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地位不亚于晚清的林则徐,都是提倡开眼看世界的一批人,也是在被传统士子视为邪门歪道的科学家,在农业、天文、数学的成就尤为显著。楚云以前所在世界的农历最后一次变革便自徐光启、汤若望等人合力编纂的崇祯历书,可以说影响了华夏最为广大的农民阶层几百年的重要成就,在里面已经抛弃了天圆地方的观念,将地球视为球体,介绍了经度和纬度而且还和利玛窦翻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几何”两个字由此而来,成为后面很多人的噩梦。
对于这样的官员楚云当然是依旧重用,只是可惜当开始重视工业科学的时候,徐光启寿终正寝。
“徐光启先生在临终前表示如今科学之氛围已有所改善,甚慰。”汤若望说道。
“新历是否还未完成”楚云问起了农历改革这件事。
明朝的历法继承自元朝,元朝又继承自前朝,在明末已经不适用了,根据明史记载,徐光启、汤若望等人编撰崇祯历书出来以后,还因为新历、旧历的问题引起了争辩,一争辩就是十年,最后根据天体运动的记录,崇祯发现徐光启等人的新历更加准确、准备启用新历的时候,清人已经入关。目前楚云也在催促礼部弄出他以前所知道的农历历法。
“大约在明年便能完成。”另一个礼部的官员说道。
楚云看向那个老官员,是与徐光启交好历法家、数学家李天经,也有五十有余。
“新历对于种植安排、农民了解气候有重大的作用,你和汤若望等人要完成徐光启的遗愿,将新历制定出来。”楚云说道。
“是,不知道军主要不要给新历取个名字”李天经问道。
“就叫做农历即可,这是为了农业生产而专门制定的历法。”楚云想了想,没有比农历更加合适的名字了。简单粗暴,但是就是这样,古代天文研究来研究去,在东方主要是为了农业和占卜吉凶。
“这个名字的确十分合适。”李天经、汤若望等人都赞同道。
“你们礼部到来的人怎么还夹杂着工部的官员,如果我没有记错,你应该是叫做宋应星。”楚云看向这一批到来的人中有工部的新锐,一个叫做宋应星的官员。
“正是下官下官正巧碰到礼部的同僚,便一同到来了。”那人虽然四十多岁,但是见到楚云还记得自己的名字,不由兴奋道。
“下官本来只是江西行省一个落第之人,后来工部征召擅长数学、工艺、农学、水利之人,所以被选上。后来军主您突然要下官负责编撰工业百科全书,记载过往、现在及未来之工艺、技术。”宋应星说道。
楚云自己亲口下的命令,自然是印象清晰的,以前他看到了宋应星这个名字,就打起了让他编纂工业百科全书的念头,列明和整理现在已经拥有的全部工艺、技术。
当然这些书是不能够公布于众的,而是受到军部的保护。一些涉及到安全的核心技术,宋应星也没有权力触及,楚云令人秘密归档。
“现在百科全书编纂得如何了”楚云对这件事有些兴趣。
“不过刚刚起步,新学和技艺繁杂如烟海,千头万绪,可能要穷尽一生才能浏览而尽。”宋应星叹息道。
楚云听宋应星这么说,心里暗道,自己时不时就要开启新的技术,现在各种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夹杂在一起,与手工业时代的机械完全不一样了,要是没有极其卓越的才能,根本就无法理解如此之多的技术原理。
“工业百科全书无需太过详细,只需要记录其名称、基本原理、用途即可,待主体确定以后,交由科学院各个部门合力完善,岂不是要轻松得多”楚云建议道。
“下官愚钝,竟然没有想到这一点。”宋应星拍了拍脑袋,醒悟道。
楚云微微一笑,两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堆积在一起,怕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能够了解所有的技术。宋应星还想着一个人搞定的话,未免也太夸张了。
“以后若是能够成书,下官再来找军主讨个书名。”宋应星见到楚云愿意在后面让科学院各个部门帮忙,对写成一本名垂青史的著作充满了信心。
“我已经想好了,就叫做天工开物。”楚云还是觉着这个名字逼格比什么百科全书要高多了。1
七百七十八章 西域诸将归四更
京城西直门,一大堆人马停下,浩浩荡荡有几十辆马车,还有随行的骑兵保护,引起了西直门无数居民的围观。马车抵达了西直门以后,一个个人下车。
“看,他们都穿着军服,是军部的人。”
“让我数一数,好像有上百人”
“军主几天前才返回京城,他们是来见军主的么”
“不知道他们是来自哪里的军官。看,那里有一个很漂亮的女军官”
这些居民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临时穿着军服的大玉儿从一辆马车下来,看到十丈高的巍峨城楼,嘴角微微上扬,出使西域以后,终于又回到这里了,还能再次见到军主。
在大玉儿的前面或者后面,是足以影响整个西域重要人物第七兵团兵团长的许式、漠南骑兵团兵团长吴克善、辽东骑兵团兵团长孙胜、漠北骑兵团兵团长戚兴,还有开始崭露头角的孙传庭、准格尔部落族长巴图尔、和硕特部落族长固始汗、西伯利亚拓荒团正副团长何异和陈孝德
如此豪华的阵容出现在京城,每一个人都有着极高的地位和身份
“各位大人此行辛苦了”西直门的守门官向这些高级军官们致意。
他很早就接到了军部的通知,征服了西域的九州军将领们将会抵达京城。不过今天还是他第一次亲眼看到这么多大人物一起抵达京城,这些人都可是有四个兵团长级别的军方大佬
“这些马车就暂时交给你们看守了。”许式对守门官说道。
“末将一定好生照看。”守门官说道。
“军主是几天前返回京城的”大玉儿走过来问道。
“回大小姐的话,军主三天前返回京城,不过走的不是我们西直门,末将无幸见到军主。这三天军主府邸门庭若市,否则军主说不定会亲自出来迎接诸位大人。”西直门的守门官说道。
因为所有的人都知道大玉儿是蒙古部落的掌上明珠这件事,所以九州军上下都更加习惯称呼大玉儿为大小姐了,蒙古部落也以此为荣,让大玉儿就算想要纠正也无力回天。
“他们怎么不让休息几天”大玉儿有些不满。
这个时候漠南骑兵团的吴克善轻拍大玉儿的肩膀:“小妹你过来,有件事我要和你说一下。”
大玉儿有些疑惑地跟吴克善到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