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么富国强兵啊
事实上,儒家一直没变过,或者说大部分儒者还是喜欢高谈阔论,却根本不讲究什么实事求是。便是一千五百多年前的晏婴对孔子的评价,还是可以用来评价当今的士大夫,几乎如出一辙:“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间。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
而大宋的变革者,都是披着儒皮的法家,外儒内法才是他们的真面目。看看王安石追求的富国强兵就知道了,虽然失败了,但起码在西军的建设上,却是成功的。可以说,宋朝西北军镇是王安石变法的“特区”,西军拥有了独立的指挥权与统兵权,士卒的作战素质和将领素质也随着变法的深入而日益提高,终于渐渐扭转了大宋在宋夏战争里的被动局面,并为宋朝打造出一支难得的精锐之师。可其他儒者呢,像司马光,甚至荒唐到把已收复的安疆、葭芦、浮图、米脂四寨割让给西夏,以偷安一时。从道德层面讲,司马光无法挑剔,但是他的执政思想,却给了宋朝最沉重的打击,从这里足以可见宋朝儒者的固步自封和外忍内残了
想想看,有这么一个已经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上层,还竭力打压除农园医卜水利物候之外的“奇技淫巧”,这样科学技术还能前进到哪里天天在嘴上说着三代之治,鼓吹着三王五帝,崇古崇到不行,认为今人怎么都比不上古代圣贤。不得不说,有些士大夫真的很天真,甚至到了这时候,“复井田”之类的论调还很有市场,讽不讽刺
没办法了,张正书只能“曲线救国”,通过对天地大道的思考,从而达到“格物致知”的境界,然后再倡导“君子驭器”,或许能为科学技术取得一定话语权,给中国的科技留下一颗种子。
“希望,有点用吧”
张正书已经决定了,下一期,他要宣扬阿拉伯数字,用数学促进科学的发展。数学,是科学之王,
只是张正书觉得有点蛋疼的是,居然还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在报纸上打广告,这就有点郁闷了。
“赵鼎,你和我出去一趟。”
张正书决定,自己去拉一单广告回来,要是这样下去,入不敷出的报社,那简直是个笑话啊
“是,小官人”
赵鼎虽然不知道张正书要去哪里,但他还是乖乖地应了声是。事实上,赵鼎已经受张正书的影响颇深了,甚至改变了他很多偏激的理念。比如,治理国家靠的不是道德,而是才干这个观点,已经被赵鼎所接受。因为,张正书拿出了司马光的例子,力证了司马光是个国贼,让赵鼎输得一败涂地。原先坚定支持“元祐党人”的赵鼎,已经对顽固派产生了一丝怀疑。
而这,也是必然的。
儒家太多东西无法自圆其说了,一旦接触到法家、道家,甚至黄老的思想,就必定会给带偏。看看王安石等人就知道,虽然他们披着儒家的皮,但骨子里却是商君一样的改革家,想着富国强兵。赵鼎这个低级愤青,很快就给张正书的“远大”理想给折服了,朝着一个高级愤青进步着。
张正书来到景明坊的樊楼,赵鼎哪里来过这种烟花之地,连忙红着脸拉着张正书说道:“小官人,这你想进去找歌伎么”
“不是,去谈生意,怎么了”
张正书有点揶揄地笑道,“你不会这么饥渴吧再说了,你都尚未束发,此事还是不要做好”
赵鼎闹了个大红脸,却执着地说道:“此地乌烟瘴气,小官人如何能来此”
张正书摊开了折扇说道:“心中若是没有狎妓的念头,便是出入樊楼又如何”
赵鼎一时语结,见张正书头也不回地撞入樊楼里,他也不得不硬着头皮跟了上去。
其实,赵鼎见到的只是一些勾栏瓦肆,看到那些娼妓在外揽客。可樊楼是什么地方啊,汴京七十二正店之首,岂会做这些事但凡是歌伎,都是在阁楼里的,客人需得有才学,才能请得她们出来清唱两曲。换句话说,高了不知道多少个等级。
张正书还没走进樊楼两步,就有一个人凑了上来,嘴上问道:“小官人,须找小阁否”小阁就是包厢,这人是“闲汉”,可不是樊楼里的人,但是却熟悉樊楼里的各色人等,只要你给钱,他就会帮你打点好一切。他这么问,其实就是隐晦地询问:小官人,你要不要找歌伎相伴啊若是有相熟的歌伎,我可以给你安排的
第一百四十一章:榷酒
若是没有那倒霉蛋的记忆,怕张正书也是晓不得里面的弯弯绕绕的。更别说跟着来的赵鼎了,他一辈子都没来过这种“高档”酒楼,跟在张正书后面,像个书童的模样。
“且不忙”张正书笑道,“你帮我寻个人”
这“闲汉”一听,登时眼前一亮。他做得最多的,便是这种生意。要知道,在樊楼里,三流九教,各色人等都有,若是不熟悉的人,根本找不到想要找的人。毕竟樊楼里那么多酒阁子,想要找的人,一般都在酒阁子里。若是没有相熟的酒保,根本找不到人樊楼太大了,要在这里找人,还是挺难的。
“不知道小官人要寻谁”
这“闲汉”殷勤地问道,恭维的态度让张正书很是受用。
“你可知这樊楼,店主是何人”
张正书摊开了折扇,风度翩翩地扇着风,引来不少歌伎的侧目。如此翩翩美少年,看模样也是多金之人,最是受美妓青睐了。可惜,今日张正书也不是来吃酒的。
“樊楼店主”这“闲汉”有点懵圈,虽然他从未见过如此之人,开口就要找酒店老板的。但是,他毕竟是“专业”的,也知道樊楼店主是谁,愣了一下才说道:“小官人,你寻樊楼店主,有何贵干”
“也没什么要紧的事”张正书轻描淡写地说道,“也就是谈一桩生意罢了”
这“闲汉”被张正书这风轻云淡的表情给唬住了,再加上张正书也是个富家子,他虽疑惑张正书年纪轻轻的,能和樊楼店主谈些什么生意,但他还是说道:“小官人,怕是樊楼店主难寻啊”
张正书知道,这“闲汉”故意把困难夸大,不过是想要更多的赏钱小费罢了。当即,张正书淡淡地说道:“若是你能找来樊楼店主,赏钱短不了你的。大桶张家,想必你也有所耳闻。”
“是,原来是张小官人”这“闲汉”几乎可以算是包打听了,张正书的大名,他如何没听过张小官人和章衙内争风吃醋,在和乐楼大打出手的事迹,已经名满汴梁城。这“闲汉”要是不知晓,恐怕他也没脸面再做“闲汉”了。“张小官人,便是寻得到樊楼店主,如何能让他过来与小官人会晤”
张正书想了想,然后说道:“你且说,大桶张家小官人,有一笔有关卖酒大生意,要和他谈谈”
这“闲汉”有些震惊,要知道宋朝实行的是“榷酒”政策,这酒算是官营的,由朝廷控制酒的生产和流通领域,禁止一切非官府允许之外的酿酒行为。因为酒税,是宋朝税收的最大来源之一。在当今官家赵煦登基后,酒税更是突飞猛进,每年已经突破了两千万贯的酒税。而且,宋朝也是第一个商业税超过农业税的国家。元符年间,商业税和其他杂税已经占到财政收入的七成,而农业税只有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