下去,四犯终算是醒来。刚一睁眼,赖青便趴在地上泣涕横下,额头都磕出血来:“招了……真招了……别夹……这次真招了……”
府尹冷哼一声,两旁衙役又齐喝堂威。赖青哆哆嗦嗦了好一阵子,这才道出来龙去脉。
他们这干人犯,确是天理教徒不假。然他们入教时间尚短,最早入教的疤脸汉子张兴武,也不过才三、两年。由于嘉庆年出了“闯宫”一案,残存的天理教徒们,便开始东躲西藏、匿行隐迹。曾一度让世人误以为,天理教已绝。
到了这年头,外夷频欺,战事不断。延续到现在的天理教徒们,又纷纷露头显迹。由于没有严恪的教义教规,天理教虽历经几代,本质上仍没有什么大的改观。教首的初衷,依旧是拉拢信众,以敛取钱财。任凭是谁,但凡交得起“种福钱”,就能入得教中。因此,不少没处可投的无赖地痞、流寇游匪,也混入天理教,以求庇护。这干亡命徒,不比那些老实巴交的农户,有他们的加入,虽搞得乌烟瘴气,可那天理教的战力,也着实提升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