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惇厚实的肩膀,为他端起一杯清酒,用以感谢这位好兄弟的付出和坚持。
夏侯惇接过酒杯,仰头一饮而尽。
有老大哥带头,在其他各地屯田的将领们也纷纷亮出身躯和手上的各种伤疤和老茧,说来可笑,他们这些人大都出身不低,人生的前二三十年基本没做过低贱的农活,可是这两年形式所迫,他们硬是把往日里根本不会正眼去瞧的事情做了个遍,心境大有不同。
对于黎民百姓的艰辛,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些人无一例外,都由曹操亲手斟酒然后满饮而尽。
看着这些与自己同甘共苦,不离不弃的好战友,曹操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大概是年初的时候,河北流传着一首诗,说是刘玄德写来给幼子启蒙的,诸位可曾听过啊”又喝了几杯酒后,曹操面色泛红,聊起了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
众人齐齐摇头。
他们大多数人都知道自家主公是个好卖弄的性子,在这种场合下更是如此,就算是听过类似的轶事,此时也应该装作不知道才好。
“都没听过也是,诸位忙于公事,哪有闲暇来打听这些,就连我,也是从商队口中听来的。”曹操见没人知道,不由得得意地笑了起来,摇头晃脑地吟起了那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好诗,真是好诗”别人还没开口,坐在左手边的夏侯渊便主动站起身来大声叫道,引来众人一阵窃笑。
这夏侯渊自幼喜好练武,弓马娴熟,偏偏对读书写字没什么兴趣,斗大的字都认不得一箩筐,再加上性情急躁,做事只凭一腔血勇,在曹操一方内部享有“白地将军”的美名。
白地二字用两千年后的语言来说,差不多就是白痴,二货一类。
众人齐齐发笑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你一个文盲也来评论别人的诗,也不怕传出去被人笑掉大牙。
“笑什么你们都笑什么”夏侯渊恼羞成怒,额头上青筋暴起,冲着旁人吼叫起来,瞧那架势俨然是要用老拳来捍卫尊严了。
“妙才不要动怒,你来说说,这诗好在哪里”曹操跟夏侯渊情如兄弟又是连襟,此时见他动怒,连忙出来打圆场。
夏侯渊稍稍平复心情,粗声粗气地说道:“这首诗简单,好懂,就是寻常百姓都听得明白是什么意思,讲得又是劝人向善,比起那些兮啊哉的,简直是强到天上了。”
“说得好,简单易懂,劝人向善,依我看来,作诗著文,正当如此”曹操也重重一拍案桌,对夏侯渊投去了赞赏的目光。
在座之人不乏文采飞扬之士,平日里也多有诗作,方才在听曹操吟诗的时候,也有不少人露出了细微的不屑之意,就是因为这首诗太俗,太朴,根本没什么值得称赞的。
可是听夏侯渊这么一说,曹操这么一评,他们便忍不住重新回味起这首小诗。
然后他们就发现,自己就算是用尽华美的辞藻,也未必能涵盖这简简单单二十个字中描述的场景,蕴含的深意。
确实是有独到之处。
“当年一首侠客行,让玄德成为天下有名的大家,如今他的文字洗尽铅华,立意却更高了,来日若是能把酒言欢,我一定要劝他多作几首好诗流传于世”曹操摇着头,满怀感慨地说道。
曹操不知道的是,除了这首诗之外,河北大地还流传着另一首姊妹篇。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第四十三章 让
张飞在战场上拼杀,陈登则是在后方开战了舆论攻势,不断为刘备造势,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徐州民众就都知道了发生在淮水两岸的战事。
当然,他们只知道在袁术大军压境,徐州危如累卵之时,是刘使君派了麾下军队千里驰援,使自己免遭战火侵扰。
却不知道张飞的部队早已占据琅琊、东海等地,令陶谦恨得牙痒痒却又无可奈何。
在陈登和徐州商会的大肆宣传之下,数百万民众渐渐接受了这样的思想:
刘使君的部队骁勇善战,如果由他来保护徐州子民,前两年曹操在徐州烧杀劫掠、屠城、建京观、使得泗水为止不流的惨剧就再也不会发生了。
刘使君爱民如子,重视农业生产和水利设施,幽州自古被称为贫瘠之地,如今已经成为天下首屈一指的富饶之地,如果请他入主徐州,凭借土地和人口的雄厚基础,过不了几年,大家就都能过上好日子。
另外,据小道消息披露,现在的徐州牧陶谦陶恭祖年事已高,加之重病缠身,早已心生退意,想要归隐田园,安享天伦之乐,只是怜惜徐州子民无人庇佑,这才硬撑着履职。
如今刘使君击退入侵的袁术大军,陶使君觉得他正是那个可以接替自己执掌徐州的人,已经派出使者,邀请刘使君前来郯县,商议退位让贤的事了。
类似的言论愈演愈烈,渐渐的,就连徐州的高层人物,也对刘备即将应邀前来徐州,与陶谦商讨相关事宜的传闻了解得七七八八,各自动起了心思。
今日天气晴朗,陶谦难得地走出了长期养病的静室,在种满奇花异草的后院内赏起了花,在他身旁,陶商神色惴惴,讲述着近日里听说的各种传闻。
“外面都是这样说的”陶谦饶有兴趣地欣赏着面前的浅黄色小花,有一句没一句地回应着陶商的话头。
“正是如此。”陶商答道:“依孩儿之见,父亲应该发布辟谣公文,驳斥这种无稽之谈。”
“为父自己也有这念头,也给刘玄德写了亲笔信,怎么就是无稽之谈了”陶谦失笑着摇了摇头,神色中满是宽慰和轻松。
陶商急了,“当时是袁术大军压境,故而不得不出此下策,如今外敌已除”
“闭嘴”陶谦脸上隐隐露出不悦之色,语气也变得有些严厉了。
自家儿子不过中人之姿,志大而才疏,成不了什么气候,这是陶谦早在十余年前就下了定论的,然而,在出镇徐州之后,陶谦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了儿子不少做事的机会。
结果一模一样,陶商不行。
为了保住陶家血脉和富贵,陶谦可谓是费尽了心思,当初与袁绍和袁术暗通款曲,正是指望着攀附上有希望在乱世中脱颖而出的强人,让子孙搭个顺风船。
谁曾想,袁绍败亡,袁术被逐离中原,反倒是不被自己看好的刘备刘玄德声势日盛,占尽了河北和青州不算,还把半个徐州都纳入囊中。
如今看来,转投刘备阵营,用徐州换陶家的富贵,应该是最合理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