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工的规定,提出了自己的异议。
大饥荒的年代别说孩童,就是有手有脚的大人都会被饿死。
“本条后面有所提及,对于孤儿、流浪汉,应主动向官府寻求帮助,只要能够提供劳动者,最起码官府会提供一口饭吃。至于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将另有规定。”识字的工人照念着上面的告示。
法律条文很简短概要,大约有上百条,但是总篇幅并不多,一张告示板贴满绰绰有余。
“官府会有这么好心吗天下穷人千千万万,哪里能够救的过来”
“天下天平还好说,要是出现了灾荒或者兵乱,官府连自己都管不过来,哪里还会真的按照这样的规定照办不误”
大多数手工业者都是贫困的农民出身,因为土地兼并或者土地国有化而被迫离开了农田,知道天灾人祸的时候有多可怕,官府承诺的一切都有可能食言。
“你们何必杞人忧天,真到了那个时候大家饭都吃不上,还去想官府有没有食言”也有工人在反驳,真的遇到灾荒之年,大多数官府都是不办事,只能饿死多出来的人口,取得人口和粮食的平衡才能缓过灾荒。
因为农耕时代的粮食产量增长太慢了,根本就跟不上人口的繁衍速度,人口数量翻倍很有可能只需要一代人的时间,而有限的耕地如何在二三十年的时间内让产出翻倍
“你们越扯越远了,还是好好听我念完这劳动法,上面除了规定有童工的待遇,还有妇女劳动者之待遇。最后是组建工人公会,同时选出工坊主代表和工人代表,负责解决劳动纠纷,最好能够以相对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不要再出现今日的状况了,大家都有麻烦不是么”还执着在念公示的人说道。
“那最初几个放火烧掉纺织厂的纺织工人怎么样了”又有工人问道。
“听说虽然有所苦情,但是他们所采取手段过于极端,终究还是违反了律法,估计还是要按照纵火伤人的罪行进行判处,估计难题逃一劫了。不知道是死刑还是要被流放。”有消息灵通的人说道。
“他们好歹也是帮我们争取到了新律法出来,对于我们来说可是英雄啊,要是直接判处死刑的话恐怕会令人寒心。”有工人为那几个纺织工人感到可惜。
“可不是么,不过纵火这种事情不但破坏了别人的财产,而且还有可能波及无辜。谁愿意一辈子的财产被人放火烧了铁公鸡上虽然可恨,但他还是受到了律法的保护。”
不少人在劳动法出来以后还是对于这件事情津津乐道。火烧纺织厂事件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里程碑,在没有兵荒马乱又没有天灾的情况下,竟然由群众的抗议促使官府出台新的法律,让普通的市民少有地明白到原来自己也有这样的力量,而且官府还比以前要好说话。
手工业者维权事件从秋末一直闹到了年初才在新的法律出台以后逐渐平息,官府试图用条文法律的形式约束手工坊主,为手工业者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证。同时劳动法又赋予了工坊主拥有相当程度自由雇佣工人、制定工钱的权利。
与劳动法同时出台的还有工人工会,从各个领域的工人之中挑选出来组成手工业者委员会,负责为新兴的手工业群体维权,无论是和商人代表还是同官府打交道,通过他们作为代表进行谈判最为容易。而工会的日常开支由雇主额外支付,这一点工会费虽然不多,每个听到这个消息的手工坊主还是愁眉苦脸。
银两又不是大风刮来的,这工会费就相当于是给雇员的福利了。
如果他们知道后来的雇主是要交五险一金,估计会觉得更加肉疼。资本积累前期几乎都是手工业者的血汗钱,保证工人的医疗卫生根本就不存在,雇主做到什么程度多半要看个人的品德。要是遇到一个好的雇主,逢年过节送块豚肉给工人都是可能的。遇到不好的就是杨白劳。
“听说工人工会要进行选举,这个选举是个什么选举法”江南地区风气虽然最为开放,但是还是第一次进行工人委员会的选举。
这次官府在纺织业最发达的苏州城试点成立第一个手工业者委员会,采用的是前所未有的一人一票选举制度,而且选举者必须是该行业的手工业者,他们选举出来的代表人日后将来代表他们的利益与官府、工坊主进行谈判和妥协。
“多半是和汉代推选孝廉一样,有德者居之。谁能够帮我们出头,我们就选谁为代表”有头脑比较灵光的人联想到了汉朝的举孝廉。
然而举孝廉不是平头老百姓的权利,而这次手工业者委员会竟然是由中下层的手工业者进行的推举。这简直是突破苏州城手工业者的想象。
“我们苏州城要成立第一个手工业者委员会,只是我们普通老百姓说的话算数么”苏州城纺织作坊、冶铁厂等工坊的工人既感到新鲜又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六部会议
“汉朝郡国岁举孝廉,虽然也有一些寒门子弟被地方长官推荐,但最终还是被一些大家族所垄断。像是手工业者工会这样前所未有的组织,竟然要让目不识丁的工人以选举的方式来建立,真是难以想象以后我们要和这样的人打交道。”
“我们商人代表这边也要进行选举啊,不知道该由谁成为我们的代表,最好是强硬派的,对于那些工人不能够太过软弱,否则他们会得寸进尺。”
苏州城的商人在劳动法和工会法出台之后同样议论纷纷,都觉得官府要求选举手工业者代表的做法不可思议。
“该选谁才能够代表我们的利益”苏州城的商人们也在纠结选举代表之事。
“我们商人按照财力大小和影响力担任代表就是了,财力和影响力越大的商人雇员的工人越多,总不会为了工人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吧”
“你说的有道理,汪掌柜,不如你担任其中一个代表吧”众人看向了汪常远。
“我不是苏州城的商人,平时活跃在北方的贸易圈,在苏州城滞留已久,需要赶紧返回芜湖老家,然后再回到京城。”汪常远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