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炼的匠人都惊愕地看向张正书,眼神里充满了疑问。
张正书理所当然地点了点头,说道:“肯定有,而且含量还不少。”
虽然宋朝这时候的产铁量已经超过了十万吨之多,但是却没有人能明白燃料对钢铁品质的影响。经过张正书这么一说,他们才恍然大悟。甚至有人想了,如果知道这个秘密,是不是就能把铁制品卖出天价来
但一想到用木炭炼铁的花费,这些匠人就退缩了。
开什么玩笑,这样的成本大大增加,也就是张正书这个败家子才做得出来。
“冶铜可以用煤炭,但冶铁必须用焦炭。我已经让人去定制焦炭了”
其实宋人已经大量使用煤炭了,只不过还没发现焦炭而已。但张正书的出现,干馏技术就提前被“发明”了。干馏其实没啥技术含量的,建一个窑,上面只留一个小门。然后下面是可以烧火的坑,把煤炭放进窑里密封好之后,在下面烧火就行了。
可惜的是,用这种土办法制成的焦炭,收集不了煤炭干馏时产生的煤焦油和煤气。但没办法了,张正书只是想拿来试验而已,也没弄太多。
干馏的技术,自然也是系统提醒的。要不然以张正书的“渊博”的知识,怎么会知道炼钢需要焦炭,焦炭需要煤炭干馏才能得到
“如果你们不信,大可自己用焦炭来冶炼一番。是了,炼钢时,温度越高,炼出的铁品质越是上乘。”张正书补充了一句,“若是得到经验,要将这法子写成文字,我有大用”
这些匠人没吭声,其实他们也知道,以张家的家世,这种可以一辈子营生秘密,却毫无保留。他们也是感慨,如果他们知道这个秘密,那肯定是秘不示人,流传子孙的。
“小官人,写成文字,是要公诸于众么”
那个年纪稍长的匠人非常不解地问道,“若是小官人保守这个秘密,岂不是能赚更多钱银”
张正书说道:“我可没那么大方,要公诸于众。我只是要献给官家罢了,这可是关乎家国安危之技术,堪称屠龙之技,岂能轻易示人是了,你们也莫要外传,传给子孙徒弟尚可,但若流传到外国,那可别怪皇城司,安抚司无情了。是了,等下你们这些差雇匠一样要签下保密契约。”
“保密契约”
那些“差雇匠”有点发愣,他们可从没遇到这种事。
“自然要签保密契约了,我这技校里,秘密众多,被你们泄密了怎么办我们先小人,后君子,日后就免却很多麻烦了”
面对强势的张正书,这些“差雇匠”也无话可说了。
这也是技校的规矩,不管是哪个进来做事,都签了保密协议。别说“差雇匠”了,之前招来的冶金匠人,道士,哪个不是签了保密协议的张正书让道士郭骞拿来保密契约,让那些差雇匠签了。签了契约,张正书才能保证他们的薪资不会短缺。
完了之后,张正书吩咐他们开始铸钱。反正宋朝铸币权分散天下,只要含铜量足够就是标准的货币了,这个是没问题的。
拿着签好的保密契约,张正书走出了这个铸币作坊。道士郭骞跟在后面,感慨道:“若是贫道知晓有技校这般传道之法,何愁清风观香火断绝”
“哦”张正书问道:“怎么你们清风观没人去进香祭神了吗”
“藏在深山老林中,如何有人会去”道士郭骞叹了一声,“但如果我们当时知道免费传道的法子,也是能聚拢一批信众的”
张正书笑笑不说话,宋朝的道教经过了晋代的发展,已经变得神神化化了,一心想着长生不死,却偏偏作死炼丹。更奇怪的是,居然还真的有人信,包括皇帝。要是用这个免费传道的法子,确实能聚拢一批信众,但问题是这些信众能供养你们么说到底,你们还不是要找个金主,来支撑你们的伟大的“炼丹”事业
第两百二十五章:经验飞涨
道士郭骞也知道,自己有点异想天开了,讪讪一笑,也没再说话。
张正书又询问了一番技校里的管理,授课等方面的事情,然后才勉励道:“真人继续努力吧,若是得空,可以到铸币作坊去,试验试验点水成金。”
所谓点水成金,其实就是“湿法冶金”,是把铁片放入天然的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单质铜来。西汉淮南万毕术中记载,“白青得铁则化为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黄白中也有“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的记载,沈括的梦溪笔谈也说:“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这种类似“点石成金”的“术法”最是受道士的欢迎,这道士郭骞差点没高兴得跳起来:“多谢小官人成全”
“是了,没事也可以折腾一番绿矾,高温下的绿矾,说不定会产生出不可思议的效果。”张正书笑道,“便是胆矾,干馏也能产生同样的效果。”
张正书好像拿着棒棒糖引诱一个小朋友一样,他不是不知道,这么做是可以得到硫酸的。张正书想要掀起工业革命,那么三酸二碱是必须要制备出来的。当然,没有时间的积累,化学工业会进展得很慢。但不管怎么说,先弄出个化学基础,那么宋朝的科技就会突飞猛进了。
把一切都办妥之后,张正书叫上了在一旁认真旁听的来财,一起出了技校。
“小官人,我”
来财跟在张正书后面,良久才鼓起勇气说道,“我能在技校听课么”
张正书一愣,然后笑道:“你想学那些东西”
“嗯”
来财的眼中,有一团很浓烈的火焰。“我想学那什么科学种田”
张正书似乎有点明白了,来财是农家子出身,估计未来也是想回去种田的。现在开始谋划,多学一点“科学”种田的法子,也是人之常情。
“那你跟着我就是了,何必去技校”张正书笑了,“那本书都是我编撰的,也是我到勤卷堂印的,你不跟我学,反倒是去技校,真是舍本逐末”
来财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没有说出口。
张正书也没注意到自己的小书童情绪上有了波动,而是静静地看着路两旁的,已经破土而出的大豆。“就算是没有什么技术,在宋朝这会推广两茬作物,一样是可以增加粮食产量的”张正书心中想着,“随随便便传授了一招,就全都种上大豆了。看来明年汴京的大豆,豆芽的价格,豆腐的价格都要下降不少”
这是明摆着的事,产量一多,自然就不值钱了,物以稀为贵嘛
“对了,我的经验值有多少了呢”
张正书一边走着,一边默默地打开了系统属性界面,查看了一番自己的属性。
人物:张正书,别名轩奴,曾用名张振凡
状态:健康
等级:0
生命: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