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125(1 / 2)

d构坚固,留存久远,缺点是笨重,昂贵,工艺复杂,建造周期长。两者各有优劣,但却难分伯仲。

“小官人,你又要造房子了啊”

这些木匠、营造匠都是熟人,先前给张正书建过技校、工厂、作坊的,甚至那些大棚蔬菜用的大棚,都是这些木匠、营造匠做的。

张正书笑了笑,说道:“没错,恐怕还要麻烦诸位了”

“说这话作甚小官人能雇我等做工,感恩戴德都来不及哩”

这些营造匠和木匠倒也不含糊,这张小官丝毫不拖欠工钱,各种福利还不错,甚至做工期间还有各种“香饮子”喝其实是绿豆汤,解暑的。这样的好东家,去哪里找所以只要张正书振臂一呼,就有不少木匠、营造匠响应了。

确认择日破土动工后,张正书才心满意足地回去了。

顺天门内,皇城司的大本营中。

王庆很是烦躁,怒斥手下道:“他怎么能出城,你们怎么就看不住他”

“那个林百间在他身旁啊”

那些个皇城司亲事官也是一阵委屈地说道,“他是知晓我等身份的,若是被发现了行踪,怕是张小官人的身份就瞒不住了”

王庆一愣,沉默了好久才说道:“林百间为何与他走得这么近”

“听闻林百间和大桶张家的张员外是旧识”

一个皇城司亲事官连忙说道,“这是向林家仆人打听来的,应当可信”

“那林百间后头的人,知晓他和张小官人做的买卖吗”王庆有点后怕地问道,他最怕的就是这样了,有着官吏背景的商人,突然和张正书勾结起来。那岂不是转手就把赵煦给卖了吗,这样的话,他这个勾当皇城司公事算是失职了,别说升官调职,杀头都有份

“应当不知晓,林百间是那相公的暗手,一般没事他们都不来往。张小官人也只是林百间旧识的儿子,想来没必要惊动那位相公”一个皇城司亲事官分析道,“而且这只是正常的生意往来,好似林百间还赠送了林家脚店的一半股给张小官人哩”

“行了,我知晓了,你们退下吧,好生盯着那张小官人,陛下一日没有下旨之前,都要给咱家盯紧了”王庆发了狠,“哪怕是给林百间发现也好,你们都不能跟丢,更不能让他出城了”

“得令”

看着这些亲事官都出去之后,大宋的情报头子王庆才阴鹫着脸,不停地用手敲打在桌子上,心情颇为不定。

“这事要不要报给官家知晓”

王庆心中捉摸不定,但以他对赵煦的了解,这事应当上报的。可张正书“勾结”当朝官员的狗腿子,这让王庆有些吃不准,万一如此一来赵煦雷霆大怒,不治张正书的罪反而把他的官皮给剥了,那才是冤事

“罢了,再瞧瞧”

王庆叹了口气,知道这事还是得缓着来。不过,这份暗报还是要递上去的。赵煦就算是不看奏折,都会看皇城司的暗报。这也是做一个皇帝的必备功课,毕竟是孤家寡人,万一皇城中有事是他不知晓的,那皇帝就太没安全感了。然而赵煦不知道的是,只要王庆不想让他知道,那赵煦肯定是不知道的。

就好像林百间一样,赵煦知道这商贾是谁啊只要王庆完全不提他背后的人,赵煦只当是一个普通商贾而已。

这也是官员必备的技能,报喜不报忧。

就算以后追究责任,那也不能说王庆不上报,可见这技能的油滑之处了。

打定了主意,王庆开始奋笔疾书。

张正书自然不知道他已经被人暗算了,他还在为自己的“宏伟计划”而感到兴奋。“要是赵煦知道军粮能这么运,他会不会被吓到”一想到赵煦那牛气哄哄的脸,张正书就有一阵不爽。不就是皇帝吗,他对皇帝没啥感觉,更是无法接受“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逻辑。所以他对赵煦并没有太好的印象,更别说每次见面就好像被黑社会绑架了一样。要不是张正书神经大条,说不定都得神经病了。

要是能把赵煦吓一跳,这事就值得做,更别说还能赚钱,甚至还可以杜绝不少贪渎的现象,提高禁军的战斗力。唯一不足的地方是,会挡住了某些人发财的道路,说不定阻力会大得惊人。

“国贼太多了啊”张正书忍不住叹息,这也是人性,自私和贪婪。

今天是9月18日,87年前“九一八”事变爆发,87年后,中国再次强大了,但要勿忘国耻

第两百七十四章:多事之秋

元符元年的深秋,注定了是个多事之秋。

宋辽两国,因为使臣被害一事而陷入了“信任危机”,关系开始紧张起来。但是要说到开战,那也是不可能的。且不说什么,辽国国内也不是很太平,生女真在一旁虎视眈眈,契丹人虽然看不起女真部族,但是防备是不可少的。还有北方的部落,如室韦、奚族、渤海等,都是不安分的主。草原部族都是如此,你强大了就恭顺,做牛做马都没问题;可一旦你的统治力下降了,那对不起,这些部族就阳奉阴违了。女真、室韦、奚族、渤海,甚至还没成型的萌古也就是后来的蒙古部都是这样。

辽国内患很重,大宋何尝不是这样一年一次小起义,三年一次大起义,宋朝都忙着扑灭起义军了,哪里有精力去跟辽国打仗

所以,两国注定是打不起来的。

宋辽两国交恶,高兴的是女真和西夏。女真就不说了,还没彻底崛起,跟辽国抢夺人口只能在暗中进行,还不敢明目张胆。西夏是最为高兴的,这些年被大宋打得那是生活不能自理,差点连底裤都输掉了。

这也是宋朝对外战略的缺失了,如果能大棒加萝卜,诱使党项人归降,党项人岂会死守那么久可惜宋朝真的是脑子被门夹了,认定党项人是异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之下,非得在战事上打趴西夏。然而西夏就是属小强的,怎么打都死守着河套,没有丢失这一个战略要地。

看着宋朝在对外战略上的幼稚和短视,张正书除了骂傻13之外,还能做什么

随着西夏人在磨刀霍霍准备战争,赵煦已经抽不出时间来听张正书“胡诌”了,张正书连提意见的本事都给剥夺了,给赵煦的信一封都没得到回应。

眼瞅着冬天越来越近了,张正书更是忧心西北。