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社里,我自有大用。”
来财有点弄不清状况,但他习惯了张正书说什么他就做什么,没有多余的一句话。
只是来财见那郑家小娘子也颇有姿色,虽然瘦弱了些,但也难掩住清秀的面容。
“小官人果然好手段,带着曾家小娘子,也能寻得别家小娘子”
要是张正书知道他小子在想些什么,估计张正书会狠狠揍他一顿,叫来财知道花儿到底为什么这么红。
付了诊金药钱之后,这杨大夫才疑惑地问道:“小哥,老夫瞧你也是富家子,为何对这小丐如此好”
“岂能见死不救”张正书认真地说道,“帮扶贫者,本身就是应当做的事。”
“小哥侠道热肠,倒是老夫着相了。”杨大夫抚着山羊胡,似乎另有所指。
张正书也听出了他话里有话,疑惑地问道:“杨大夫,你认得我”
“不认得”杨大夫说道,“只是瞧小哥的面善,似乎在哪见过”
张正书苦笑一声,也没答话。他的名声,早就传遍汴梁城了。这杨大夫,可能也见过他的。只不过为了避免尴尬,才说不认识的。
“小哥,这汴梁城中有乞丐数千上万,你如何能帮得了他们”这时候医铺里没有病人来诊治,杨大夫有了空闲,便饶有兴致地问道。
张正书一愣,然后才笑着说道:“若是有手有脚,都不能寻个活计,只想乞讨为生,谁能帮得了他们只是没有劳动能力的,我才帮上一帮。嗯,我想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还是得让他们自力更生,才算救人救到底。”
第一百三十六章:很好哄
“大善”
杨大夫赞赏了一声,然而张正书却觉得没什么。反正他想着的是,既然要办一个技校,那么学员是孤儿,是乞丐又有什么关系反倒是这些孤儿、乞丐更好管理一些,即便契约的期限到了,他们也不会轻易跳槽的。
“谬赞了。”张正书淡淡地说道,这也没什么好自豪的,说实话要是真论起来,他就是在“剥削”
倒是曾瑾菡一脸崇拜地看着张正书,说实话,她只想着如何不输给别个男子,却从不会想着要做什么实事,只想着写一本书,让世人知道她的才华罢了。这些时日接触到张正书后,她才发现原来世间还有很多事,是比写一本志怪小说更有意义的。
比如,救治穷困之人、改进农耕技术、办一个有影响力的报纸这些,都是曾瑾菡从未想过的事,张正书却不仅想到了,还付诸了行动。这样的男子,世间有几人曾瑾菡不可救药的,已经迷恋上了张正书,迷恋上了张正书要做的事,甚至内心已经蠢蠢欲动了。
不多时,郑家小娘子已经给三哥儿喂了药,三哥儿期间还醒了一次,只是精神匮乏,又沉沉睡了过去。
“来财,你和郑家小娘子走一趟,把她爹爹接到报社来。城隍庙里的其他人,也一并接来。”张正书吩咐道。
“是,小官人”
来财和郑家小娘子离去后,张正书才让挑夫再次背起三哥儿,前往报社。
到了目的地后,张正书付了他百二十文钱,喜得这挑夫连连拜谢。
让樊氏把三哥儿安置好之后,张正书才和曾瑾菡在后院里坐下。
良久,他们只是呆坐着,只有眼神交流。曾瑾菡见张正书都不说话,一直望着她,她被瞧得羞红了脸,连忙站起身来,背对着张正书假装在赏花,慌乱中随便找了个话题:“你是真心想帮他们的”
张正书却有点不想打破这美好的氛围,只是瞧着曾瑾菡,他就觉得很有意义了。
只不过,曾瑾菡说话了,不说话也不行了。
“嗯,我想办个技校。”张正书点了点头,承认说道。
“妓校”曾瑾菡明显是误解了,转过身来,嘟着嘴瞪了他一眼,张正书还觉得很无辜。
“对啊,技校,专门教授技术的学校。”
张正书的解释,才让曾瑾菡松了口气,不然她还以为张正书要开个青楼呢。
“这技校啊,我打算先教他们种田”张正书一说到自己的计划,立即来了兴致。“民以食为天,如今的种田技术,还能再上一层楼。且说那种水稻技术,通过育种,施肥,土壤改造,改进农具等等,都能提高产量”
“可这个和你帮助那些乞丐,也没什么干系啊”曾瑾菡还是觉得有点想不通。
张正书笑了笑,说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他们种地,总比只给他们吃饱一顿饭好吧”
“可那些人,大多是妇孺和老弱病残”曾瑾菡觉得这有点行不通,“如何能种田”
张正书却笑了笑,说道:“他们不能种田,总会能找到养活自己的活计的。说实话,我的技校,可不仅仅是为了培养种田的人才,还要培养工人的”
“工人”
看着一脸疑惑的曾瑾菡,张正书笑着牵起了她的柔荑,曾瑾菡微微一挣扎,没有挣脱就好似认命了似的,给张正书一直握着。张正书低声说道:“还记得我跟你说的棉花吗一旦棉花成了规模,那需要大量的人手。我打算以雇佣的形式,做起一个纺织业。这时候,熟练的雇工,就是工人了。”
曾瑾菡眨着好看的睫毛问道:“这棉花,就是你跟我的南货吗”
张正书点了点头,说道:“没错”
“可是南货,如何在汴州种植呢”
曾瑾菡有点想不通,毕竟这时候棉花还没从岭南、闽南传到中原,中原人只知道这是能御寒的作物,需求量确实不少,可种植技术中原的汉人,却是不知道的。
“可以的”张正书想了想,然后说道:“便是在西域,此物也能种植的。再说了,在大同府左近,也有人种此物。若是在汴州种植,那肯定会成风靡大宋的纺织品。”确实,亚洲棉传入中国大约有两个传播途径,一个是从印度传到云南,再传到岭南。当然,这时候云南不在宋朝的版图里,而是属于大理国,自然不算传入中国了。第二个途径,则是从西域,经河西走廊传到宋朝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