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屁用都没有”
赵煦被张正书突然这么爆粗,给怔住了,他完全没想到,世间还有这么热血之人。他也想说有什么不对,但张嘴半天,却吐不出一个字来。
“我汉家并非没有血勇,而是被这群五蠹给害了。自以为读了两本兵书,就敢带兵打仗。”张正书冷笑不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文官领兵,是天底下最愚蠢的事”
赵煦想起大宋对外战争,每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却被监军,被文官领兵的愚蠢给搅和了,也是脸上一阵发烫。但他也知道,这和皇帝限制武人的政策分不开的。想想看,如果武官立了泼天的大功,皇帝要怎么奖赏所以,那些监军、文官不过是贯彻上意罢了。
“如果今上够魄力,就要限制文官,他们实在太过分了。哪怕监军,也不能干涉将领的决策,那是取死之道”张正书冷然说道,“其次,要尽收天下将领忠诚,就要像文人一样,建立武校,今上亲自任山长,把忠君爱国思想刻在军队脑子里。紧握住兵权,那么皇帝还怕什么武人造反再者,今上只要许诺,若能攻下西夏、交趾,则将田地分有功将士,士气必定如虹配以宣传,宣扬王师正义,必定能一战而下西夏交趾
若想彻底控制住西夏与交趾,移民必不可少。那我大宋那些不能战之士卒,完全可以分给十亩二十亩田地,鼓励卸甲归田,同时又能安抚人心,控制当地。至于西夏、交趾当地之民,则举家迁到中原,不出五年,两地就归属大宋了。最后,若是今上再励精图治一些,把北地士卒练成精兵。那么,等六、七年后,再与辽国开战,必定能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
张正书的计划,是他结合大宋的实际,才想出来的计划。整个计划,跨度是十年。如果能十年改变大宋的军制,那已经算快了。
赵煦沉思了起来,突然说道:“如果不成呢”
张正书无所谓地摊了摊手,说道:“不成,那我有什么办法”
赵煦差点没被噎死,微怒道:“你不也是纸上谈兵”
张正书淡淡地说道:“非也,我不懂军事,但我懂人性。我大宋将士,只是当兵吃饷的,哪里会有什么战斗力但如果改变奖赏制度,打赢了分田地,我敢保证他们会悍不畏死。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当然了,前提是没有文官在一旁指手画脚,不然再厉害的士卒,都打不赢的。对了,还有那枢密院定的什么战阵,简直就是拿打仗当儿戏,当废之。战场之事,瞬息万变,束手束脚,如何能打赢”
赵煦默默地点了点头,但他还是有疑问:“若是田地不够分,如何能裁撤兵员”
“那就要看我了”
张正书这才露出自己的獠牙,因为这是他预谋已久的事。
要想掀起工业革命,纺织业就是先驱。而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需要的工人可以用成千上万来形容。如果有其他商贾介入,那么解决二十万人就业是没问题的。而且,张正书还想在交趾开展制糖业,那也是需要大量人手的。
“看你”赵煦有点不解地说道,“难道你有这本事”
张正书好像已经掌控了一切,淡淡地说道:“我打算弄一个产业,如果成功了,不仅能解决二十万人的就业,还会让我大宋的国力再升一层”
当张正书把棉花纺织业一说,赵煦愣住了:“这能成”
到了这时候,张正书不得不把英国崛起的事例改头换面说了出来,赵煦才半信半疑:“这确定能成”
“能”
工业能解决就业问题,这是毋庸置疑的。张正书说道:“你见过造船的船坞没船坞中,工匠过千那是常事。若是不信,且让人去打听一番,单单是我大宋沿海,造船业养活了多少民间工匠沿海数百船坞,少则数百工匠,多则数千工匠。单单是造船业,从业者高达数十万人。手工业,能创造财富,也能解决土地不足的问题。”
赵煦还是不相信:“一个棉花,就能解决吃饭问题”
第一百五十二章:缺一不可
“自然是不行的。”张正书淡淡地说道,“就如同你所言,还要开发江南,使得沼泽变成粮仓。我这里还有最先进的种田技术,便是在山上也能开梯田种水稻,还能让盐碱地也长出粮食。
整个天下,以农为本是没错的。粮食的问题,关系到一国兴灭。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这社会运行规律,本该如此。绝非儒家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说几句奇技淫巧的风凉话就能解决的。社会运行的规律,谁违反了,那这个国家必定是不能健康运行的。这就是道,如何皇帝遵循社会这个道,那皇朝延续自然没问题。如果皇帝解决不了百姓吃饭问题,那皇朝崩塌也是寻常,这就是无道了。皇朝更替,无非就是百姓不满,起来造反。为何不满一是没饱饭吃,二是没钱赚。如果能解决两者问题,百姓有上进通道,社会就能继续运行。不然,就会推倒重来”
赵煦还没等张正书说完,就忍不住怒斥道:“荒谬我大宋法三代,效五帝,施仁政,加惠天下,当今圣上爱民如子,如何会如何会被推倒重来”
张正书微笑着,看着赵煦,说道:“真的爱民如子么我怎么看到,苛捐杂税众多,百姓只能勉强活下去”
“这是因为国库空虚”赵煦也心虚了,他知道这几年来,各地造反不断,他自然也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还不算无道,只是偏离了社会规律罢了。”张正书淡淡地说道,“人口过多,仅有的土地无法满足所有人,自然会发生这种事。怎么办呢无非是继续开垦土地,但如果江南开垦完了呢还不是要继续对外扩张不然的话,我大宋内在矛盾,足以让皇朝崩塌了。我算过了,大宋的土地能养活这么多人的,只不过土地不够分而已。或者说,农业人口太多了,如果能把一部分农业人口转移到工商业上,那矛盾自然就解决了。怕是你不知道,或者天下人都没意识到,社会的进步,并非是由于官员,或者由于当今是谁做皇帝。而是因为工匠,因为技术的进步。”
“荒谬,你在妖言惑众”赵煦是个火爆性子,被张正书这么一说,他自然忍不住了。
张正书也不着恼,淡淡一笑道:“果真是荒谬吗试想一下,古有燧人钻火,结束了茹毛饮血;有巢造屋,百姓得以不钻山洞;神农尝百草,而始有草药医人,粮食果腹;嫘祖始蚕,方有丝麻古之圣贤,为何能受人敬仰;而当下儒家,却只会抨击奇技淫巧
且看看,汉朝时,匈奴不懂冶铁,被我汉人赶到西方;唐朝时陌刀威武,突厥、高句丽全都被剁碎;今我大宋,有几项技术,能凌驾于辽国、西夏怕是没有罢技术,才是力量。如果钻研技术,发明出能投掷数百斤巨石的巨砲,那燕云十六州,岂不是应声而下没有技术,我汉家就不能重现汉唐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