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分节阅读 209(1 / 2)

d出比郑家多两成的价钱。”楚云将邓千龙的书信给众人传览。

“以往我们官方的军火生意,都是已经和安南国郑主进行的。如果答应阮主的贸易请求,这样对于郑主好像有点不仁不义。”一个参谋说道。

但凡是九州军的高层,都知道远东贸易公司进行火器贸易的事情,而安南国的金主就是安南国的郑家。

“正是因为我们出售给安南国郑家的火器过多,所以安南国的均衡被我们打破了。本来按照我的设想,阮主会向佛郎机、西班牙、尼德兰等西洋诸国求助,购入大量的西洋火炮与郑家拼个你死我活。但是西洋诸国忙于西洋那边的争端,无力支持阮主。因此导致了郑家一家独大。你们看罢,这是广西镇南关守将传来的军报,还有这里广南府宣政使上报的文书。”楚云又将来自云南布政司和广西布政司的书信给众人。

众人神情肃穆地传阅这两封来自更前线的书信。

“什么安南国黎氏朝廷被郑家消灭,黎氏流亡到了广南府而且镇南关外发现了郑家的军队”一干之前没有重视安南国的参谋们感到惊讶无比,想不到当初答应倒卖给郑家军火之事,让他们做大做强了。

众人逐渐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再这样进行下去广西那一带似乎真的陷入危险之中。其实也不能说郑家会给九州军带来很大的威胁,只是这样下去会让事情很棘手。

“你来向各位官员介绍一下现在安南国的情况。”楚云向邓千龙派来传信的人说道。

“军主还有各位大人,南安国本来由郑家、阮家、黎家相互制衡,其中黎家最弱,可以忽略不计。但郑主最近几个月先后南征重创阮家主力,几乎让阮家覆灭。后又率兵三万和北伐高平,将莫家地盘吞并。莫家家主不得不逃亡至我们广西布政司的地界暂时避难。现在只有阮家在于郑家斗争,但估计阮家独木难支,恐怕难以持久。”邓千龙派来的亲信说道。

“既然如此,我们不如转而扶持阮主,好壮大阮主的势力,让阮家和郑家拼的你死我活。最好双方谁也无法打败谁,这反而符合我们的利益。”一个参谋说道。

“军主,我们要不要再做绝一点听说军主因为筹建电报正缺少银两,不如借此机会浑水摸鱼,以资国库。”另一名谋士狡黠的说道。

“怎么个浑水摸鱼法”楚云问。

“第一,我们将卖给郑家的火器以高价卖给阮家,让他阮家和郑家拼命,等他们打的势均力敌之时,我们又暗中倒卖火器给郑家,让郑家继续占上风,这样一来阮家又会缺少火器,继续向我们购进火器。第二,我们故意将火器的使用寿命减短,既可以降低制造火器的成本,又可以让郑家和阮家消耗火器的速度加快。相信日复一日以后,我们能赚得盆满钵满。等到将来安南国这两股势力耗光国库以后,我们可派乘虚而入,让安南国重新回到我们的版图。”

“你这家伙还真是一肚子坏水,不过我喜欢,就这样办了。”楚云一知道阮家和郑家相争的消息,就大致想到了这个同时扶持双方的方法。

只是在火器上偷工减料这一点,确实是坏了一点不过还真的可行

楚云眼里,只有银两和科技才是重中之重,自身实力强硬才是王道,落后的王国只能像阮家一样,四处求救,将白花花银两送给强国去换来武器保住自己。但他们别无选择,不被人卖迟早会被郑家所灭,这就是弱国的悲哀,但是不会有强国会去怜悯的,反而还会落井下石,想着如何大发战争财,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生存法则弱肉强食。

“除了在火器上做手脚以外,我们也需要做一些其他的准备了。”楚云说道,“我们需要在南洋地区拥有一支强大的而军队了。”

第四百九十七章 组建独立兵团

“我们辽南的武库还有不少生产的专门用于出口的淘汰货,这些旧式火枪火炮虽然我们已经不用了,但是用来出口却是能够牟取大量的利润。可令远东贸易公司派出船只将这批火器运往广州府,继而转运到安南国阮家。记住,这件事让邓千龙暂时负责,出售给阮家的火器一分钱也不能少,少一分我们九州军的舰队就打上门去讨要本息。”楚云说了第一件安排,那就是要先稳住安南国现在的局势,千万不能让郑家完成了安南国的统一。

“其次,从驻守成都、襄阳、广州三地的三个兵团中,各抽调出三千人组成独立兵团共九千人。这九千人只是骨干和核心,另需从广西、云南等地招募当地的青壮两万一千人,合计三万人,由驻守广州府的第六兵团长昌义担任独立兵团兵团长,原第六兵团副兵团长担任第六兵团临时兵团长。”楚云做出了组建独立兵团的想法。

这一个独立兵团的用意如何是显而易见的。这一支独立兵团也成了日后征伐安南国、暹罗甚至莫卧儿帝国的急先锋

军事参谋部的参谋们急忙在纸上记下楚云的决定。成立三万人的独立兵团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第六兵团长昌义是跟随楚云成长起来的老人,在九州军中素以低调见闻,但是为人稳重。虽然缺乏古代霍去病那样的冒险精神,但是却能够保证不出大的纰漏。对于以后要深入敌境长期作战的独立兵团而言,这样的指挥官可能更加合适。

“军主,还有暂时流亡在我们疆土内的黎氏官员,我们该如何处置他们”一个参谋提醒道。

“你们觉得该如何处置”楚云反而问他们。

“按照前朝之惯例,一般会好生招待,然后下达圣旨责难郑主之所为,要求其归还高平与黎氏。”一个参谋说道。

“前朝之惯例乃是前朝之惯例,我们现在华夏一统,北方大患已除,国力恢复,没有必要大费周章让一个没落的黎氏去制衡郑家,他们也做不到。”又一个参谋提出了相反的意见,“以属下看来,实在没有必要帮助黎氏恢复高平之地,我们扶持阮家就可以与郑家抗衡了。”

楚云沉吟:“那就这样吧,让云南布政司派出部队和当地土司解散莫氏之武装,将莫氏族人拆散安置到云南、广西各地。至于莫氏王室和重要官员,令广南府侬家和富州沈家将其软禁在广南府。”

可能莫敬宽都不曾想到自己的命运竟然就这样被楚云他们草草决定。楚云他们根本就不指望莫敬宽能够帮忙制衡郑家,反而将他看成了搅屎棍,只要不闹事就好了。

“组建独立兵团不是兵部的事情,还要地方官员配合。”楚云想了想,“南方的一些官员正在辽南考察,让其中两广、福建的官员即刻结束行程,返回南方协助组建独立兵团。”

辽南金州城科学院,一群原明朝官员正在听史蒂芬孙介绍火车原理。

“火车的转向架卡在轨道上沿着轨道行驶,转弯时转向架转动,让火车沿着轨道继续行驶。转弯时外轨高于内轨。而火车制动就是人为地制止列车的运动,包括使它减速,不加速或停止运行。”史蒂芬孙用自己绘制的结构图和设计图向他们解释。

这些官员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有些灵光的已经了解大致是怎么一回事了。还没有能了解过来的官员起码对火车没有了畏惧心理。只要知道这不是设么怪力乱神,而是对国计民生有好处的东西,比马车快,能运的货物比马车多

“史蒂芬孙教授,我们是军部的人,来找几个官员。”史蒂芬孙正在向众人介绍的时候,几个军部驻扎在金州分部的军官闯了进来。

众多官员纷纷竖起耳朵,想要知道发生了什么急事。不然的话不可能惊动军部来找人。

“熊文灿、沈犹龙、胡永”军部的人念了几个官员的名字,“你们随我来吧。”

“怎么都是两广、福建、云南等地的官员,难道是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在场的都是官场上的人精,一下子就发现了规律。

“我们还是不要随意猜测的好,既然不关我们的事情,我们就安心继续我们的课程吧。”来自江南等地的官员则说道,“史蒂芬孙教授,我有点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