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铸币厂的员工自信地拍胸脯答道。
如果是手工捶打或者使用浇注法,也许不同银币的成色很不一样,但如果是机床造币,误差就相当小了。
大玉儿见到首批银元、铜元生产结束,以后只需要不断地回收旧币生产出新币即可,而她监督造币厂的任务也告一段落。接下来她就只在新成立不久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委员会担任文职,充当经济顾问的角色。
似乎是有些清闲了。上升到了宏观层面,大玉儿不需要操心具体的细节,但闲下来之后又有些闲得慌。
“第一批银元和铜元,数目核对得上,接下来抽查部分银元和铜元,进行称重,看是否符合规格。”审计署在清点数量完毕,又抽查其中一部分的重量、
核查数量和质量以后,第一批银元和铜元便在士兵的保护下押送到九州银行。
很快就有在九州银行取款的百姓领到了新币。
“这就是报纸上提到的银元和铜元真的能够用出去吗”一个居民拿到了几枚蟠龙纹的银元和几十枚禾穗纹的铜元,有些怀疑人们认不认这种新币。
“您放心吧,根据新通过的货币法,不接纳新币者,按照违反律法处置。”九州银行的员工说道。
“也就是说如果我用这种银元和铜元购买物品,如果商家不愿意接受,我可以到官府衙门告他”居民问道。
“正是这个道理。”
在新币发行以前,九州日报作为九州军强大的舆论工具,已经提前为新币造势,绝大部分京城的居民已经知道这个月新币要开始投入使用,旧币将会被回收铸成新币。而银元、铜元将会统一重量和面值。
当第一批居民取到这样的银币和铜币时,忐忑之余又有些新奇,有官府撑腰所有的商家都不敢不接受新币,所以流通完全不成问题。
拥有精致图纹的银元成为了市井间的新话题,一些取到了新币的居民引来了其他人的围观。
“看,这就是龙币,以前龙是皇帝才能使用的标志,现在银元上也有了,我们也可以用。”一个中年人指间夹着一枚十圆的银币把玩,周遭的人都投来羡慕的眼光。
“我这边也有从九州银行取出来的银币。”从大门走进来了另一个身穿丝绸衣物的大商贾,他手里可是有一小摞银元,不在意地叠放在桌面上。
“一、二、三三十枚,即三百圆”周遭的人用余光清点了大商贾拿出来的一小摞银元,都是面额最大的十圆银元。这可是相当于二十两左右的白银。能够一次性拿出这些银子并且把玩的人可以说是有钱人了。
不只是京城的百姓因为新币的发放而有些新奇,就连来到了京城进行贸易的西班牙商人也知道了官府推行银元和铜元的消息。
“你们看,这是东方天朝官府铸造的龙币,其精巧之处还在我们西班牙银元之上,至于成色则相差不大,都是九成银。”一个西班牙商人设法弄来了几枚银元,递给其他到来的西班牙商人观看。
“果然十分精巧,图纹栩栩如生,恐怕日后会对我们西班牙银元产生不小的竞争。”一个西班牙商人见到官府发行的银元铸造工艺更加先进,充满了忧虑。
“更让人害怕的是他们成立了西方公司,正在准备前往我们西方进行直接贸易,以后我们这些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东方寻找丝绸、瓷器、茶叶的转运商人该怎么办”
对于东方开始兴起在贸易、货币上的全面竞争,这些冒险来到东方追求利润的西班牙商人不得不思考自己在这场即将开始的激烈角逐中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第九百八十三章 考核结果公布五更
新币的出现让京城兴起了一阵更换货币的浪潮,因为官府强制不得抵触新币,所以新币的流通是不可避免的。银元和铜元的精致让京城的居民乐于接受,在周围人的面前使用新币也是一件倍有面子的事情至少在第二批银元和铜元投入市场前是这样。第一批银元只有一百万圆,铜元只有一千万圆,数量有限。
银元、铜元在十一月投入市场之时,还有一件重大的事情发生,那便是第四次科学院入学考核的结果公布,各个考场将会公示有资格进入科学院的学员之名单。
这是学校制实行前的最后一次科学院入学考试,科学院分拆成大学院以后,这个考试将更名为高等学院入学考核。
柳如是一大早就起来在铜镜前梳理秀发,换上自己觉得最合身的长裙,准备迎接足以改变她人生的结果。她在这个时代可以说是身份最为卑贱的一批人之一,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会难免遭到别人的流言蜚语,唯有进入风气比较开放的科学院才能够有自己施展才能的机会。
“柳姐姐,你还没有准备好啊”陈圆圆来到了柳如是身后,为她盘起长发。
“我有些紧张了。”柳如是觉得自己的身子无法控制地微微颤抖。
这次的结果对她来说很重要,但是她总觉得自己没有发挥好,怕名落孙山。
“不管结果怎么样,我都会和姐姐你同舟共苦,我们始终是一家人。”陈圆圆记得柳如是帮她赎身的事情,对她说道。
“柳妹妹,我们该出发了。”庭院里面传来筱秀儿等人的声音。
“我这就出来”
柳如是带着陈圆圆出来的时候,看到了筱秀儿等人已经在等她。
“几位好姐姐,如是一定不会忘记你们的恩情。”柳如是几乎要哭出来,朝筱秀儿、艾拉、大玉儿等人欠身。
“这是什么话,两年前可是有劳你照顾我。”艾拉轻微地责备道,“如果这次不成,还有下次机会,实在不想继续考下去,来军主府当管家便是了。”
“我看去军主府当管家还比进科学院好。”大玉儿在一边抿嘴调侃道。
柳如是的等人到了考场的时候,已经聚集了许多考生和他们的亲属、随从,人山人海。所有的人都聚集在榜单前围观。
“中了,我中了”有人看到了公示的榜单,兴奋地尖叫起来。
“真是一个幸运儿,竟然榜上有名,以后的前途说不定不可限量。”
不少人对于这些“中举”的考生感到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